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求贤若渴,忍不住再次惦记起自己看上的好苗子,琢磨着怎么才能把人搞到手。
预备打工役中,资质最优秀的当然是原主在上书房的那些同窗,要才能有才能、要世故也知世故,关键是他们年纪小,尚未经历过官场压榨,还怀着济世救民的热忱。
——简单来说,就是好骗啊!
明珠有意和他们拉进关系,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地升级成为了……能和容蕴华交换信件的笔友。
明珠幽幽叹气。
其实这不能怪她进度缓慢。
容蕴华几人早就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小团体,如果她冒冒失失插入进去,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只能选择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道阻且难啊!
就算明珠成功和他们打成一片,也不代表就能将他们收为己用。
非皇子公主、却能去上书房开蒙的孩子,全京城也不过寥寥数人,是大雍最显赫顶尖的一批人。
他们出身显赫享尽富贵,自然也要担起兴盛家族的义务。
押宝下一任皇帝事关重大,他们的选择往往代表整个家族,而不是自己的意愿。
而明珠不用想也知道,那些世家大族只要不是脑子坏了,怎么会放弃皇子,选择站队一个公主?
难啊……
未来的爱卿虽好,但是还需要从长计议。
而眼下缺人的燃眉之急也必须及时解决。
明珠退而求其次,抽出另外一张干净宣纸铺开,雪白纸张上写下几个名字。
都是些成分相对“干净”的。
没有家世依靠,自己苦读、科考出身,入朝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依附上世家权贵,最终沦为官场边缘人。
每年都会有大量这样的官员向各大世家权贵投行卷,希望依附他们换取庇佑。
行卷犹如过江之鲫,可是成功者却寥寥,但极低的成功率不足以抵挡不住寂寂无名的小官员们飞蛾扑火的热情。
不过以往这样的事,是轮不到福宁公主的。
读书人总是在某些不重要的方面,讲究一些莫名的矜持。原主之前的名声不好,即使是寻求权贵庇佑的官员,大多人也还是讲究人,对于福宁公主的态度是能避则避。
关键的是,原主脑子里根本没培养党羽这根弦。
前几年有初出茅庐的小官将行卷递到了福宁公主府,原主看都没看就让人丢在一边,至今仍在不知道哪个库房角落积灰。
这样一来,即使是那些不嫌弃原主名声不佳的文人,也不往公主府浪费时间了。
不过或许是那日春日宴上,明珠的表现给了他们信心。
最近一个月,明珠陆陆续续收到十几份行卷。
她自然不可能一股脑全答应,让人暗地里观察了一段时间,挑出了几个品行能力都还过得去的,就是她写在纸上的那几个名字。
还能怎么办?
将就先用着吧。
“素鸦,叫钟管家过来书房一趟。”
已逝的皇后出身大将军府,钟管家原是大将军府的管家。后来将军府男丁先后战死,将军府落败之后,钟管家就带着将军府剩下的十几个老弱裨将,来给将军府最后的血脉——福宁公主看家护院了。
原主和几个侍女都是一般年纪,刚出宫建府那会儿没有经验,手忙脚乱,多亏有钟管家救急,接手过去了一段时间。
只是他年纪和原主的外祖父差不多大,原主不愿意他过度操劳,连枝能独当一面之后,公主府里里外外的事还是连枝在管。
钟管家也乐意放权,多给年轻人一些积累经验的空间。
他只在后方坐镇。
连枝遇到犹豫不决的问题时,就常常拿过去请教。
如今连枝在学明珠给的东西,精力有限,顾不上打理公主府的事务。钟管家一言不发,重新接手公主府里里外外的事务,让这帮女娃专心致志地折腾。
钟管家很有经验,连她们在折腾些什么都没问。
钟管家还在将军府的时候,福宁公主还经常去将军府窜门,钟管家几乎是看着这位小主子长大的。
自认为对她了解还算深入。
过往的每一次经验证明了,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而这次,明珠竟然整整安静了两个月没出门,带着三个侍女神神秘秘的关在公主府。钟管家眼皮子跳了跳,暗道一声不妙。
马不停蹄赶过来,哪怕路上早有心理准备,可是看到明珠递过来的宣纸时,还是难掩震惊。
“殿下!这是?”
饱经风霜的沉稳视线落在那张薄纸上,眼皮狠狠一颤。
他自然知道明珠私底下调查了一批官员。
操心的老管家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派去盯着那些官员的小厮,还是老管家根据丰富的经验,亲自选的稳妥人。
钟管家认出来,这张纸上的人,都是些没有势力背景的。
难道他们得罪了殿下?
钟管家绷着脸皮,看起来很沉稳、很可靠。其实脑海中已经开始思考,待会儿明珠吩咐把他们套麻袋教训一顿,从哪里下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