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正在走。
他走在自己的方向上,明明是崎岖的山路,却背影沉稳。偶尔有人迎面而来,他似乎也能精准的推算出对方的意向,从容闪避,步伐丝毫不乱。
公孙策心里一紧。
他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追上去的冲动。
那么像,那么像。公孙策的心怦怦地跳着,他的目光定在那远远的人影上,似乎心底最深处的那人触手可及。
是他,一定是他。
“大包好饿……要吃大包。”
公孙策猛然惊醒。
“包大哥你忍一忍,等回去就给你买大包吃。”
他蓦地转身,死死盯着蹲在地上抱着肚子叫唤的傻大包。
傻大包感觉到有人注视,偷眼去瞧,结果却见公孙策迫人的锐利目光,吓得抖了一抖,顿时不叫了。
公孙策看着他,神情无悲无喜。
包拯不就在这里吗?
他还想去找谁……
但他还是忍不住回头去看那山路,想要找寻那刻在骨髓的熟悉,但是,山路上已经没了人影。
公孙策睁大眼,看了又看,还是没有,那人不见了。
他松了一口气,大约是幻觉吧。
可是,心里那种感觉却始终挥之不去。
他觉得自己一定错过了什么。
公孙策看了看那山路的尽头,一阵怅然若失。
与老方丈下了一局棋,公孙策便带着老方丈给的答案下山了。
老方丈说,他也没听过貔貅玉符,但是对貔貅却是知道的。貔貅是一种上古瑞兽,能吞万物而从不泄,貔貅玉器更可驱邪避灾。老方丈说,既然是瑞兽玉符,多是古时遗物,建议他从民间历史找寻来由。
公孙策深以为然。
只是他对于那山路上的人影总有点耿耿于怀,所以回去的路上便有些心不在焉。
“公孙大哥,刚才那方丈大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展昭牵着傻大包,赶上公孙策的脚步。
公孙策知道他问的是什么事。
临走之前,他问老方丈,傻大包怎么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
当时老方丈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话。
“该知道时才知道,当发生时必发生……”
展昭抓耳挠腮,一路上思来想去,怎么也搞不懂这句玄而又玄的禅语,这时便忍不住问了。
公孙策听着远远传来的钟鼓声,淡淡道:“他是说,让我们顺其自然。”
“哦……”展昭苦着脸,小声嘀咕:“跟没说一样。”
公孙策遥目远望,日已西沉。
天边有晚霞,沉淀如火。
他看着只会嚷嚷肚子饿了要吃饭饭的傻大包,突然觉得很累,“我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