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旁就有一个公交站台,等车的人不少。苏逸站在时刻表前观察,几年过去,曲阴市的公交线路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苏逸原本预计从酒店到学校,恐怕需要进行一次换乘,但出乎意料的是,有直达的公交线路,几乎是始发站与终点站的距离。
车来了,因上一站是始发站,车厢内还比较空,苏逸在车辆尾部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公交车经过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这里是他们曾经一起来过的,那里原来的店面已经换了行业,所有的东西都在改变,包括自己。
苏逸有些近乡情怯,面对学校正大门站着,学生和教职工进进出出,周围有游客不停地摆姿势拍照,她一个人直愣愣地站在那里倒也不显得突兀。
苏逸深吸一口气,顺着人流踏入学校大门。
学校似乎没有多大地变化,进门左手边的荷花池如今光秃秃的,只剩一塘浅浅的池水掩藏住夏日的碧绿和粉红。青瓦红墙的行政大楼仍然庄严地伫立在前方,一大片草坪在其间温和地调节着大门与大楼的针锋相对。
行政大楼犹如一道石屏影壁,绕过它,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苏逸顺着记忆往后面走去,虽然学校已经放假,但仍有学生和教职工留校。校图书馆的座位不再供不应求,在这个时候仍埋头苦读的学生们坚信着未来,什么也不想地为充满希望的未来努力着,那么地心无旁骛,那么地义无反顾。
苏逸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胡乱逛着,逛到西小门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外面是一条依附学校而生的小吃街。寒假期间,又是临近过年,小吃街的热闹程度远远比不上上课期间,但还是有不少的店面和小摊贩开着们、支着摊。填饱留校的学生、教职工和周边的城市居民。
苏逸走到关东煮的小摊边挑选吃食,乔宇发来消息问她在哪儿,苏逸告诉他在学校小吃街,乔宇说他一会儿过来。
苏逸感觉得到自从搬家后,乔宇对自己无意中总透出些小心翼翼和关心,是同情还是纯粹善良,苏逸不想去分辨。
集团下午开会的时候特别邀请了齐教授,下会后在和乔宇交谈时齐教授想起自己忘了一份资料在学校。不是很急着要的资料,乔宇本来是让助理抽空去取来,但想到苏逸也许还在学校,便自己开车过来了。
取了资料后,乔宇和苏逸在小吃街的一家砂锅米粉店碰面。两人坐下后各自点了一份米线。
乔宇抽出纸巾仔细擦拭着桌面,说:“我也好久没来学校这边吃过东西了,今天正好尝尝看这家砂锅米粉还是不是原来的味道。”
苏逸指指油亮亮的桌子,笑道:“看起来环境没什么变化,老板好像也没换,应该还是一样的好吃。”
乔宇瞧了瞧附着在纸面上的油污,笑着摇摇头,扔在了桌子下面的垃圾桶里。
热乎乎的砂锅端了上来,汤汁还在咕噜咕噜地沸腾。
苏逸虽然刚吃完关东煮,还不饿,但也迫不及待地从筷筒里抽出筷子夹起一大夹米线胡乱吹吹就送进嘴里,不出意外地被烫着了。
模样实在不雅,乔宇见了却笑得可乐,一边给她递纸巾一边笑道:“慢点,没人跟你抢。”
苏逸一手接过纸巾,一手做扇状对着嘴巴扇风,缓过来后慢慢挑着米线小口小口地吃。
一对小情侣掀开门帘手牵着手进来,也带进来一股寒风。
苏逸一勺一勺地舀着汤汁喝,浑身暖融融的。
乔宇吃完放下筷子,将擦嘴的纸叠了叠,扔进了脚边的垃圾桶,问道:“你明天有安排吗?”
苏逸也放下勺子:“没有啊。”
“明天上午9点去青山公墓可以吗?”
苏逸手上的勺子在半空中悬停一瞬,然后轻轻放下,陶瓷勺和砂锅边缘相碰发出一声细微的轻响,伴随苏逸轻声回答的“好”,尘埃落定。
腊月二十六,青山脚下,细雨蒙蒙。
绵延的青山在雨雾中烟雾缭绕,有人提着祭祀用品陆陆续续上山,有人互相搀扶着缓步下山。
苏逸手捧百合跟随乔宇汇入上山的人流,拾级而上。
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们在石阶上嬉笑打闹,大人们呵斥几声,孩子们老实一阵子,然而不一会儿又故态复萌,大人们只好牢牢拉住他们,以防发生危险。
这些吵闹使整座山少了几分肃穆与沉重,多了几分生动和鲜活。
但当苏逸站在顺心的墓碑前,这些生动和鲜活似乎都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