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史记节选 > 第6章 汉武本纪4

第6章 汉武本纪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上在郊雍(今陕西凤翔)举行了祭祀,并前往陇西(今甘肃东部)、空桐(今甘肃平凉)和甘泉(今陕西蓝田)等地进行巡幸和祭祀。在甘泉,他命令祠官宽舒等人准备泰一祠坛,这个坛是仿照薄忌泰一坛建造的,共有三层。五帝坛则环绕在泰一坛的下方,每个帝坛代表一个方向,其中黄帝坛位于西南方向,并除去了八通鬼道(即八条通道)。泰一坛所用的祭祀物品与雍一畤(即雍城的宗庙)相似,但增加了醴(li,二声,美酒)枣脯等食物。此外,还杀了一头犛牛作为俎豆牢具(即祭祀用的器具)。在五帝坛中,只有俎豆和醴进献给五帝。祭祀时,牛的颜色为白色,鹿居其中,彘(即猪)在鹿中,水则用于洎之(即清洗)。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即主祭)则穿着紫袍和绣衣,五帝的服饰则根据各自的属性有所不同,如日赤(代表太阳)、月白(代表月亮)等。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这天刚刚拂晓,天子就开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早晨朝拜日神,傍晚祭祀月神,都是拱手肃拜;而祭拜泰一神则按照在雍县的郊祀礼仪进行。劝神进食的祝辞说:"上天开始把宝鼎神策赐给皇帝,让他的天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终而复始,永无止息。皇帝在此恭敬拜见天神。"祭祀礼服用黄色。祭祀时坛上布满火炬,坛旁摆着烹煮器具。主管官员说"祠坛上方有光出现"。公卿大臣们说"皇帝最初在云阳宫郊祀,祭拜泰一神,司祭的官员捧着直径六寸的大璧瑄玉、毛纯膘肥的美牲献给神灵享用。当夜有美丽的光彩出现,到了白天,有黄色云气上升,与天相连"。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说:"神灵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禄的吉祥预兆,应该在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坛,用来宣扬上天的神明瑞应。命令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腊月间举行祭祀。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

秋天,为了讨伐南越,汉武帝向泰一神进行了告祷,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旗子,这种旗子用牡荆木制成,上面画有日月、北斗和升龙的图案,象征着天一三星,被称为“灵旗”。在进行军事祷告时,太史(古代负责祭祀的官员)会手持这面“灵旗”,指向即将被讨伐的国家。五利将军的使者不敢再入海,而是去了泰山祠。汉武帝派人暗中跟随五利将军的使者,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五利将军的使者声称自己见到了师父,但实际上他的方术已经用完,而且他的说法并不可信。因此,汉武帝下令诛杀了五利将军。

冬季,公孙卿在河南候神,声称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踪迹,有一物像雉鸡,在城墙上往来。汉武帝对此表示怀疑,询问公孙卿:“这会不会是效仿文成、五利的行为?”公孙卿回答:“仙人并非有求于人主,而是人主求之。如果神道不稍加宽容,神是不会来的。谈论神事,如果事情看起来迂诞不经,但坚持不懈,时间久了或许可以达到目的。”于是,郡国各自清除道路,修缮宫观和名山神祠,以期汉武帝的驾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