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几人回到客栈休息,下午出发肯定来不及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到长宁,索性就多住一天。
章清谢驰打算再去合山县城逛逛,其实县城里没什么景点古迹,但俩人都是头一次单独离开长宁,不多走走总觉得亏了自己,程颂有其它打算没跟着去,让他俩自己看着逛,小心钱袋早点回来就行。
“程兄下午就在客栈歇息?”谢驰问他。
“在客栈,不歇息,研究瑕疵布。”程颂没瞒着。
“要不我也不去了,和程兄一起研究。”谢驰对章清说,比起闲逛,他更好奇这布怎么用。
“我也得先出门找些东西,你二人逛回来再参与不迟。”程颂说道。
“也好。”
“颂弟欲往何处?”章清谢驰离开后,黎仁诚问程颂。
“先去梁言家取些旧布细面,再找把剪刀。”程颂回完黎仁诚,又问梁言:“这些你家中可有?”
“都有,我陪少爷去取。”
客栈离梁家不远,黎仁诚也跟来了,但他没进梁家后院,去了昨日那家书肆边看边等。
梁家前面铺子虽然烧光了,后院还有间存货的库房。不过里面布剩得不多。布匹存放时间长了也易霉变,梁言说火灾后他母亲作主处理了不少,剩下的都是卖得不好又不够整匹的积压品。
程颂翻了翻,还真找出点绢布,长度大概三米多,颜色是不太理想的蟹壳青,不过既是练手,材质对就行了。
剪刀画石(滑石)也有,灶房剩的细面也取了些,程颂又问有没有圆形和椭圆形的物件,小一些的,梁言取来自己的椭圆形砚台,又翻出个小茶碗问程颂能不能用。
“能!就这些,走了,去当铺。”
光顾当铺是为了处理贾二家翻出来的首饰,东西不少就是没两件值钱的,全死当才换出来不到三两银子,算上当铺掌柜的黑心肠也凑不齐十两,比起被贾二夫妻挥霍的四五十两,连个零头都没捞回来。
“能让贾氏夫妻受刑就很好了,少爷莫气。”
论说梁言才是苦主,但他和弟弟已经住进了秀才院,心中又踏实又高兴,对于这些首饰换不来多少银钱倒没多少在意,反而安慰起替自己生气不平的程小少爷。
三两银子交到梁言手中,当作他和弟弟近期的零花钱,程颂又去杂货行挑了几支最便宜的桃木簪,两头尖没有任何纹饰也要十五文一支。
材料齐全了,就该展示手艺有多不齐全了。
程颂在船上看到布就想好了,这些有瑕疵的绢绸做衣服是难为裁缝,但裁剪成小块做些绢花类的手工就正好了,那些瑕疵污点直接剪掉一点影响都没有。
回到客栈,像当初教石头拉糖一样,程颂边尝试边指挥三个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做。
梁文太小,程颂就让他拿着茶碗滑石在布上画圈,画砚和梁言负责剪布片,连黎仁诚都接了烤布边的活儿,程颂自己负责粘贴组合,浆糊是借了客栈灶房用细面熬的。
程颂的绢花手艺非常稀松,还是和中学同桌学的。俩人当初都是被发配到教室后排的学渣,同桌比自己还心大,写不明白作业就偷偷捣鼓点儿手工,手艺还挺好,程颂还见过他给自己钩了个特别帅气的双色毛线帽。
男生做手工更吸引人,程颂借着地利自然没少盯着看,偶尔还能给打个下手。
那些工序复杂的他都忘差不多了,几种特别简单的绢花制作还有点印象,尤其是把不同形状的布片一层层粘贴,稍微修正一下形状成品就不难看的做法,因为太简单所以他还能回忆个大概。
其实同桌当时还把布片做了简单的窝瓣处理,用的原料布也是上过浆的,但这些步骤一是程颂记不准了,二是嫌麻烦,反正这绢布本身的硬度都还行,就先这么用吧。
程颂的第一个成品就获得了三个小萝卜头的掌声,不过他自己看着不怎么顺眼,也说不出哪里难看,但参照记忆中同桌的作品,他做的这个一看就是出自新手的残次品。
后来还是黎仁诚上手做了一个,效果出奇得好,又自然又逼真,特别赏心悦目,把刚回客栈的章清谢驰也看得赞不绝口,强烈要求黎秀才再做一个让他俩欣赏一下变废为宝的神奇转变,却被程颂抓着强制派活,让他俩出去多掰几根树枝回来。
有了巧手的黎仁诚,样品的制作速度和质量都有了飞跃,程颂还取了个巧,同样的做法,在木簪上贴十片就是花型头饰,在细树枝上贴二十片就是装饰插花。
用旧布定好造型,程颂取了石榴红和雌黄的绢布,两种颜色的头饰和插花各做了一个,还用碧色绢剪了几个树叶造型贴在插花上,显得更加艳丽生动。
“这绢花和头饰,我娘若见了定会买下。”谢驰给了个很有前景的点评。
摆弄着做好的样品,画砚快骄傲死了,他家少爷怎么这么聪明,钱夫子真是走早了,若肯留在程家,定会夸奖少爷以后有大出息!
样品做好了还得调研一下市场,章清谢驰都说没见过这样的绢花,尤其是谢驰,他娘和几位婶婶都是上门扶贫的富家小姐,吃穿用度在长宁也是数得着的,他说没见过那长宁应该就没有。
黎仁诚是他们几人中走过地方最多的,但从来没关注过这些。思来想去程颂决定再去找一趟方四爷。
“他不是说在你家附近买了间铺子吗?那会不会也住在附近?”程颂问梁言。
现在出城去码头是有些晚了,不行就明早跑一趟,按今日所说,方四爷应该会在合山继续停留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