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旁沈轩急切的眼神,赶紧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昨日陛下说,让陈侯爷和富尚书两人在朝堂之上对峙。
今日两人也是和昨天一样,当堂对骂起来了,但内容还是和昨天的差不多。
等两人骂完了,倒是没再请旨要求彻查,反倒是陈侯爷直接呈上了一份超厚的奏折。
这奏折可不简单,陈侯爷直接敞开了说道,里面是贪污粮草的一份名单。
是他们查了整整五年,费劲心机地多方查证后,才汇总的所有有贪污腐败行为的人员名单及证据。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一个个大的小的各路臣子全都出列跪地请罪。
只有零星几个还站着的。
把陛下气的够呛!
最后还是太子殿下出列,携手温丞相,带着几个侍读侍郎官们听各官员们的请罪陈述,订了章程。
这些个大官小官倒是会避重就轻。
有人不说收了多少,只说花了多少,呈上来了一份支出账本。
有人不谈此事,只谈风花雪月,最后举报其他官员压妓,攀咬出一串官员。
有人推脱责任,把自己摘了个一干二净,推出个七拐八拐的穷亲戚。
有人...
但最狠的还是兵部尚书高大人,直接上奏说家门不幸。
自家堂弟看到事发,害怕牵连无辜人员,连带着高家十几口人一同自焚谢罪,只留了一份按了十几道手印的认罪书。
高大人自称失察失职,无颜再见陛下,递了辞呈。
陛下倒是感念高尚书劳苦功高,希望其收回辞呈。
倒是太子殿下说高尚书家出了这种败坏家门的人渣,可见其家风不良,责其摘帽在家自省。
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官复原职。
还有...
最后西面边境粮草之事,除了兵部高尚书外,并无其他官员上疏。
都上奏的是些以往贪污的陈年旧事,但这种情况人数太多,法不责众。
好歹都是朝堂官员,要是一个个定罪发落,朝堂都要空了。
太子殿下只能按下不提,先当作一个个的把柄,再次出现情况时便数罪并罚。
水至清则无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