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图南 > 第119章 第十四章楚舒

第119章 第十四章楚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纵有精锐保护,先知归雨师国的路并不顺畅,海国多次派人阻截甚至截杀。

若非周舟拦住了海国的主力,并且让先知走空路,很难说,这路会走得多难。

平安抵达雨师境内时,离荞虽然对先知具体的意义还没深刻的认识,但对先知的价值认知已足够深刻。

能让两个大国这么折腾,甚至我得不到你也不能得到,先知比她想像的更有价值。

应龙载着母女俩入雨师国境内后也未做过多停留,一路直奔句芒城,若非先知需要吃饭与休息,护送的队伍连歇脚停留都不想。

虽然歇脚的时间很短,离荞仍旧趁着这段时间努力观察周围,发现雨师国与鱼国截然不同。

这种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

雨师国的人身量都很高,且多多少少有肌肉线条,饮食上更不同,经常见荤腥。

离荞观察了下,发现吃最多的是鱼肉,其次是豚肉和一种不知名肉类。

鱼肉来源不清楚,虽然离荞留意到雨师国水利建设非常发达,并且很会利用,水渠里都养着鱼,但那点鱼显然不够这么多人经常吃鱼。更惊奇的是,雨师国吃鱼不是吃鱼脍,而是裹了麦粉后炸熟。

豚肉的来源最一目了然,雨师国的农田是轮作制,种苜蓿、菌草、紫云英等绿肥时牧豚于田。

乘着应龙飞过田野时,离荞低头就能看到绵延的豚群。

出于好奇,离荞忍不住向负责护送自己的裨将太叔史请教。

太叔史咽下嘴里的炸鱼排。“鱼肉?这是海鱼肉,来源一部分是渔民在方丈海渔场捕捞,一部分是龙族在海里放牧鱼群,像牧豚一样放牧鱼群,半牧半饲,故而国中鱼肉最便宜。”

“那豚肉呢?”

“次于鱼与恐龙肉,雨师国农田皆轮作制,轮作绿肥时,农人或牧豚或牧牛,牛要耕地,不能随便吃,豚则专门吃肉,故而养得多,也更便宜。”

“恐龙肉?”

“那也是龙族放牧的一种家畜,体型大如山岳,肉很多,但肉很柴,不好吃,便没给先知上。”

“体型大如山岳,那需要多大的草场才能放牧?”

“草场上的草不够恐龙吃,龙族放牧恐龙的牧场都是在热带雨林,以热带雨林树冠上的叶子为食,我们这一路走来没经过,先知若是好奇,来日经过热带雨林时可以去看看。”

离荞对热带雨林不熟,便没继续追问恐龙,只对牧豚有个疑问:“我看土地很肥沃,为何要轮作绿肥?连作不是能收获更多粮食吗?”

太叔史摇头。“雨师国没那么多人口,即便大量养牛,通过牛耕减少耕地时的人力,仍旧不足以耕作所有耕地,轮作绿肥即可恢复土地肥力,让粮食增产,又可让土地不抛荒,一举两得。”

“为何是种绿肥而非一些对土地肥力耗费少的作物,如此既可以减少肥力消耗又可以通过肥水补充,得到同样的作物。”

“那样也可以,但要让土地不喘气的连坐又不妨碍肥力,需要投入十分人力才能有三分收入,不如如今这种,虽然同样的地只有两分收获,但只需要耗费五分人力,多出的五分人力还可以打理更多田地。”

离荞若有所思。“雨师国的田地很多?”

太叔史回答:“雨师国人均占有耕地十二亩,总耕地约五十万万亩。”

离荞讶然:“人均耕地十二亩?每个人都有十二亩耕地?”

