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李恢过完年节,就要离开氐中。
临到他走,马超都没有给他一个确切的答复,而是按照与李瑶的约定,只说,如果刘皇叔能答应李瑶的那些要求,他们再谈。
李恢悻悻地离开。
李瑶送他的时候,也不忘提醒,“老师,一定要记得告诉刘皇叔我们的条件啊!”
“我们在氐中等你的好消息。”
或许是因为已经有了既定的归宿,马超、卢璐与李瑶,接下来的日子过得都十分轻松愉快。
除了卢璐依旧会被马超监督着每天操练外,李瑶只偶尔看看书,剩下的时间,他们不是跟着当地的农夫春耕,就是去山野游玩。
转眼到了四五月,春天已经接近尾声,初夏正悄悄来临。
密林间的繁花相继飘落,换而是青绿的果子,像一颗又一颗的小铃铛悬挂在树上。一阵清风吹过,铃铛敲打着树叶,飒飒作响。
李瑶正读到《孙子兵法》中的《地形篇》。书上写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卢璐也终于能在马超的威压下,迅捷地躲过一两招。她手舞足蹈地和马超、李瑶庆祝着,嘴里大声地喊:“阿芜,你看,我终于能在大哥的枪下安然无恙了。”
李瑶闻声抬眸,本想望向的是卢璐,途中却被一位疾跑过来的士兵吸引走了注意力。
那士兵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上前来,先遥遥地对她拱了拱手,而后方对着马超与卢璐单膝跪拜道:“禀将军、副将军,前方军报。”
说着,士兵顿了顿,而后才继续说下去,“七日前,凤雏先生庞统领兵被雒城守将张任埋伏,凤雏先生中流矢而亡。”
此消息一出,马超惊讶地望向李瑶。
他想起李瑶说过,刘备会在攻雒城之战中损失惨重,本以为只是大败而已,却没想到竟然折损了一位名扬天下的谋士。
李瑶的脸上,原本由于被卢璐呼唤的喜悦,顿时退散下去,变为冷漠和淡然,而且略微地有些发懵。
她呆呆地垂下眸,望向自己张开的双手,不知道为什么,隐约觉得这双手不太干净。
她无法具体表述出来自己的感情,明明,她没见过庞统,更不认识他,只是在研究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的过程中,稍微知晓了那么一点关于他的事迹。
都说,“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
凤雏,一个其貌不扬,几经波折的乱世谋士。他曾效力于东吴孙权的麾下,又在周瑜死后,毅然决然地投靠刘备。此次,攻夺西川,是他的扬名立万之战,他却死在了去往雒县的途中。
李瑶想着,长长地叹了口气。她虽然心里有些惋惜和难过,但真要让她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伤怀,也实在不太可能。
她缓缓地将双手捏紧,紧接着从容不迫地回望马超,与他四目相对,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仿佛在说:“是时候了,大哥。”
马超同样也对她颔首,转而,不紧不慢地吩咐那士兵,“等凤雏先生发丧的时候,去送上一封吊唁书。”
说完,他便继续与卢璐缠打起来。
卢璐反应不及,胳膊上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击。她本能地用手捂着,痛得龇牙咧嘴地不满道:“大哥,你能不能稍微让我有点准备?”
马超却是不以为然地冷眸看她,淡淡地说:“来不及了,云禄,你得快点成长起来才是。”
说着,他的枪刃风更加凌厉地向卢璐袭去。
一个月后。
马超收到了来自刘备的劝降书。书信中不仅具体而明确地表示了,刘备愿意答应马超这边之前提出的所有要求,而且他会派出军师诸葛亮、将军赵云,前往西川边界,接应马超,以防马超在途中受到张鲁的埋伏。
若是其他的什么人,李瑶还不好断定刘备的态度。但是,诸葛亮和赵云,基本算得上是蜀汉阵营响当当的人物了,能出动他们,可想刘备对马超的重视。
因而,在收到这封信,共同研读的当晚,兄妹三人便毫不犹豫地一起做出决定,三日后,启程前往巴蜀。
这事先马超还亲自执笔,在李瑶的建议下,给刘备写了封回书。回书的内容很简单,无外乎表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立下誓言要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的决心。
另外,李瑶还提到说,马超可以稍微向刘备退让一些。比如攻占成都的时候,尽管他是先锋,妹妹马云禄是副将,但若是真要围城作战,四边城门,其他三边也都可吸纳刘备之前用惯的那些文臣、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