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完情绪,雪伦回顾来到纽约的这段时光,突然感觉自己跟笔下的人物一样,缺少那种被逼到只剩一条路可走时候的决绝。
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尤其是方才经历的变故,让雪伦下定决心,停下这份本就是过渡性质的、不长久的工作,她要将天赋带到写作上。
她重新拿起底稿,凝聚自己全部的心神,开始大修稿。
随着时间的推移,雪伦愈发地感谢海明威。是他点醒了自己,更是作为一盏明灯,让雪伦有了前进的方向。
一晃便来到第二天白昼,雪伦实在是饥肠辘辘,这才放下笔来,而与空空如也的肚子相反,她胸中是满满当当的成就感。
这一回,她把整个故事重新拆分、颠倒开来,从主角尼尔、盲人女孩、空军队长,最后归拢到火箭发射时,同时借鉴蒙太奇的理念,画面来回切换,让节奏加快,剧情充满悬念。
同时雪伦充分代入其中,将故事描述的更具时代感。这还得益于昨晚上,她亲眼见证的秘密逮捕行动,正是之后几十年里,两种霸权对抗下的缩影。
总之,由于酝酿起足够的情绪,雪伦与笔下的主角产生共鸣,尼尔的人物弧光拉长,形象变得饱满,不再是先前单一描述他的坚毅、勇敢,而是更凸现出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勉力挣扎,彷徨无奈,直到最终的孤注一掷。
雪伦放松下来,突然耍宝似的在开头写下:“多年以后,尼尔漂浮在驾驶舱观看满天星辰,准会想起年幼躺在草坪上,看飞机呼啸过头顶的那个遥远下午。”
最后她放弃了,保留点体面,依旧选择海明威先生给她批改过的开头。
“如果成功了,我会给他写上一句感谢语。”
雪伦心中升起小雀跃,随后又想到牢海同志这会儿大概还在经受牢狱之灾,不知道他会不会因此产生灵感,写下《牢人与海》。
实在是饿的不行,雪伦决定放纵一回,不考虑见鬼的糖分超量摄入,去街转角的咖啡馆里,给自己点上一份巧克力慕斯、一杯欧蕾咖啡。
******
与此同时,詹德利吃过午餐,躺在牛皮沙发上,给自己半小时的放松时间。
他不想翻阅每天都重复样式的、繁琐无味的报纸,恰好上午有人给他弄来那个乔乔的稿纸,虽说未必会比报纸好看多少,就权当是消磨时间吧!
詹德利起初一目十行,接着放缓速度,品读清楚故事的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帝国和联邦是当时世界唯二超级大国。
主人公尼尔出身在联邦首都附近的小镇,聪明懂事,从小就去当报童给家里挣钱。闲暇时他喜欢躺在草地上看飞机从头顶呼啸着飞向远方。尼尔的梦想便是做一名飞行员,但毕业时却因为数学成绩比不过竞争者落选了。
尼尔从小喜欢奔跑,身体素质极好,最后被转调到宇宙军。尼尔不喜欢这个压抑的地方,新成立的宇宙军在军队里是敢死队的同义词,他亲眼见到战友一个个牺牲在宇航服的测试、发射器的点火、离心机的故障中。他不知道自己哪天也会死于意外,因此一直消极面对工作。
直到他遇见一个盲人卖花女孩。他告诉女孩,自己是一名宇宙军,现在他是来买花悼念牺牲的战友,如果哪天他不来了,就请她为自己留一朵盛开的玫瑰。
女孩告诉尼尔,自己好奇天空的色彩,也好奇越过云朵之后,漫天星辰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所以请他加油,不要放弃希望,她会默默祝福他,顺利飞上天空,归来后再把他看到的一切说给她听。
尼尔突然振作起来,他不顾战友们的劝阻,通过严苛的选拔,正式加入到航天员的训练中。训练课程很难,训练量极大,但凭借着出色的身体素质,他进步飞快并多次获得了第一名。
在一次与空军飞行员的冲突中,尼尔驳斥刻意挑衅的空军队长:宇宙军的火箭一旦成功飞上太空,那会是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与风景。
不久后火箭工厂遭到爆炸袭击,民众们的反战情绪也愈发激烈。他们游行抗议,批评政府乱花钱,造火箭只为看一个大烟花,还不如造桥修路。尼尔忽然明白,除了他们这帮人,其他人对火箭升空都不感冒。
回家途中尼尔遭遇了袭击,他打倒袭击者后,发现了袭击者身上的游行标识,心情更加失落。
他找到了盲人女孩,跟她倾诉心中的难过。心绪激荡之下尼尔亲吻了她,正当他动作热烈的时候,女孩哭泣着推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