太叔史摇头。“倒不是每个人都有十二亩耕地,总会有的人积累的土地多一些,有的人积累的土地少一些。”

离荞明白了。“一个人拥有十八亩,一个拥有六亩地,两人平均也是十二亩。”

太叔史沉默一瞬,点头,并继续道:“但不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耕地,雨师国的人口在最近数百载,都控制在四万万以下,有减无增,耕地面积却没减少,甚至一直在增加,意味着能投入耕作中的人力从未增加,便需要想办法以最少的人力保证土地不抛荒。且雨师国的土地不止耕地,还有林业用地,尤其是热带雨林,因为是恐龙牧场,同样需要人手打理。除了林业用地,还有百工,也都需人力,这些都会缩减投入耕地中的人力,权衡下来,如今这般轮作便很合适。虽然单产不如其它国家,但它需要的人力最少。”

离荞回忆了下一路在高空所见。

雨师国的地形虽然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应有尽有,但平坦的地方都特别平坦,有一种非自然感。

吃完饭,离荞出去溜达消食。

驿舍周围正在平原,良田绵延到天尽头,却没有离荞熟悉的阡陌纵横,只有一条条干渠、支渠、斗渠、农渠。

农人行走大多是在水渠边上行走,当然,也有路,但路都特别宽,可以供车马往来那种宽,离荞这辈子第一次见到农田里存在可以让车马往来的道路。

有许多人在田地里耕作,有四头牛或一种像牛但比牛体型更大的家畜拉着大犁在田地里行走,一口气走出至少一两千步才停下,更换休息好的耕畜,给休息的耕畜喂食水,大犁或继续前行或掉头。

离荞看了下,发现这些田块都很大,一块地的面积至少十亩,这才能让耕畜一口气跑出一两千步。而一块地里有少则数十头牛多则百十头耕牛在忙活,因而效率很高,最多半个时辰,一块地便会翻完,奔向下一块地。

毫无疑问,这些土地属于同一个主人,不然不能将阡陌给拆了,就为方便这么多人和耕畜忙碌。

离荞问太叔史:“这是谁家的地?竟如此广袤。”

太叔史看了眼。“这是公田,雨师国立国之时制定的土地政策里规定,全国耕地至少三成属于公田,不能授予任何人,确保粮价稳定,国库中有足够支使的粮食。”

当然,这项公田政策刚出来时,没人能理解,但也没人反对。

原因无它,彼时雨师国刚刚建立,正是龙族在雨师国权力最巅峰时,反对前也得瞅一眼龙族手里的刀。

虽然龙族自己也大多不能理解这项政策,但提出这项政策的是龙族中的古龙,祂们是龙族中最强也最年长的龙,话语权最重。

但随着按口授田制的逐步崩溃,所有人与龙都慢慢反应过来这项政策的重要性,它让国库即便在土地制度逐步崩坏后,也还能有一份财政收入。

楚舒首席能对外发动战争,也是利用了这项政策,她将公田的面积从全国耕地的三成增至五成。

思及此,太叔史眉宇间划过一抹忧虑。

雨师国按口授田制最大的问题不是田地分配不下去,在龙族会飞的情况下,这事还挺容易的,难的是授出的土地怎么收回来。

雨师国早期时,龙族凌驾一切之上,屠刀所指,无有不低头,收回土地不难,但土地制度没问题,却有别的问题,没有人能忍受这种动不动就举起屠刀杀人的统治者。龙族杀人可不止在收回土地方面,而是遇事不决先杀为敬。

龙族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么做的隐患,做出了改良,再加上后来出现的人族首席们与龙族首席互相打擂台限制了彼此的权力,雨师国的统治终于不再高压,但土地问题也随之浮起。

最近五百年的雨师首席,主要精力都是在跟土地博弈。

到楚舒这一任,楚舒完全放弃前人维持按口授田的传统,在十六年前正是颁布私田法,承认私田,并规定私田要缴纳的税赋,做为回报,公田从原本的三成扩张到五成,通过对私田征税与公田的产出,楚舒得以发动战争,但公田如此大规模的扩张,侵害了太多人的利益。

如今雨师国对外扩张,自然看不出什么,但扩张终会有停下的那一日,到那一日,积累的矛盾必定反噬楚舒。

离荞没看出太叔史的微表情变化,好奇的问:“剩下七成耕地呢?如何处置?”

“余者按口授田,每人授田二十亩,死后收回,授完后若有剩便做为公田,有新生人口诞生再拿出来授田。”

“但你之前还说人均耕地十二亩,且有的人土地多,有的人土地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