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卢璐再次回头望向李瑶,已是大汗淋漓。
李瑶正在与李恢告别,眉开眼笑地拱手作揖,大喊着:“老师,你回去好好想想学生的建议,若是你不能做决定的话,到西川再给我答复不迟。”
李瑶越说,李恢的面色越窘迫,秀气的眉头都快紧皱到一起,一边背对着李瑶摆手,一边远远地唤马超,“孟起,我有些冷了,你快陪我回屋烤烤火。”
这个意思就是要走,不仅李恢他自己要走,还想让马超陪着一起。
马超听了他的话,下意识地看向卢璐。卢璐正可怜巴巴地朝他眨眼,含情脉脉的桃花眸,像是会说话。
她的身上已经几乎全湿了,除了肉眼可见的额头与颈项满是汗水外,衣服都紧贴着,任凭寒风如何喧嚣,也不太能吹得动。
马超叹了口气,想着“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要把卢璐训练成以前的样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得慢慢来,便没有再继续操练下去,而是顺着李恢的呼喊,卒然收枪道:“好,这就来,正好我也饿了。”
边说,他的目光边还在卢璐的身上打转,最后落进卢璐的眼里,发出一个严肃警告的示意。
卢璐看得有些发怵,下意识地缩着脖子,往后退了两步。接着,毕恭毕敬地等他们离开,方才大步流星地回到李瑶身边。
李瑶尚未抬头,她已经坐了下去,顾自地倒着桌边的热茶来喝。
茶气氤氲,隔着茫茫的白雾,映衬着李瑶奋笔疾书的身影,格外得认真、朦胧。
卢璐好奇地垂眸看去。
李瑶写的这些字体尽管李恢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努力去辨认,卢璐却是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一目十行的,很快就看出了个所以然。
她不由自主地指向李瑶画的三国关系示意图,点着其中被标记的“蜀汉”二字,认真地询问:“就决定好了吗?我们一定要去投靠蜀汉吗,会不会有别的出路,比如自立为王什么的,其实,我觉得这些时日单独与大哥相处还是挺开心的。”
卢璐不知道为什么,真到了这个时候又突然有些胆怯要与蜀汉大军合并。
或许是在氐中过惯了安稳的日子,又或许是习惯了只需要服从马超……毕竟谁也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刘备会不会也如她们的大哥马超一般好相处。
寄人篱下并非卢璐之愿。
卢璐有些心虚地望向李瑶,与她不想入蜀相反,李瑶是一直坚定地想要入蜀的。李瑶对蜀汉有一种很莫名的青睐情节,大概是因为她崇拜的那位历史人物就是蜀汉的。
卢璐静静地没有说话,而是在等李瑶的回答。
李瑶闻言,略微抬眸看了她一眼。她的脸上,额角与鬓角的碎发都因为汗湿变成一簇一簇的,领口也由清朗的纯白变成了深暗的米黄。李瑶没有立马说话,而是起身先回屋内拿了一块帕子出来,递给卢璐,而后才不慌不忙地说:
“我觉得是没有比投靠蜀汉更好的方法了,或许你想要的是安宁祥和地过日子,可是大哥想要的是报仇,我想要的是去见一见这外面的世界。”
“而且,历史上,大哥本就是最终归属于蜀汉的。”
李瑶的意思是,她和马超的意愿所倾向的结果是一致的,就是顺应历史,成为刘备麾下的人。
她并不想在这一点上顺从卢璐的想法。
而卢璐也没有真的想改变什么。卢璐明白历史之所以是历史,便因为对她们这些未来人而言是既定的,已经成结局的。谁都不知道改变历史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谁也不敢自信地说自己真的能改变历史。
她怅然地看了看李瑶坚定的神情,又看了看桌面上仿佛若命簿一般早就写好的故事结局,终究还是决定放过自己,跟随李瑶和马超做选择。
于是,她倏地破颜展笑,轻松愉快地拿起桌面上的纸张丢到李瑶那边,故作嗔怪地说:“少跟我冠冕堂皇地扯这些,你想投靠蜀汉还不是因为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