等到汉高祖平定天下,攻略边境的土地,听说匈奴的部队聚集在代郡的山谷之外,就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谏说:“不可进攻匈奴。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聚集和众鸟飞散一样,追赶他们就像捕捉影子一样。如今凭借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里认为是危险的。”
高祖不听从御史成的谏言,于是向北进军到了代谷(山西省繁峙县及旧崞县一带,代谷是一个战略要地,曾经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居所),结果在平城(山西省北部,今大同市的市辖区)遭遇了围困。高祖对此表示非常后悔,于是派刘敬前往匈奴缔结和亲盟约。此后,全国上下就忘记了战争的事情了。所以兵法上说,动员十万军队,每天的费用就要千金。
秦国经常聚集大量的军队,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这也足以结下深仇大恨,而不足以补偿天下的费用。使国库空虚,使百姓疲惫,却对攻打外国心甘情愿,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匈奴是不容易制服的,这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匈奴走到哪里都要行盗贼之事,侵夺驱驰,以此为业,天性本来如此。所以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上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下却遵循近世的错误作法,这正是我最大的忧虑,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乱;做事很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产生背离秦王朝的心情,使将军和官吏们相互猜疑而与外国人勾结,所以尉佗(原为秦朝将领,秦汉之际割据岭南地区创建南越国,自尊号为南武帝)和章邯(秦相赵高朝政专权,谗害章邯。章邯很害怕,在漳水再次被项羽击败后,章邯与项羽签订和约,被封为雍王)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那秦朝的政令所以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的结果,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验。
所以《周书》上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什么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
希望陛下仔细考察这个问题,对此稍加注意,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