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大哥,你说的那个知道得多又不会说假话的人,就在这里啊?”
展昭挠了挠头,不解地望着前方。
前方有座山,山上有座寺庙,正是梁文平做俗家弟子的大悲寺。
从县衙牢房出来之后,徐知州便盛意相邀,请公孙策还是回知州府住。公孙策本来不应,但徐墨的一句话却让他不得不改变主意。徐墨说,包大人的病症,需要医术精湛的大夫才能治疗。而知州府因为徐墨的身体原因,药材和大夫,自然都比别处更好。
公孙策不用去想他从哪里得到的包拯的消息,既然能知道他留下来的原因,那么,知道包拯的事情也不稀奇。公孙策只能暗自警惕。
但他没有接受徐墨要派人送他回知州府的好意,只说自己还有事要办,便带着展昭和傻大包出了县衙。
然后来到了这里。
“是。”公孙策回应展昭,看了一眼傻大包,道:“你照顾好包……大包,不要让他乱跑。”
展昭点点头,拉住躲在他身后向两旁张望的傻大包。
就快要到中秋佳节,所以来寺庙里游玩上香的人都比往常要多。公孙策三人刚走到半山腰,就听到寺庙里传来了钟鼓悠远绵长的声音。
那声音既响在耳侧又像远在天边,公孙策把目光投向虚空,觉得自己的心渐渐沉静了下来。
终于到了寺庙。
公孙策带着两人,并不去大堂上香,而是拐了个弯进了寺庙后院。找到了一位正在打扫庭苑的小师父,得知方丈大师在山顶的日落亭里,公孙策谢了他,便顺着小和尚指的方向去了。
山顶人迹寥寥,烟云缭绕,草木茂盛,秋日海棠在夕阳下美丽如画,公孙策抹了抹额上的细汗,如果不是要走许多山路,倒的确是个能常来常往的好地方。
不过这正适合出家人清修。
“公孙大哥,亭子里有人。”展昭叫道。
公孙策点点头,那正是他们要找的人。
他走了过去。
亭子里坐着一个老和尚,在桌子上摆弄着什么。公孙策走近了才看到,是一盘棋,老方丈正在收拾棋盘上的棋子。
他神情悠然,一粒粒将棋子拈起,又放下,动作却并不慢,明明是枯燥的动作,却如同嬉戏一般,行云流水趣味无穷。
他的动作甚至是优美的。
“小友,来坐。”
再等到他含笑说出这句话,公孙策便知道,这就是了。
公孙策走到亭子里,坐到他对面。
“大师,我有一问,想请大师解惑。”
老方丈笑道:“解惑之后,当与老衲对弈一局,如何?”
公孙策自然点头。
老方丈拈起最后一颗棋子,放回棋盅,“问吧。”
公孙策问:“大师可曾闻听过貔貅玉符?”
老方丈似乎有些惊奇,抬眼看了看这温雅如玉的年轻人,不由得一笑,“有趣,有趣。”
公孙策莫名,不知他的话哪里有趣。
老方丈笑道:“有缘人问有缘事,的确有趣。”
公孙策琢磨了一下老方丈的话,迟疑道:“难道还有人向大师问过这件事?”
老方丈不答,只将目光投向一处。
公孙策顺着他目光看去,那是一个人,正要走下山去。
坐着看不大清楚,公孙策站了起来。
还是隐隐约约。
他于是出了亭子,走到视线开阔的一角,往山路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