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须先立志,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 ……”
前方笔直地站着的学子们个个都仰着头认真的听着,含着景仰与崇敬的目光专注的看着祁凛,帝王特地来国子监和太学演讲可是本朝开国以来头一回,学子们也是头一次经历,更别说这形式与历朝历代的都不同,家中长辈也是个个耳提面命过的,还时不时喟叹自己怎么就没遇到过这种殊荣。
环境的变换,周围人的言语,让这群学子们都深刻认识到了帝王这次出行的特殊与重要。
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涉世未深,况且面前还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常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然容易受到激励,满怀热血。
“诸位都是大安未来的栋梁之才,莫负好时光。”
祁凛最后一句结尾,底下的学子已是满心激荡,此刻都是一片的碧血丹心,下面坐着的那批老臣里都有目含热泪,万分激动,恨不得当场下拜的。
祁凛讲完之后就轮到崔烁了,他作为国子监的祭酒,对待学生从不过分严厉,反而多有包容,专于治学,劝误入歧途的学生向善,很是受国子监上下的尊敬。
他虽年至五十,却依稀可见曾经的风华,脸上的皱纹更是增添了几分岁月的沉淀,恰似酿成的酒一般,年岁愈久,愈显醇香。
不似崔涟那般清冷,而更显儒雅,是岁月和学问滋养成的风骨。
待到崔烁演讲完后,祁尧在这流程上特意仿照后世,安排了一位学生代表,同龄人间的微妙磁场更有激励作用,祁尧狡黠一笑,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体验感会很不错的。
选定的学子代表是上一次课业排名第一的许玖,大理寺卿许柘的小儿子。
事实证明,祁尧这个安排非常正确,许玖甫一站定,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眼神就投射来了。
嫉妒、羡慕、景仰、恨不得取而代之,种种滋味,学子间的百态。
就连下面的早已离了学堂的臣子都心生羡慕,一个尚未踏入仕途的学生,就能有当着陛下的面,为数千人演讲的机遇,今日过后,必是声名远播。
怎么他们当时就没有遇到呢,他的课业也从来都是高居榜首的啊!臣子捶着腿心里暗恨道。
许玖年不过十六,面容还稍显稚气,但面对这种众人注视的场面却丝毫不显怯意。
他自然没有带稿子,自信脱口而出。
祁尧在一旁听着,他对许玖的第一感官就是——狂,有豪气,如侠客般仿佛见不平事立马就能挥剑出鞘。
不禁感叹,果然少年任意气,这种自信张扬,是其他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的。
许玖讲了求学的坚定,许国的热情,对日后为官清正的信念,同时,对祁凛的彩虹屁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可谓是一个忠实的小迷弟。
祁尧不禁一笑,这少年倒是有趣。也能看出国子监在崔烁的带领下,学风之开放。
站在下面的许柘听着儿子大胆直言的发言,一贯严谨内敛的他尴尬的想低头掩面,但看着儿子那自信的模样,属于父亲的自豪感又在心底油然而生。
这是他引以为傲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