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元旦后,多家报纸刊登了国家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计划于一月十九日至二月一日发售股票认购证,有意购买者可以携带身份证和现金去沪市银行网点排队购买股票认购证,或者深市的指定地点购买认购证。
这个时间学校里虽然还没有放假,但已经停课了,余苒几个在读研究生可以一起过去。纪鹏有一个接待外宾的任务,不能请假,只能把钱和身份证给了老马,委托他帮忙购买。
像岳禹这样已经上班的同学,不能脱岗那么多天,只能委托给余苒他们几个。余苒让他们把身份证、现金都拿来。最后去沪市的就是余苒和老马、凌云和童玲四个人。
余苒和老柳还讨论过这次的股票认购证,两人分享了下前世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余苒知道股票认购证30元一张,期限一年,购买者需要准备现金,持身份证购买,每人购买的数量还有限制,但具体多少,余苒不知道。余苒知道有人炒认购证,但怎么出售,余苒不清楚。最后,余苒进空间上网搜索信息,有用的也没有找到多少。问老柳,老柳了解的信息还没有余苒多呢,他又不看重生文。老柳的课题还没有结束,只能余苒自己过去。两人算算手里的现金,计划花15万元购买认购证,30元一张,可以买5,000张,余苒也将他的身份证带走了。老柳临行前还担心三小只放哪里,余苒让他放心,她都安排好了。余苒把准备的15万现金放在空间里,又将一个类似的袋子放进自己背的书包。
一月十八日,寒冬时节,余苒四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乘坐这个年代特有的绿皮车,因带着现金,另外三个人高度紧张,让人误解成了头一次出门旅游兴奋过度、睡不着觉,倒也算是歪打正着。十四个小时后,四人到达沪市火车站。
出了火车站,几人叫了出租车去了淮海路。这是几个人一起商量的,繁华的地方,肯定有银行网点。余苒掏了三十五元打车费,几人在一个看着还不错的招待所门口下车,进去办了入住手续。两个人一个房间,正好开两间房。
因为接近中午,余苒让老马和凌云洗漱后,把他们的东西拿到余苒她们两个的房间再去吃饭,顺便打探点儿消息。等他们吃完饭回来,余苒她们两个再去吃。
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几人觉得自己是灰头土脸,都要好好收拾下。老马和凌云两人洗漱完,把他们的行李拿给余苒就下楼了。刚进房间不觉得,这会儿余苒就觉着冷了。这个时候的南方招待所住着还是挺难受的,没有空调,没有电暖气,觉得冷只能硬抗。余苒只能把自己的长羽绒服又给穿上了。童玲哆哆嗦嗦地从卫生间出来,嘴里说着:“还好,卫生间有热水,要再是凉水,得多难受啊。”
余苒走进卫生间,简单地洗漱了下,她可不敢在这儿洗澡,房间没暖气,擎等着把自己冻感冒呢。从卫生间出来,童玲问:“你没洗澡?”
“太冷,屋里没暖气,怕冻感冒。我就臭着等回京再洗了。”又看看童玲,“没有电吹风吗,你还不赶紧把头发吹干。”
傻妮子一通翻找,在卫生间的柜子里找到电吹风,把头发吹干了,也穿上了羽绒服。两人坐在床上天南西北地瞎聊,童玲还时不时地耍点儿小聪明,跟余苒套点儿彭博的信息,让余苒暗笑不已。
没有多久,老马他们两个就回来了,说出了招待所往右转,走200米就有家银行。那附近也有家面馆,他们俩就是在那儿吃的,味道还可以。余苒干脆让他们两个在自己屋里待着,和童玲下去吃饭了。
没有胃口,余苒要了碗阳春面,一盘泡菜就开吃了。童玲比余苒好点儿,要了个肉丝面。两人边吃,边听周围的人闲聊。吴侬软语肯定是听不懂的,但也有很多外地人。估计他们和余苒几个一样,是奔着认购证来的。从他们的交流中余苒知道认购证每人限购1000张,想多买的可以在银行门口跟人借用身份证,给20块钱就行。不过余苒把委托他们代买认购证的同学的身份证也带来了,冯倩、薛珺还有王新凤的现金还有身份证都在余苒手里,互相串一下,问题不大。
余苒和童玲回去,又和老马他们交流了下信息,说了下限购的事。晚上,余苒和童玲说好,让她帮着冯倩他们三个买认购证,用童玲的身份证。第二天余苒把现金和每人要买的张数写给了童玲。四个人在房间里吃了块儿点心,就早早下去排队了。
比预想的还要顺利,麻烦的就是填写个人信息,数钱,余苒买的多,等她出去,他们三个已经早早地在门口等着余苒了。往外走时,余苒就悄悄把一大书包认购证转移到了空间里,又将早就准备好的几本书转移进书包里。
四人面色平静地回了招待所,进了房间,才敢露出兴奋的表情。
余苒问三人:“你们买认购证,是为了买股票吗?”
三人又摇头又点头,“主要是为了挣钱,肯定会有人炒,赚笔快钱。可以留两张自己玩儿玩儿。”
余苒笑:“我也是这么想的。回去后咱们就要留意谁想买认购证了。一张怎么也能炒到一千以上吧?凌云,你觉得呢?”
凌云点头:“可能,甚至更多。”
余苒问三人:“我下午要逛逛附近的商场,沪市的衣服比咱们那儿的时髦,更洋气。你们去不去?”
两个男生异口同声:“我们先去逛,肯定比你们快。你们下午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