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觊觎 > 第12章 第 12 章

第12章 第 1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后的结果是周经有被抄家问斩,因为祝云山的那封奏折,泰和帝这才发现自己倒是小瞧了周经有,这个人有任免官职的权利,居然胆子也很大,收了许多黑心钱。

陆良深一把年纪,来觐见的时候都是被下人扶着进来的,泰和帝估计也懒得杀他了,将人骂了一顿,让他滚回老家去了。

这样一来,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了下来。

在江云熙自荐要兼吏部尚书的时候,泰和帝便知晓了她的算盘,反正周经有是甘钰然的人,折损一个周经有,让江云熙兼任吏部尚书,他倒还算放心。

进来江云熙做的事没有一件是不好的,看来的确是能用的人。

于是泰和帝火速将江云熙扶正了,直接让人当了吏部尚书,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若是要用女官,这个位置便只得女人来做,因为吏部掌管的可是官员的任免权。

还有一个是礼部尚书的空缺,原本的吏部除了陆良深作为尚书,只有一个吏部左尚书,是个副职,右尚书的职位一直空悬,没有人。

陆良深下了,罗央理所应当成了礼部尚书。

得到这个消息时,江云熙终于开怀了一些,接下来她便要施展拳脚了。

她信守诺言,安排文月和宋琦入吏部文选清吏司,方弱敏入考功清吏司。

这是她能做的最大努力了,虽然如今她是吏部尚书,但这里终究不是她的一眼堂。

将人推进去,还得靠她们自己去努力,之后再慢慢让人往上升。

此后几日过去。

这日俞靖洲从守望回来,回来时候还绑了霍能觉。

据说他一来便先去面见了泰和帝,述说了霍能觉在守望的桩桩罪状。

并且最大的一条罪状是通敌。

这并非是俞靖洲张口胡说的,而是有确切的证据。

原来霍能觉的确是个在守望混日子的,因为和平时候,朝廷并不会额外补给,待遇只能说一般饿不死,只有需要平乱的时候,才是朝廷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霍能觉镇守守望的时候,守望原本是没有那么乱的,海寇没有那么猖狂,毕竟曾经被平南将军刘年陈打怕了。

这些海寇虽然干得是强盗的勾当,并且凭借多年的打劫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战斗体系。

但是比起朝廷中的正规军队,这些海寇毕竟还是上不得台面的,战斗力简直没有可比性,原本这些海寇在刘年陈将军的日日恐吓之下,已经快被打绝望了,一度想着要不干脆回家种田算了。

谁知这时候霍能觉来了,这是个十分清新脱俗的人,一个与众不同的将领。

因为一般人是要对海寇喊打喊杀的,更何况是堂堂的守望带头的将军,但是霍能觉非要搞特殊,他派人写信对海寇首领说,我不是来打你们的,我是来帮助你们的,咱们互帮互助,都有得赚。

大概海寇首领看了信,只会忍不住反问一句,这人是不是有病,怀疑这是霍能觉额的计谋。

否则一般人干不出这事儿。

但是霍能觉不是一般人,他没有什么良心。

后来霍能觉为了让海寇团伙信任自己,应当是还采取了一些举措,但是具体不得而知,因为没有查到证据。

总而言之,霍能觉赶走刘年陈,到守望报道之后,开始与海寇有来有回地做起了襄朝的生意。

流程大致如此,双方约定好一个时间,海寇到守望港口吵吵嚷嚷,进行大破坏,等海寇抢得差不多了,然后霍能觉再带人姗姗来迟地去赶走海寇。

届时他向朝廷汇报,说是海寇频频来犯,军中实在支撑不住,于是朝廷又拨银两下去。

照他们这样的抢法,守望再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不时地被抢来抢去,成日提心吊胆,富的也要变成穷的了。

再说朝廷拨下来的这些银两,有一成拿去贿赂当地知州,三成供养海寇,剩下的除了补贴军队士兵,大多进了霍能觉的口袋。

守望在襄朝最南边,天高皇帝远,那里已经全是他笼络的人,去了几年,已经成了当地最大的地头蛇。

但是有句话是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有句俗话说得好,喂不熟的白眼儿狼。霍能觉顶风作案,胆敢以寇养军,他的报应终于来了。

之后霍能觉估计是银子又耍得差不多了,于是他写信与海寇商议,打算旧计重施。

守望百姓被抢了这么几年,就是一头头羊,身上的羊毛也都要被薅秃了。原先守望港口边上是还住着许多百姓的,但是因为霍能觉不管事,海寇又频繁上来抢东西,这谁也遭不住,于是一家接一家往守望内地里迁去。

长此以往,海寇上岸打劫时候,守望沿海一带居住的百姓已经寥寥无几,宛若空城,所以海寇更是越进越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