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史记节选 > 第19章 平津侯主父列传3

第19章 平津侯主父列传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主父偃,齐临菑(今山东临淄)人,学习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的学说,晚年才开始学习《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学说。他游于齐国许多读书人之间,没有谁肯厚待他。齐国许多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无法在齐呆下去。主父偃家里很贫穷,又没地方去借钱,于是他只好四处游历,希望能够在其他诸侯国获得机会,但诸侯国也没有人看重他,于是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窘迫。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主父偃认为诸侯中没有值得他游说的,于是他西行入关,拜见卫将军。卫将军多次向皇帝推荐主父偃,但皇帝并没有召见主父偃。(这个时候卫青还没有带兵打仗,但是已经得到刘彻的青睐了,公孙贺和公孙敖都因他显贵,为什么刘彻不答应卫青传召主父偃呢)。主父偃因为资金短缺,在京城停留久了,很多公卿门下的宾客都讨厌他。最终他直接上书给皇帝。早上奏折交上去,到了晚上的时候,皇帝就接见了主父偃。(哇哦,更奇怪了)

他所说的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条令方面的事,一件是关于征伐匈奴的事。其原文是这样说的: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会厌恶率直的进谏,因此能够广泛地观察问题。忠诚的大臣不会躲避严厉的惩罚,敢于直言进谏,所以国家的政策不会有失策,功业可以流传万世。现在我不敢隐瞒忠心,逃避死亡,而要向您陈述我的愚昧想法,希望陛下能够赦免我的罪过,稍微考察一下我的想法。

《司马法》有言:即使国家再大,如果热衷于战争,那么这个国家最终会灭亡。即使天下安定,如果忘记了战争的威胁和准备,那么国家将会处于危险之中。天下已经安定,天子演奏《大凯》的乐章,春秋两季分别举行打猎活动,诸侯们借以春练军队,秋整武器,用以表示不忘战争。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古代的君主一旦发怒,必然会导致伏尸流血,因此圣明的君主对这种情况非常重视。那些致力于战胜敌人、穷兵黩武的人,最终没有不后悔的。从前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兵威,蚕食天下,吞并各个交战的国家,统一天下,其功业可与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相同。但他一心取胜,不肯休止,竟想攻打匈奴。

李斯劝谏说:“不可以攻匈奴。那匈奴没有城郭居住,也无堆积的财物可守,到处迁徙,如同鸟儿飞翔,难以得到他们加以控制。如果派轻便军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杀死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使中国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好政策。”

秦始皇不采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阔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这些土地本是盐碱地,不生五谷。这以后,秦朝调发全国的成年男人去守卫北河地区。让军队在风沙日晒中呆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充裕吗?不是的,这是形势不允许呀!秦朝又让天下百姓飞速转运粮草,从黄县、腄县和琅邪郡*海的县城起运,转运到北河,一般说来运三十钟粮食才能得到一石。男人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之人得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背叛秦王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