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布兰登暗骂女儿女婿的愚蠢,没有那个本事却敢去谋算王冠,是嫌自己身上的脑袋太过牢固了吗。
他狠狠瞪着自己的女儿,准备亲自上手教育一下自己的女儿,起码得让女儿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还有那个女婿也不能要了。
凯瑟琳·威洛比用扇子掩住抽搐的嘴角,她这位继女和继女婿简直是把叛国罪当成了儿戏,“愿圣母保佑他们,”她在胸口划着十字,“让我永远不必参加他们的绞刑观礼。她暗自下定决心,等继女结婚后一定要离他们一家远远的。
怀亚特爵士突然觉得紧身衣的束带勒得他无法呼吸。当国王阴沉的目光扫来时,这位大臣的膝盖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愚蠢的儿子,叛乱这种事是你能做的吗?
与之相关的贵族触及到国王的不善的眼神,他们赶紧低下头生怕被国王的怒火烧到,要知道国王对叛乱可是十分敏感,想想前些年被杀死的人吧,他们现在只希望自己能变成地毯上的花纹,以免被国王注意到。
【怀亚特这次叛乱也将倒霉的伊丽莎白牵扯到了其中,虽然她毫不知情,但是因为谋反者们曾计划让她嫁给考特尼,所以简格雷一死,众人的目光立刻转移到了伊丽莎白身上。】
【简被处死的同一天,伊丽莎白被送往伦敦,并于2月23日到达。她的处境也相当危急,因为政府试图确定她究竟在这次行动中参与了多少。】
【3月18日,她被从白厅宫押往伦敦塔。玛丽的顾问大臣认为伊丽莎白的存在太过危险,最好立即解决掉她。之后伊丽莎白则被安排进了母亲安妮·博林临死前待过的房间。】
【后来伊丽莎白回忆到,当时她希望自己能像母亲那样,可以雇佣一个技术高超的法兰西刽子手,以便她的头颅可以一次性地被砍掉,而不是像倒霉的托马斯一样被砍了好几次。这时的伊丽莎白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生还,然而托马斯·怀亚特的行为救了伊丽莎白一命。】
【怀亚特在被关入伦敦塔后,就受到了严刑逼问。他拒绝承认自己企图谋害玛丽女王的性命,并声称自己唯一的企图是反对陌生人和西班牙势力进入英格兰,并决心将他们赶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他否认伊丽莎白参与了这次谋反,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英格兰的命运。】
【怀亚特被判以吊剖分尸刑,4月11日执行。死前,他为倒霉的伊丽莎白和倒霉的考特尼开脱了一切罪责:“尽管人们说我应该指控伊丽莎白殿下和考特尼大人,事实并非如此。善良的人们啊,我向你们保证,不论是他们还是其他任何人事先决不知情。我对枢密院交代的一切都千真万确。”】
【行刑之后,怀亚特的鲜血被狂热民众用手帕蘸取珍藏——这位失败的叛乱者,在民众眼中已然成为新教殉道的象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头颅竟在行刑后神秘失踪,显然是被狂热的追随者盗走,作为神圣遗物秘密供奉。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当时英格兰宗教矛盾的尖锐程度。】
【虽然伊丽莎白·都铎被普遍怀疑参与叛乱,但由于缺乏确凿证据,政府不得不在1554年5月19日将她释放出伦敦塔。尽管她仍被软禁在哈特菲尔德庄园,但至少性命无虞。相比之下,其他叛乱者就没那么幸运了——除爱德华·考特尼因贵族身份免于一死外,近100名参与怀亚特叛乱的人被以叛国罪处决。】
【其中大多数遭受了英格兰最严酷的刑罚:先被绞至半死,再当众开膛剖腹,最后分尸示众。泰晤士河畔的行刑场在数月内血腥不断,这些残酷的处决既是震慑,也是玛丽女王对潜在反叛者的警告。】
【然而,玛丽一世对待伊丽莎白可以说是心慈手软了。若换作亨利八世在位,伊丽莎白绝无可能活到加冕之日。】
贵族们暗自点头,深以为然——这要是自己的国王,伊丽莎白公主早被砍掉了脑袋,相比之下,玛丽公主至少还遵循了一定的司法程序,最后也没有把伊丽莎白公主送上断头台。
【1554年7月,玛丽一世力排众议,执意与西班牙王子腓力,也就是未来的腓力二世缔结婚约。这位比玛丽年轻11岁的哈布斯堡王子风度翩翩,但英格兰人看到的却是更深层的威胁——他不仅是外国君主继承人,更是欧洲最强大天主教势力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