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母亲表示不要给,他笑笑,说是给孩子的压岁钱。
常家虽说是世族大家,但在饭桌上却没有太多规矩,佣人在门前放过鞭炮,一时间饭堂里喧闹不止。
先是小辈们闹着要红包,老爷子和夫人便承诺饭后一人包一个,后来常去在和常禾年又开始闹褚本兴,开玩笑让他讲巡捕房“十大离奇案件”,被常顺一人一巴掌给堵了回去。
晚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厅堂里促膝长谈,老爷子和夫人一人包着红包,听着自家孩子讲经历的见闻趣事,被逗笑得合不拢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背后摆钟敲响11下,林伯领着请来的摄影师走进来——每年的再相聚,常家都会拍一张全家福。
坐在门边吹风不参与话题的褚本兴见此,有些迟疑。以往几年,虽说他也会在常家过年,但不是太累没熬过去,就是过了一半被突发的案件叫回了巡捕房。
今年事发突然,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站在那人群之间,于是坐在门边看了半天。
摄影师前前后后黑布钻了五六次,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打光点,站好的人倒也不急,围在一起说说笑笑。
褚本兴见那支起的三脚架,觉着新奇,虽然之前拍证件照的时候去照相馆见过,但那也是在五六年前,今天近距离观看全过程,倒是有意思许多。
又搞上半天,最后摄影师钻出黑布说光线不好,全家福照出来不好看,要换个场景,一众人商讨决定先单人照,回头再转换场景。
褚本兴便也不敢多待,趁着人群混乱之际,朝待在门口乐呵呵围观的林伯讲了一声出去透气,把红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塞进他怀里过后,就闪人走了。
外面又飘起了小雪。
褚本兴走在张灯结彩的大街上,看着在外溜达着准备跨年的人群,心里感叹今年真是个好年。
连下几场大雪,毕竟“瑞雪兆丰年”。
他往北一路走走停停,途中路过一家还在开张的酒家,里面挤满了来此务工不能回家的工人,他们互相举杯庆祝,喝的烂醉如泥,嘴里却还在絮叨念着那挣得不多的工钱,和远在他乡的妻儿。
店小二出来收拾桌边散落的酒坛,看见路边站着朝这看半天的人,心想要不招呼一下,于是吆喝了一句,那人竟真的走上了前。
褚本兴倒不是买醉来的,他是想起江边的那个老人,大过年的,估计也是孤家寡人一个,便买了一坛酒准备送过去给他当新年礼物。
过年了哪儿哪儿都是人,尽管冷的不行,依旧有人蹲在江边放着孔明灯,而路灯强光照射的江面上,一叶扁舟静静的漂在江中央,一人站在船头,背影孤寂的像是个撑渡人。
风雪一瞬变大,桥下传来人群的呼喊,几盏明灯偏离轨道,贴着江面飘了过去,虚惊一场。正当他们为此感到庆幸,又一阵劲风拂过,却将那几盏摇摇欲坠的明灯直直地打向江面。
江水瞬间淹没了火光,周边晕开阵阵涟漪,“撑渡人”挑着一根细长的竹棍,静静地划到了明灯的残骸边。
褚本兴边注意着桥下边往前走,待到正过头来看时,却在桥上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
距他不过三米的桥边,一人攀着栏杆,静静地地望着桥下,黑风衣被吹的领口微掀。
像是注意到了他的目光,男人缓缓转过头,侧看过来的双眼里尚还有着未退却的陌生。
上一次见面在什么时候,褚本兴已经记不清了,但这种相似的时刻他却记得清清楚楚:每一次的再相遇,无论褚本兴如何去看这个人,都能够被他立即发现,没有例外。
反侦察能力强吗?确实如此,但感觉不对,褚本兴说不上来这种感觉。
“警官先生?”
他回了神,熟悉的称呼,熟悉的眉眼,虽说还是带着些疏离,但眼神却变得温和了些。
这还真是奇了怪。
不过褚本兴没说出来,他拎着酒坛站在原地看了半天,莫名其妙来了一句:“第一次看你穿这样儿。”
印象里这人总是一身得体的西装衬衫黑马甲,风衣倒是头一次见。
还真有点儿不习惯。
特里·艾森礼貌一笑:“我见警官也是第一次穿常服。”
那倒也没错,褚本兴想,他平常不是制服就是制服,根本没时间穿便服。
但他也觉着没所谓。
“这么巧,你也在这里?”他问。
男人瞥了他一眼:“听说这里风景不错,便和朋友一起过来看看。”
褚本兴“哦”一声,四下看看,没看到另两道身影:“你朋友呢?抛下你走了?”
特里·艾森:“不知道。”
褚本兴:“……”嘚,白问。
“今天是你们的除夕夜吧,”特里·艾森望着他,“警官又为什么会在这里?”
