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了。”
没过多久,人便到齐了。
与赵铎同来的,还有护国公主赵铮。
皇帝本就不好的脸色更沉了分,训斥晋王道:”胡闹!你带你妹妹来做什么!”
赵铎早习惯[[了他的斥责,“父皇恕罪。”
“父皇,不怪二哥,是我非要来的。”赵铮并不惧怕他的怒火,反倒请命:“求父皇以儿臣为主帅,前往平定匪寇!”
“咳——女儿家舞刀弄枪,成何体统!”
当着朝臣的面,皇帝更不可能答应她这样的要求,缓和了语气哄她道:“岭南多瘴毒,你是女儿家,又是朕的公主,要你去打仗,岂不是告诉百姓大梁无人邪?”
“不过几座山头的匪寇,何须二哥和我大梁猛将动手!女儿虽为公主,可也曾上过战场,杀过敌,为何不能领兵打仗?”
“此事无须再议。 ”
事态紧急,皇帝无心再与赵铮打嘴仗,吩咐内侍将赵铮逐出去。
公主离开后,殿中霎时没有了声音。
香炉中的烟气冉冉上升,绕着房梁弥散开来。
赵铎没有请命要去平叛,皇帝虽有心想让他去,却也忌惮他重掌兵权,只得握着佛珠思忖再思忖。
楚王没打过几回正儿八经的仗,上次对阵韩兆相输的委实难看。
他也不想让楚王去。
裴照如今是兵部尚书,若再有军功加身,武将中便无人能出其右。军国大权,放在外姓人手中总叫人不甚如意。
“卿等有何想法,一并说来听听。”
“父皇,儿臣愿领兵平叛——”
楚王还是那副鲁莽样,赵铎嘴角浮起笑意,转瞬便将那抹弧度压下。
“父皇,儿臣请战。“太子忽然出声,“儿臣也从曾领过兵,如今二弟有解甲之意,儿臣作为大哥不忍他再为过操劳,此次剿匪,便让儿臣代劳吧!”
太子似是于大局着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皇帝微不可见地蹙眉。
太子啊,太心急。
二郎才交出兵权多久,他就想吃下去。
“晋王,你可有提议?”
“大哥既想去,不如让大哥与四弟同往。”
皇帝冷笑,“依你所言,太子与楚王亲征,兵部就拨……一万人。”
“谢父皇——”太子再次请求:“两军对垒还缺一名猛将,儿子想用广昌为前锋。”
赵广昌是皇帝亲弟的儿子,与赵铎自小情同手足,此前一直是赵铎帐下的人。
皇帝犹豫了。
“父皇,大哥既想让广昌去,那便让广昌去罢。”赵铎非但没有反对,反而大方让赵广昌去平叛。“岭南凶险,让广昌去,自家兄弟颇为熟悉,彼此都能照应。”
此言在理。
主帅与将领彼此得有所了解,才能在战场上信任彼此,如此说来,广昌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
皇帝赞许地看向赵铎,“依你所言,拟旨吧。”
闻皎起身回复:“是。”
原来众人在谈话时,闻皎就在一旁等候结果,片刻过后,草拟的旨意便已完成,只待门下省审核便能下发。
九皇子伤大好后,点名要闻皎继续做他的师父,听课时也不再玩闹,而是认认真真听闻皎说话。
“今日我们要讲的是左传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武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诸侯王,他的妻子叫姜。姜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郑国的继承人——庄公,因为姜生她的时候难产了,所以一直不喜欢他。后来姜又生了个孩子,叫段。姜偏爱他,请求郑武公立段做诸侯王,武公没有答应。"
赵巽支着笑脸问她,“为何武姜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郑国的继承人呢?”
“因为春秋时期人们规定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最尊贵的,他有权利继承家中的爵位和大部分财产。”
赵巽更不解了,“为什么其他人不行呢?”
“如果不规定谁来继承爵位,那么孩子们便会大打出手,斗个……你死我活。”
“可是父皇定了大哥做太子,为什么我们还要争呢?”
赵巽问出心底的疑惑,母妃一直告诉他大哥和二哥在争皇位,他也要去争。
闻皎的脸色冷下去,赵巽下意识感到害怕,他方才似乎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事。
“殿下,这是谁教你的?!”
“我,我好奇。”
还好闻先生没有再用刚刚的眼神盯着他,赵巽松了口气,听闻皎接着讲道:“郑庄公继位后,很宠爱他的弟弟段,按照母亲姜的意思将他封在京邑,段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却一直不予理会。后来段谋反,庄公立即下令诛杀了段。”
赵巽挥舞着小手鼓掌,“杀得好!段该杀!”
“殿下觉得,郑庄公这个人怎么样呢?”
赵巽还沉浸在听故事的快乐中,不假思索地说:“他太善良!段这么不听话,早就应该揍他了!”
闻皎微微一笑,不置与否,“殿下再想想,后日授课,希望殿下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赵巽迷茫地看着她,他难道说错了么?
弟弟段真坏呀,一直不懂得收敛,庄公这么好的哥哥,也是逼不得已呀!
他思忖着闻皎的问题,小短腿走在宫道上,迎面撞上一堵肉墙。
正要骂人,新服侍他的宫人已经跪下了。
“太子殿下——”
先生说,太子是未来的国君,因为他是父皇的正妻的第一个儿子,身份最是尊贵。虽然他不喜欢这个大哥,却还是得向身份低头。
“大哥好。”
男孩规规矩矩地向他行礼,倒叫太子赵钺意外了番。
“今日怎生这般有礼。”赵钺笑着探手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发顶道,“闻先生着实教的不错。”
赵巽忍不住露出厌恶的神色,他不喜欢这个笑眯眯的大哥,活像他之前养的波斯猫,看着很温柔,一不留神就咬开了他的手指!
他的表情赵钺都看在眼里,不由心底冷笑,面上还是和煦模样,“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