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的能力终究有限,无法给予伊丽莎白更高层次的教育。1544年,凯瑟琳·帕尔为伊丽莎白聘请了当时最杰出的学者作为导师,其中包括著名的文艺复兴学者罗杰·阿斯克姆。】
【阿斯克姆对伊丽莎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教授她古典文学和语言,还培养了她对宗教、哲学和政治的兴趣。与当时普遍轻视女性教育的观念不同,阿斯克姆高度赞赏伊丽莎白的学习能力和智慧,称她为“一位天生的学者”。】
【之后伊丽莎白开始了她的翻译生涯。一直到继位后,她都坚持着翻译外文著作的爱好。但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学识不会得到公开认可,因此伊丽莎白的许多译作都是匿名的。】
【除了给予伊丽莎白优质的学术教育外,凯瑟琳·帕尔在宫廷中的智慧和谨慎也给伊丽莎白树立了榜样。她教导伊丽莎白如何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中保护自己,如何与不同势力周旋,以及如何在危机中保持冷静。这些经验对伊丽莎白日后处理宫廷阴谋和政治斗争至关重要。】
【但是亨利八世的王后们似乎注定与危险相伴,凯瑟琳·帕尔亦不例外。由于她倾向新教改革,天主教的势力对她虎视耽耽,反对派甚至试图煽动国王对付她,并流传出亨利对萨福克公爵夫人凯瑟琳·威洛比产生兴趣的谣言。】
【凯瑟琳看起来似乎不可能生还,然而她以巧妙的言辞化解了危机,她向国王解释,自己与他辩论宗教问题,不过是为了转移他腿伤带来的痛苦。最终,她成功化险为夷。】
贵族们交换着不安的眼神,英格兰的王后之位仿佛被某种不祥的存在诅咒过了似的,为何每一任王后,都不得不在生死边缘走上一遭?
只是,国王真的会这么容易被说服吗?这可不符合国王的脾气,最后一任王后竟能全身而退,实在令人惊叹!
【正因为凯瑟琳·帕尔本人对新教改革持开放态度,而她的宗教观点对伊丽莎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凯瑟琳的影响下,伊丽莎白学会了如何在宗教纷争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宽容态度。】
【这一特质后来成为她统治时期的标志,她颁布的《伊丽莎白的宗教和解》成功平衡了国内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避免了宗教战争的爆发。】
宗教和解,这是什么 ,亨利八世若有所思,天主教和新教竟然能够和解,若是天幕能讲清楚一些就好了,他也可以试一试。
天主教一派的贵族和新教一派的贵族早就炸开了锅,分属两派的人们怒目而视,这绝对不可能,哪怕泰晤士的河水倒流,他们也绝不会和异教徒和解。
【1546年12月,亨利八世身体欠佳,当月中旬突然发烧,这次急病让亨利身体不复以往。尽管痊愈后不久他称自己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但实际上这位55岁的国王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
【圣诞那天,他突然下令将妻子和玛丽公主送往格林尼治宫,留下自己和枢密院大臣们在威斯敏斯特宫闭门谢客。度过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圣诞节后,亨利八世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
【他开始准备遗诏,据说最初起草的文件内容应该是任命凯瑟琳·帕尔为摄政王,辅佐9岁的爱德华王子理政。但是凯瑟琳坚持的新教信仰不被亨利认可,所以凯瑟琳被驱逐出了权利中心。于是1546年的12月,大臣们按照亨利的指示,重新起草遗诏。】
【在遗诏中,亨利再次表明让自己的儿子爱德华继承王位的意愿,而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继承权则依次排在爱德华之后。】
【尽管亨利八世已经恢复了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继承权,但两人依旧被宣称是私生女,这也为伊丽莎白日后的危机埋下了地雷,伊丽莎白与玛丽不同,玛丽在天主教的世界里是公认的王位继承人,她是天主教双王的后裔,与表兄查理五世一样拥有着最高贵的血统。】
贵族们互相挤眉弄眼,他们就知道这一定是国王陛下的错,可怜的伊丽莎白公主。还有可怜的玛丽公主,如果没有性别优势,那么爱德华王子也不会比玛丽公主更有资格继承王位。
亨利八世看着窃窃私语的贵族们,心中愈发的不快,如果爱德华没有早逝,那他们现在就应该赞颂他英明的决定了。
【1547年的1月28日,亨利八世去世,13岁的伊丽莎白成为孤儿,那一天她身在哈特菲尔德宫。】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死后的两个月,亨利八世的老对手法兰西的弗朗索瓦一世也在两个月后死去,想必亨利八世如果知道此事,一定会倍感欣慰吧。】
欣不欣慰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还有十一年他就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