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暗中见过好几面的大梁羊城尹满脸烂灿笑容,与这即将下雨的天气形成了鲜明对比——估计这个月他等得比我们都心慌。
鉴于此前的充足准备,接手过程中倒也没出现什么问题,顶多是在前往公府的路上突降暴雨,土兵及迎宾队伍被淋了一身。
至于接下来怎么治理就不是我该操心的了——你见过几个大将军会治国的?十个里面有九个都干不了,剩下一个多半是准备谋反…
291.申玖梁
但抱怨归抱怨,在正式接手的官员没来之前,该干的事我还是要干的。
谁叫我是堂堂大司马五兵司将军兼此次行动最高军事统帅呢。
我先下令废除旧法,并制定利国利民减轻百姓负担的新法——其实就是把刑部典律照抄了一遍,把《大周律》改成了《大梁临时律法》;
然后又与大梁城内高官亲切会谈,商议很有档次的各项事议——其实大家早见过好几次,事议也早谈好了,所以在这次听名字看人员观地点评意义都十分重要的会议上,我们也就装装样子。
指名义话题是“大周对大梁城内政治经济民生等百项事议权责评析及公文行政典册接手”,实际话题是“南瓜饼在烤里三分热时是否应立即翻面开洒盐放油”。
大梁城尹对该理论十分认同,和小郑可谓一见如故,但副城尹表示反对,他认为南瓜饼就应该吃咸的。
为此二人争了小半个时辰,并最终以城尹的胜利告终——他拿领导的权威扣了副城尹半个月的薪水。
292.王惊云
为了大梁城的稳定着想,除去向大梁派遣官员之外,小申还得亲自待一段时间镇场子,所以征讨南魏的工作就暂时由他的副将们和乐迁负责了。
早在“一月协议”达成之时,李济就带着一批人马去支援吴越了——没办法,我们也不能那么没良心,而且申玖梁那边能闲庭信步地和大梁守将演戏,李济这批人马功不可没。
说真的,要是吴越能独自拖住荆南一个月,我多少得给荆南景太守颁个“最佳放海奖”。
韩州本就是魏昴侵略来的,被苛政统治,还在南平州偏北的位置,魏昴一跑,韩州和平阳城(韩州守城)就自然而然归顺了,也没什么波折——唯一的波折大概是郑子铛的家人找了过来,还抱着姬憨憨大哭了一场——还记得郑子铛原本是韩州人吧?
总而言之,现在我周已经实际控制了王畿地区、韩州和南平北部(魏北),南平南部(魏南)虽然无法拿下,但保住大梁周围是完全没问题的。
李济和吴越前后夹击,荆南一时也没法支援南平——不过话说回来,南平的魏昴跑到了荆南,怎么说也是寄人篱下,不知道他和荆南贵族相处得怎么样,尤其是和召家的……
293.姬稳
现在的大周西有徐远,北有凉州,南有南平(魏北区域),中有王畿,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更有江州和韩州归顺,所以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当然是称王啦!这可是路人皆知的步骤! 默于是在惊云先生与沈先生的暗示下,神州大地十分默契地开始天降异象——没办法,虽然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该走的步骤多少还是要走一点嘛,这叫喜闻乐见的仪式感。
什么神龟白鹿凤凰五龙都是常规操作,都不好意思上报的,现在我看的公文里都是“黄河中挖出神鼎,鼎上说真命天子在邯郸”——小郑评价说仿制得很棒,但个人感觉不如北凉的边防线;
还有“三头六臂神人现于王畿,称天降旨意兴周延祚”——巴渝戏团随后向刑部抗议,称他们使用了本团化妆专利而没交钱;
以及“天降大陨石于野,按照星宿推算预示紫微星在徐远邯郸”——即将上任的大宗伯中行季衡很生气,他说推算过程不仅对不上《星经》,连《星表》都没参考,简直有辱礼法;
甚至北凉那块儿商周古迹都被扒出来重新解读了好几十个不同版本,虽说每个版本内容完全不同,但它们的主旨竟然惊人的相似…
最后惊云先生捏着鼻子选了个最符合逻辑的,小姜给这篇翻译润了色,中行改了几处史学错误,沈昭盖了章,这篇暗示天命已定的文章就出现在了小报上。
我还是挺不习惯的,毕竟我现在出门先迈个右脚都能有无良茶楼造谣“尧喜欢出门先迈右脚”之类的话——反正先贤他们也不能跳出来反对。
唉,这几天还是不要吃面条了,免得有人给先贤编排爱吃面条的典故——太丢脸了。
(以后稳定一章2000+!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