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茫茫、杂草繁茂的两州边际。除却一块老旧、残破的石碑,并没有任何其他更明显的界线。
马超领着马云禄、黄芜,以及几千部曲缓缓地向远处望去。
只见天地交接之处,乌泱泱地罗列着一群人马。这群人马横平竖直地铺开,大有遮天蔽日的气势,将原本翠绿的草地全都染红,变成整齐划一的朱裳银甲。
为首的俩人却一个穿着蓝衣,一个更是没有着甲地只穿着绀青色的宽袍广袖。
烈烈的长风将他们的披巾与衣袂吹得上下翻飞。
马超先是派了一位马前卒,去往验明他们的身份。只见那马前卒一人一马,孤身无畏地穿行于俩军之中。
他慢慢地从白衣军中脱离,又渐渐地靠近红衣军前。
马前卒声音洪亮,遥遥地问着:“来人可是刘皇叔麾下将军赵子龙与军师诸葛孔明?”
他话音刚落,仍旧带着回荡在空旷的草地上。远方的蓝衣将军已略微往前一步,同样扯着嗓子回应,只是他的声音更清俊、疏阔,说道:“在下正是常山赵子龙。”
话罢,他自腰腹间取出一封折叠完好的书信,对马前卒扬了扬,又道:“此乃我主写给马孟起将军的《迎将书》,还请使者帮忙转交。”
马前卒不徐不疾地更上前。
马前卒先是对蓝衣将军抱拳拱了拱手,而后才接过蓝衣将军掌中的书信,接着便立即勒马转身,小跑回到白衣军中。
他先是自己抽出信,打开来前后左右查验了一番,确保没有暗器、毒粉,方才毕恭毕敬地双手呈交马超。
马超缓缓地拿起。
他认识刘备的字。于是,先仔细辨认了一下字体,确保每个汉隶的弯钩处都写得既粗又大,而后方才不紧不慢地阅读起来:
孟起将军亲鉴,吾侯将军已久,盼将军能及早入成都,为吾谋西川之疆土。吾必尽应将军所求,以将军为先锋,其妹为副将,共克之而后报将军丧父、失家之仇。
看到“丧父”“失家”,马超握着信纸的指尖情不自禁地用力,随后终于确定地对着身后的众人抬手,一声令下,众人奔驰,纷纷前往与红衣军汇合。
而那封书信早就被扔在空中,随风飘扬。
俩军在近处相见,为首五人互相观望。赵云与诸葛亮不可思议地打量着马云禄和黄芜。两位女子先锋和军师。
那先锋穿着与马超差不多的白衣银甲,身形高挑、瘦削。满头青丝用一根飘扬的红色发带高束。
那军师只着普通的深衣襦裙,裙裾飞舞,衣袂翩跹,就连头上的长发也束成精致的坠马髻,别两根素净、清雅的簪花。
她们的柔美和秀丽,与战场上的悲壮和凄凉,以及男性将士们的粗犷和刚毅,格格不入。就像误入鸡群的白鹤,更有一番引人注目的靓丽风景。
但是,她们的神情同样的坚韧、庄重。
马云禄和黄芜也在打量他们。如果只是要在这俩人中分辨出谁是赵云、谁是诸葛亮,还是很容易的。
不用说,那蓝衣银甲,武将装扮的必然是赵云。
赵云魁梧高大,双肩宽阔,坐在马背上依旧有盛霄凌云的气势。但是,他又要比马超瘦弱些,身形两侧在腰间收窄,盈盈板正得好一张细腰。他的面色是介于白皙与浅麦之间,剑眉凤目,瞳仁黑亮,炯炯有神地像是会发光。
诸葛亮则要文质彬彬许多。他同样很高,腰背挺拔,只是没有那么明显的收缩感,而是瘦瘦条条得自有一份清朗的英气。他剑眉星目,瞳孔幽邃,高凸的鼻梁之下是一张衔挂着浅浅笑意的薄唇。薄唇显峰露谷,浅浅的粉色极是盈润剔透。
马云禄和黄芜对视一眼,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笑。
她们没说话,而是由马超先开口,拱手作揖介绍自己道:“西凉马超,马孟起。”赵云与诸葛亮同时向他回礼,一前一后地说, “常山赵云,赵子龙”,“琅琊诸葛亮,字孔明”。
他们说完,才轮到马云禄和黄芜稍稍上前。
马云禄和黄芜朝对面的二人施了女子礼,虽然同样是拱手,但换而是右手在上地说道:“西凉马云禄。”
“西凉黄芜。”
五人这就算是打过照面,互相认识了。诸葛亮不禁做了个延请的动作,邀约三人一同入队伍的前排,一边行军,一边寒暄,“素闻孟起将军神勇,英姿不凡,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他率先一步,几乎与赵云、马超并排,马云禄和黄芜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