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清风微漾笙歌浅吟 > 第76章 泰晤士河畔的琉璃瓦

第76章 泰晤士河畔的琉璃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陆修远实在不解,自己从来都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看来赵涔亦平时万年冰山竟然已经慢慢融化了。

周漾拖着行李来到机场,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她办理好登机手续,正准备前往安检口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周漾!”她转过身,看到赵涔亦气喘吁吁地站在那里,眼神中满是焦急与不舍。

赵涔亦快步走到周漾面前,看着她,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周漾,我…想来送送你。我知道我之前做错了很多,我不该逃避我们之间的问题,不该把忽略你的感受,但我真的很爱你,我不想失去你。能不能……能不能不要生气了?能不能不要走?”

周漾看着赵涔亦,心中五味杂陈。她能感受到赵涔亦的真诚,但她也清楚,他们之间这些年都变了很多,她深吸一口气,说道:“赵涔亦,我走并不是因为生你的气,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也想和你好好在一起,但我不能放弃去伦敦的机会,这是我的梦想,我不想让自己后悔。我们之间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工作,还有我们对未来的不同规划。我们都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去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我这次半个月就回来了,北城博士申请需要有一段学者访问履历,这是我欠缺的。希望你理解。”

赵涔亦听着,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周漾说得没错,可他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无力地问道:“那我们之间……还有可能吗?”周漾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她轻轻握住赵涔亦的手,说道:“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希望我们都能变得更好。如果有缘,我们一定会在更高处重逢。”

这时,登机广播响起,周漾松开赵涔亦的手,说道:“我该走了。照顾好自己。”说完,她转身朝着安检口走去,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赵涔亦站在原地,看着周漾的背影渐渐消失,心中充满了失落与不舍。此刻她也和多年前那个赵涔亦不告而别站在他宿舍楼下等待他的自己和解,原来不告而别的人是心里也不好受,主动离开的人也有羁绊和不舍。

飞机缓缓起飞,周漾望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心中默默说道:“赵涔亦,希望下次再见时,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赵涔亦站在机场,久久不愿离去,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努力吧!这次换他等待她,无论未来如何,他都要等周漾回来,重新追回属于他们的爱情。

此后两周的日子里,周漾在伦敦全身心投入学习与研究,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

她每天都忙碌而充实,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视野。

而赵涔亦远赴新加坡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带领团队攻克新的项目难题,也一边学习国外的新技术,了解海外建筑市场趋势,和陆修远一起在海外拼搏争取把海外市场逐步打开。他也开始学着打开自己的心扉,不再将感情深埋心底。

五月的伦敦,处于春季,温度:约8°C-15℃,天气:不温暖、不稳定,常有阵雨。

晨雾裹挟着潮湿的凉意,周漾裹紧风衣穿过国王学院的回廊。石板路上蜿蜒的苔藓泛着幽绿,像极了江南老宅的青瓦,这让她不自觉地想起南城河项目——那些被暴雨打湿的图纸,还有赵涔亦熬夜时领带歪斜的模样。

图书馆穹顶洒下的光束中,她摊开关于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论文手稿。砚台里的墨汁在恒温环境下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粘稠,就像她此刻的思绪,在东西方建筑理念间缓缓流淌。当笔尖划过纸面,写下“榫卯结构与参数化设计的对话“时,窗外突然传来钟声,浑厚而悠远。

她下意识望向远处,想起初到伦敦那天,特意去看了大笨钟。站在泰晤士河畔,看着那座巍峨的哥特式建筑,本科西方建筑史课堂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教授曾说:“大笨钟不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工业革命时期建筑技艺的丰碑。“那时她和赵涔亦从图书馆出来,总爱坐在赵涔亦的自行车后座上穿梭在校园,他的后背像座坚固的城墙,而此刻眼前的大笨钟,竟与记忆里他的身影渐渐重叠。

伦敦眼在暮色中亮起霓虹时,周漾正在南岸的建筑工作室做模型。激光切割机的嗡鸣里,她将3D打印的斗拱构件嵌入钢架,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指尖真实可触。当她调试全息投影,看着虚拟的佛光寺大殿在工作室中缓缓升起,突然想起赵涔亦说过的话:“真正伟大的建筑应该像榕树的气根,既触摸天空又深扎土地。“

某个周末,她随着建筑考察团来到白金汉宫。巴洛克风格的华丽穹顶下,她却在回廊的砖缝里发现了岁月的痕迹——那些细微的裂纹,恰似她与赵涔亦之间尚未愈合的裂痕。考察团的讲解声中,她悄悄摸出手机,相册里还存着两人在古桥测绘时的合影,他举着全站仪的侧脸,和此刻大笨钟的轮廓奇妙重合。

深夜的宿舍,周漾对着电脑反复修改论文。窗外的雨丝敲打着玻璃,像极了南城河的暴雨夜。当她将宋代建筑的琉璃瓦数据输入算法模型,屏幕上突然跳出的异常曲线,让她想起新材料检测时那些被篡改的数据。指尖悬在键盘上方,她鬼使神差地打开邮箱,看着赵涔亦的名字在收件人栏闪烁良久,最终只发送了一张伦敦眼的照片,配文是:“这里的摩天轮,像不像我们设计的悬浮观景台?“

两周的访问转瞬即逝,离开伦敦那天,周漾特意又去了一次大笨钟。晨雾中的钟楼若隐若现,她突然明白,赵涔亦就像这座终年被雾水萦绕的建筑,看似严肃神秘,内里却藏着精准而执着的温柔。

登机前,手机震动着弹出新消息,是赵涔亦回复的照片——新加坡滨海湾的灯光秀在夜幕中勾勒出传统飞檐的轮廓,简单的一句“等你“,让她望着舷窗外的云海,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