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00章 规划建书院

第100章 规划建书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月最后一次休沐,程颂溜溜忙了一天。上午一直在和曹匠人讨论书院的建造方案,下午则忙着待客。

建造书院和盖南北新村不同,要融入不少新想法,设计只能程颂自己来,此外还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工头,他把修建过梁家布铺的曹匠人请来了。

“这么大一片地方都空着?”

曹匠人问的是操场的区域。

“是,先空着,但地要尽量整平,把杂草和碎石都清理了。”

塑胶跑道是个幻想,程颂想过种植草坪,但草品选择和养护都是问题,最终是铺个煤渣跑道还是干脆把土水泥整出来,他暂时还没想好,只能先预留出地方。

书院所有房子都用青砖,价格比泥瓦房贵不少,但不论耐久还是美观,都比泥瓦房强得多。

最贵的是十间教室,一间造价就要大概三百五十两。

“如果像梁家铺子那样用穿斗式,二百八十两应是够了。”

曹匠人给程颂解释起报价。

书院要建的房子多,教室和宿舍都不少,买的料也多。单间教室的大小与布铺差不多,只是高度上差一些,造价本应比布铺便宜些,但布铺是穿斗式建筑,如果按照程颂的想法教室建叠梁式,那价格反而高了。

叠梁相比穿斗的优点是屋里可以做到少立柱或者没立柱,视野要好得多,缺点就是四周和顶梁的柱子要用大料,比普通的柱料要贵不少。

“无妨,还是叠梁吧,教室里柱子多了,有些位置会看不到黑板,就是夫子写字的地方,对教学的影响太大。”

程颂毫不犹豫道。

相比教室,宿舍的建造费用要低得多。程颂放弃了大间土炕的样式,打算仿照现代大学宿舍,全部建四人间,取暖靠火墙。

这样的青砖瓦房宿舍单间面积小,不需要大的木料,墙体能起到承重作用,而且他建得多,可以压低砖瓦价格,平均下来一间造价才五两银子。

虽然书院的一些设计不太好理解,但曹匠人并未提出异议。教学处免费教人识字的名声在合山也很响亮,多数百姓不知道程颂和黎仁诚,但对诚颂书坊都不陌生。

曹匠人因为与合山书肆掌柜相熟,知道那教学处是眼前的两个书生办的,对他们二人都是心存敬意,对要建的书院更是上心。

反复确认了大半天,曹匠人给估了个合理价,教室、宿舍、厨房、饭堂、浴房等所有屋院加上外墙和游廊,一个书院盖下来大概需要八千两,程颂觉着相当不贵。

加上买地的钱一个书院也就一万两银子,不过他也明白若是想去云州这样的府城建个同等规模的书院,不说花钱多少,只五百亩地都未必能买到。

其他人对程颂这玩命追逐挣钱速度的花法也麻了,好在开年后几个作坊的生意都很好,尤其是绢花作坊,年前狠赚的一笔够建好几个书院了。

画砚和梁言悄悄确认过,少爷的银票箱子眼下还是喜人的。

在秀才院吃过午饭,曹匠人就告辞先去订购砖瓦木料了。新南村的工人可以分出一些帮忙建房,但人手远远不够,还需要再招募一些。

招工告示已经贴出去了,面试地点就在新南村,舅父会帮着曹匠人一起选人,用不了几日就能开工。

廖阔传回话来,已经在四个县城找好了地方,正在参照长宁教学处的样式做简单的装修布置,多是刷墙和布置桌椅,半月左右都能弄好。

他还帮忙在当地都招了能教识字的书生,等算术课的夫子培训好,再把识字书和算术课本都运去,两种课程就可以一起开了。

预备夫子的基础算术课已经上完了,不过这些人都想再学得深一些,程颂和黎仁诚商量过,决定再加十天的课程,之后就可以安排他们去各县的教学处了。

程颂对这个进度很满意,饭后黎仁诚进城去给书生上课了,他自己翻出最近抄回来的几何题开始整理。

黎兄因为给自己帮忙无法安心去府学念书,平日的学习时间也常被各种琐事占用,即便他自己表示这些忙碌并未影响读书,但程颂一直心有愧疚。

后来黎仁诚见他总是不安,就提出个想多学些算术知识的请求。程颂被学霸的脑回路刺激得相当萎靡,居然有人会索取多做题作为回报,这种想不开的请求程颂虽然无法理解,但相当尊重并积极照办,连续几天穿回家就为抄些几何课本给他黎兄增加负担。

他回家抄写用的是硬笔,为图快很多地方用了简写,现在是用毛笔重新整理,不过才写好两页就听门外传来画砚破了音的欢呼,捡着金子了?

“少爷少爷!”

喊声里的激动十分饱满,程颂赶忙放下笔出了堂屋,一眼就看到院外的马车和被画砚揪着不放的严昭。

这才几号,码头就通航了?

“通航了,第一日通航我们就出发了,昨日刚到的云州。”

严昭本是个沉稳的孩子,奈何架不住画砚抽风般的热情,也被感染地一脸灿笑,见程颂出来主动打了招呼。

上一次他们是在县城买了院子,每日来秀才院都是骑马,这次还赶了两辆马车过来,装的都是送给程颂他们的礼物。而且到的不止严昭一个,除了陪伴左右的沈衍和姚伴伴,他还把自己大哥带来了。

听严昭介绍,他大哥名叫严晗,比他大十一岁,因为热衷算术,所以这次随着一同来拜访学习。

程颂领教过严昭的学习能力,心中不免翻起白眼,算术的普及还没开始,身边力求深造的倒是越来越多……

严家兄弟的长相只有两三分相似,严晗身材高大面容端正,颇有几分学者气质。

同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严晗虽不似廖阔那样初次见面就一脸笑容,却也做足了礼节,并未因程颂年幼而有所轻视。

跟在身边的姚伴伴招呼人从马车上搬礼物,程颂自然要客气几句,严昭主动说这礼物一是学习叨扰的谢礼,二是因为冰糖的热销,家里赚了不少银子,就选了几样礼带回来,打算今年今年继续进货。

而且不止是冰糖,作坊里其它的货物也要,尤其是酱油,说是听了程颂的建议,用酱油蘸食鱼脍味道甚好。

“那冰糖真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