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闻言,倏尔有些忍俊不禁,又答:“倒是你缘何就觉得我比阿硕聪明得多?阿硕自幼跟在其父承彦身后读书。承彦所交,皆名士之流,吾师司马徽亦是其好友。阿硕之所学,或许在我之上。”
“她看着可不太喜欢读书的样子。况且,以我所知,这世上不可能有人比你还聪明。”虽然是固有印象,但司马毅还是理直气壮。
诸葛亮到底有多聪明便不说了,但他从未见过黄月英读书。
“你真这么好奇,也去把书房所有的书读来,不就知晓我之思绪从何而来,到底合不合理?”不知何时,黄月英拉着张春华,已是来到篱落间书房的窗边。
她双臂趴在窗柩上,螓首倚靠上去,眨着眼,不慌不忙地在看正满是疑惑的司马毅。
司马毅从她的目光中看到了狡黠。
但很快她的目光便从自己身上转移,换而望到更远处坐在书案后的诸葛亮。
她望向诸葛亮,满溢而出的喜爱,衬得瞳眸波光流转。
诸葛亮看她倒是没什么太不同,但也回以足够温煦、真诚的微笑。
黄月英轻喃:“孔明。”面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笑意。不过,很快,她又嗔怪司马毅道:“忠达你之前来请任的时候,不是说不在乎钱银,就是想要能跟孔明多学学吗,怎么到现在我也没见你读书、用功过?”
司马毅有几分被揭示慵懒的窘迫。
他讪讪地没答话,继而望向黄月英身旁的张春华。张春华本只是看着黄月英俏皮的模样,眉眼弯弯。听到黄月英提醒这件事,她蓦然微微皱起眉头,与司马毅四目相对。
张春华的神色有几分责备司马毅。
司马毅怕她生气,可怜兮兮地讨好轻唤:“春……不,木樨……”
张春华对着他认真地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吃这一套。为防止司马毅不明白,张春华更出声道:“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你也是慕名而来,为何不好好珍惜呢?”
当然,张春华的语气并不强硬。要不要增长学识、融入这乱世,是司马毅自己还没做出的选择。她当初既然给了他选择的机会,如今便不会逼他。
司马毅认命地垂下头。
他不舍得惹张春华,于是又抬眸看了看张春华,看了看身后的诸葛亮,又看了看面前一脸幸灾乐祸的黄月英。
司马毅对着黄月英没好气,反问:“你就不怕,我学成归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朝一日与孔明针锋相对吗?”
说到这个问题,黄月英顷刻面如死灰。
她表情哀痛,望向司马毅,目光纵远,又好像透过司马毅,看到了其他身份人。
她不再得意、高兴,只是无奈地轻声喃喃:“无论你学成什么样,归去哪里,成为谁,纵然有朝一日与孔明争锋相对,你也绝不会青出于蓝。”
“绝不会!”黄月英目光坚定而锐利。
司马毅被她这话说得愣了愣。想起历史上,如果他真成了司马懿,确实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比诸葛亮厉害。自己唯一比得过诸葛亮的地方,大概就是能吃能喝、寿命长。
司马毅又不说话了。
还是诸葛亮主动笑道:“我倒是求之不得,有人受我之学识而强盛于我,这样我也可以更好的精进自己。便是有一日争锋相对,立场之外,我们依旧是老师和学生。以及,如果能败在自己的学生手下,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诸葛亮之心胸还真是宽广。
不过比起真的要做司马懿,司马毅还是对能做诸葛亮的学生更心动些。
故而,没迟疑一会,他便斩钉截铁地又道:“还请先生教我。”
张春华提醒他,“忠达要拜师。”
黄月英在身后恢复往常的神采奕奕,凑热闹道:“既然要拜师,忠达你还不得对孔明三跪九叩。”
司马毅有些弯不下膝盖。
还是诸葛亮为他解围:“倒也不必如此较真。说实话,我也不太会教学生。这书房所有,你尽可领略,若遇不会处,尽管来问我。”
“好,先生在上,请受学生一拜。”司马毅感激,郑重地对诸葛亮作了个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