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骑在马上,遥遥朝都城的方向看了一眼。遥远的号角声携着皇城沉重的气息席卷而来。
乐门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只等一声令下,他们就该踏回归程了,身后兵将不满的声音传进文非耳中,无非就是刚拿下邶国,邶王萧斛就将他们谴回乐门。
别说封功,连带赏赐都没有。
这十万大军怎么从乐门来,如今就怎么从‘旸都’走。
谢锦书催马到文非身侧,道:“拓跋烈的那封密旨,可是真的?”其实萧斛之所以立刻下令将他们的人撤出旸都,她心底已经明了。
文非神色有些复杂:“阿锦,那诏书不论真假,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离开后,派下的暗线方才回报上京来的正是召回萧斛的圣旨!
“京城只怕很快就要乱了。”文非的话,让谢锦书不自觉一愣,她想萧斛能在那么关键的时刻让她撤军,只怕一大半都是因为他与季大人的情分!
毕竟他们都是瑞王的兵马,若此还在都城之内,只怕瑞王与晋帝也不好交代。
谢锦书神色复杂:“也不知道,季大人他们如今怎么样了!”
-
一月后,上京
朝阳初生,通红的日光夹在浓重的云层之中穿透而出,为肃穆的皇城披上一层庄重的金红。
勤政殿中上朝的大臣已经整肃仪容,齐整的侯在了大殿之中,这些时日,晋帝的龙体愈发不好,不少政务已经交由三位皇子处理。
今日晋帝依旧是踏着殿外浑厚的钟声踏上高阶。
胡皎的余光看着与自己齐站的胡臻,与一众大臣给上头的晋帝行礼,直到晋帝的声音自打上头传来:“众爱卿平身。”他才从胡臻那边收回思绪。
今日的胡臻比起平日阴郁的模样,眉眼间展露几分喜色来,胡皎知道,这些日子,晋帝身子大不如前,皇后母族都在暗中给皇帝施压,要让晋帝推胡臻为太子。
昨日朝堂上,晋帝就是因为立储之事怒冲冲退了朝!
胡皎的目光缓缓落在上头龙椅上那苍老的面容之上,原本晋帝才是六十不到的年纪,须发之间就有了银白。原本还算不错的气色,在这月余来,是愈发的显得病态了。
他缓缓坐直身躯,扫视了一眼下头的文武:“北边的事情如何了?”文官之中有人站了出来:“禀陛下,萧斛贼子大军压境,已经攻下我国边境不少城池了!”
晋帝顶着疲态沉默半晌,吩咐了军马粮草的事情,整个大殿之中又寂静了下来!
谁也没料到萧斛会反,还从邶国皇室得到上袭藩王留下的太祖诏书,可以说晋国如今的处境十分不好。晋军主力全在萧斛手中,如今他一反,晋国原引以为豪扫荡各国的军力,如今却像一柄利剑,又重新扎回了晋国身上!
现下除了对抗萧斛的前线军力,就只有瑞王胡皎在乐门的军力能与之对抗一二了!
“禀父皇,儿臣有一计!”胡臻向前一步,朝晋帝行礼。晋帝苍老浑浊有如幽潭的眸缓缓看向他,神情很是平淡:“说说看。”胡皎的视线从皇帝身上收回,晋帝这眼神很平静,胡皎却从其中看出了一丝冷意来。
他回京那么久,早就看的明白。
晋帝不喜胡臻,并不想传位于他,若胡臻继位,那必定是外戚专权。想来他原本是看好胡嵘,胡嵘一旦继位,那就能压胡臻一头,只可惜他不仅废不掉胡臻,还将胡嵘逼进了死胡同。
如今谁又会推举一个叛过国,还失了一条腿的皇子上位呢?
胡皎面不露色,心中却是冷笑。他竟也有了一丝报复的快感。胡臻道:“父皇不如让三弟出战,一来稳住民心,二来能狠挫萧斛的锐气!”
晋帝不语,只深深看了胡臻一眼。
有拥护胡皎的大臣站了出来:“禀陛下,臣觉得大皇子此计不妥。一来三皇子非武学出身,二来如今局势这般紧张,三皇子胡皎管辖的新政还有诸多不完善。”
晋帝赞同的点头,转向胡臻的目光些许锐利:“如今留言四起,新政初行。边境自有军马抵抗,眼前的诸多压力,才更值得你用心。”
晋帝冷冷扫了胡臻一眼,心中暗自有了打算,皇后母族的这帮人真是越来越不像话,如若真将天下交到胡臻手里,要么不出一年,萧斛就能攻进上京的城门!
要么外戚把持朝政,胡家好不容易打来的天下,却给他人做了嫁衣。
如今这般要紧的时候,他竟然不是想法子平定他们这一脉撺谋夺位的谣言,如此抓不住重点,就算皇位交到他手里他也守不住。
胡臻面色微变,听出了晋帝的话外之音。一时有些气愤,昨日他这一派的大臣才逼了皇帝一次,今日又逼着让他在朝会进言。
现下好了,反惹了一身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