褚本兴一阵沉默,心道不能说是自己跑出来的吧,让人以为他家庭不好,那多不好啊,这大过年的。
于是他瞎编了个理由:“出来转转,顺便会个老友。”
他抬手示意手上的那坛酒。
男人表示理解,转头看着江面不再说话。
褚本兴一时也找不到话题,便也攀着栏杆往江面上看。
这阵儿风小了,“失足”的孔明灯也就少了许多,“撑渡人”甩着竹棍将江面最后一盏灯挑进了船里,就又划着船往江中央去。
褚本兴见状,站桥上吆喝他:“济泊叔——”
船上那人划竹棍的动作一顿,转而调动方向往江边靠。
褚本兴看见船转了方向,扭头正要走,突然就对上了旁边那人转过来盯着他的目光。
他见人好奇,随一嘴:“去看看?反正我见你挺无聊。”
特里·艾森没说话。
江面有一层碎裂的薄冰,几个小孩正蹲在江岸比赛砸冰块。
老伯还没有靠岸,褚本兴就和那群小孩蹲在一块玩。他人高马大扔的也远,小孩玩了一会央求他帮忙够浮冰,他就卷了袖子蹲在沿上伸长了手去捞。
旁边帮忙拿着酒坛的人一看,皱起眉头:“你这样很危险。”
褚本兴摸到了冰的一角:“嗨、这不摸到了。没事儿。”
他手一拽,把那块巨大的冰面拖到了岸上,一群小孩围着欢呼。
褚本兴把冻僵的手往身上蹭了蹭,叮嘱小孩:“别往嘴里塞噢。”
小孩七嘴八舌的喊“知道了”,抬着冰就往草地上走。
那边简陋的码头传来阵阵铃响,老人靠岸了。
褚本兴拿过酒坛走上前,对刚下船的老人道:“济泊叔,过年好。”
老人双目明亮,看着他微笑着点点头,伸手比划一下旁边简易的小竹亭,示意他们去坐。
竹亭檐上挂着一盏煤油灯,火光在玻璃罐中一闪一闪跳跃个不停。老人燃起火炉,从角落的柜子里拿出三个老旧的小瓷杯,挑着一柄打酒勺,从酒坛里打了三杯酒放在他们面前。
起初褚本兴怕旁边的人喝不惯,想着替人婉拒一下,然而还没等他伸手,旁边那人就已经称谢接了过去。
褚本兴讶然,男人倒是瞥了他一眼,表示可以喝一点。
三人围坐在火炉边喝酒,一时无言。
过了半会儿,老人三杯酒下肚,拍拍褚本兴的手,比划了两下,就又拿着门边撑的长竹棍朝码头走去。
褚本兴扬手让他注意安全,老人挥挥手,跨上船,挑着竹棍又漂远。
“他是这里的工作者?”特里·艾森问。
“……是又不是。”褚本兴放下酒杯,“他在这里待了十几年,我们都习惯叫他‘撑渡人’。”
艾森收回视线,看着他:“为什么?”
褚本兴扬头示意外面滔滔不绝的江河:“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女儿被发现淹死在了江里面,尸体顺着江水漂到了那个码头前。”
“……他在这里守护他女儿?”
“我觉得是。他大概到现在都没法释怀,所以一直守在这里,因为他女儿死的那天他正好有事离开。他以为那时如果自己坚持看在这里,他就能阻止女儿被淹死。”
“……可实际不然?”特里·艾森注意着他表情里的变化。
褚本兴静默一阵儿,开口道:“那时我还没待巡捕房,后来认识他,翻卷宗翻到这个事儿,老王立的案,结案写的她是自杀。”
“原因也明了,那年暴/乱刚刚起了苗头,他女儿是国立大学的学生,也是那个千分之一的苗头。”
那是个怎样的年代?所以她怎么可能活的了?她根本就活不了。
天注定她活不了,哪怕是父亲的悔恨也救不了她。
褚本兴又想起了那张报纸上的照片,或许打从一开始她选择这条道路时,她就已经不再需要悔恨与拯救。
但父亲不能,所以选择留在这里一辈子。
江岸一声惊呼,似乎有东西掉落江中,有人在高喊“济泊叔”。江中央那一叶小舟便安静地朝着靠近,竹棍一路寻寻觅觅,敲打在江底的石壁上,声音沉闷,莫名给人一阵心安。
褚本兴从座上站起,走出亭外。
一年的最后时刻,江边开始围满了人。他们将从家里搬来的烟花放在地上,为小孩子点燃孔明灯,然后等一阵无风,便放飞理想与祝愿。
不知是谁起了头,人群中开始倒数:“十——九——八……三——二——一!”
“新年快乐!”
岁末的钟声从远处敲响,江堤岸上热闹喧嚣,璀璨的烟火在空中绽放,万家明灯照亮平静的江面,江中老人抬起头,望向那似火一般流光溢彩的明灯,一派祥和。
在这光与影的交错间,褚本兴突然回头,对那亭间的人笑说道:“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