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申将军在边防线上挖到大周古迹的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在来自各地的学者运用各种手段研究了几天后,该城墙产自商周而不是上周的事实已经板上钉钉。
过了几天,来了个卜人,他围着遗迹抽筋似的跳了几圈后,噗通一声给我跪下了。“大人,吉兆,吉兆啊!这是天意,预示着大周再续,霸业必成! 这是一等祥瑞!”
又过了几天,来了个卜人,他围着遗迹中风一般唱了几段后,噗通一声给我跪下了。“大人,大凶,大凶啊!这是天意,预示着神君发怒,降下警示!这是四凶之兆!”
我很好奇这两个神棍见面会不会打起来。
除去这些招摇撞骗的,各位学者之间也是争论不休。
一位江州学者握着手中的古籍,语气十分坚定:“我研究明白了!这上面记戴了一篇颂诗!内容是武王伐纣!啊,这首诗文辞优美,古朴达意。言真意切,颇具美学价值…”然后他用一种好似猴叫的语言把遗迹上的诗读了一遍。
另一位齐州学者一巴掌扇了过去:“放屁!这上面明明讲的是穆天子出游遇西王母的史实!王大人,别听他的,这是篇传记,很有史学价值!”接着他用一种鸟鸣般的语言把这篇传记读了一遍。
其它学派的学者也是大显神通,毫不退让,纷纷用自己琢磨的上古语言朗颂自己理解的内容。
别的不说,光听声音还挺有大自然气息的。
除了这些执照研究的,来凑热闹的百姓也是层出不穷。
刚开始他们还只是看几眼图个新鲜,后来不知是谁传的话,说这堵墙是神君化身,他们就开始跪得里三层外三层求神君保佑。
什么求财求权求健康的,什么求运求子求姻缘的…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求不到。
在凉州种树的黄壹离得近,早就闻着信儿跑了过来,给这堵墙写了不少诗——虽然我不想承认那种东西叫诗。
人多了之后,他更是建议我立个牌子,收点参拜费。
被我否决后,他还不死心,照着遗迹上长得好看些的字描了一遍,然后加工做成护身符,据说销量不错,正准备申请专属品牌认证。
除去这种抓住商机的,还有蹭热度创造商机的。
徐远境内某不知名景区负责人到处宣传在他的景区内发现了类似建筑,并以昨晚梦到神君起誓。
在经过一系列炒作传谣后,该景区迅速登上徐远旅游热门,然后没过几天多就被荀鞅以消费欺诈抓捕归案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周古迹的横空出世直接抢走了徐剧的“文录”名额,兴和茶楼的老赵在得知后差点气昏过去,然后报复性的讲了两周悲剧故事。据说那段时间兴和茶楼的茶客都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
沈昭则在百忙之余连夜赶出了《文物保护律令》,避免珍贵遗迹遭到破坏。虽说他由于工作繁忙无法过来,但他应该对这儿的大周古迹挺感兴趣。
因为据黄壹说,他一次性买了几十条护身符挂家里,看上去就像邯郸城门口的许愿树。
不知道他发没发现这护身符是黄壹产的,而据说能保平安的字是乱填的……
中行季衡则托我给他带了古迹摹本,天天在家研究,为此找藏书阁借了不少书。
荀鞅则忙的不行,天天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阵子,某些无良商贩随便拿点儿后山石块都敢说产自商周。
小申则和郑子铛,文十三娘一起扒砖土块——还记得前面文十三把边防线上的豆腐渣工程全推平了吧?他们担心不小心把和风化后的边防线长得差不多的古迹拆了……
小郑为此振振有词——好吧,他也有道理,毕竟那儿确实有商周古迹。
好消息是他们没挖到商周遗迹,坏消息是他们没挖到商周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