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丝裹着纸钱灰飘进灵堂,九岁的小王维一身麻衣,带领着弟弟妹妹跪着为父亲守灵,第一次接触到死亡,年幼的他心里充满了不解和恐惧,他目光空洞呆呆地望着棺椁上"太原王氏"的金漆渐渐斑驳。母亲崔招一身素麻孝衣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内里月白色的石榴裙——那曾是父亲生前最爱的颜色。
送完王处廉,并守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崔招为了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带着三个孩子回了娘家。王处廉本有一妻一妾,共四子一女,其中嫡子王维、王缙为正妻崔招所出,庶子王紘、王紞及庶女王纯为妾室刘氏所出。
崔招贤良,为了保障刘氏及其子女以后的生活,崔招留下了自己三分之一的嫁妆供他们花销 ,刘氏感恩,拽着几个孩子哭着跪到在崔招面前,以头触地:“感念夫人体恤!妾深知夫人如今选择,为了重振王氏门楣,内里怀了颇多心酸和难处,回归娘家终不如自己自在,需得仰仗哥嫂及侄辈的鼻息,原本不改开这个口,但儿郎尚可自食其力,但小娘子娇弱,婚假关乎一生,妾斗胆求夫人将纯儿一起带走,在崔家学学规矩,见见世面,成年之后得夫人寻一门亲事,好好过日子,望夫人成全,妾死亦无憾。”
望着窗棂外的凄风惨雨,善良的崔招点头同意,伸手将刘氏扶了起来,苦笑道:“从今日起,我替已故的家主做主,将妹妹扶为平妻,还需劳烦妹妹操持王府上下事务。至于纯儿,我没有生女儿,我将她记到我名下,以后她就是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唯一的嫡女。”
话还未曾说完,已被刘氏的鞭炮般的磕头声掩住……
历史浩瀚,世家无数,但在隋唐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有五大世家,分别是崔氏(包括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李氏(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卢氏(范阳卢氏)、郑氏(荥阳郑氏)、王氏(太原王氏)被称为“五姓七望”,是皇室见了都要尊敬的顶级氏族门阀集团。
崔招所属的博陵崔氏,源自姜姓,其始祖为西周开国功臣姜尚(姜子牙)。姜尚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有大功,受封于营丘,其后人吕汲被册封为齐候,待到吕汲长子拱手爵位,选择以“崔”地为食邑,其后代便以“崔”为姓。几千年来崔氏人才辈出,如:崔篆、崔瑷、崔挺、崔孝芬。到唐初太宗年间,官方编纂《氏族志》,第一版出来世家以博陵崔氏为首,唐太宗大怒,第二版才将李唐皇室所属的陇西李氏放到了首位,紧随其次的是博陵崔氏。
因崔招是崔家最小的嫡女,当她携两子一女归来时,父亲崔仁师(仁宗时官拜宰辅)、当家兄长崔挹(病逝前任户部尚书)均已亡故,现任崔家家主是崔招的侄子崔湜,于几个月前刚刚拜相,嫂子郑氏出身荥阳郑氏,多才多艺,年轻时是个厉年的人物,管家的一把好手儿,如今年近六十,年老体弱,很少管事,后宅的管家权由长子崔湜的正妻出身范阳卢氏的卢舒窈当家。
当崔招携两子一女经过月余的跋涉,风尘仆仆地到达博陵城门口时,卢氏已经带领着小辈们在豪华马车里等候,见仆人来报,忙下车快步迎了过来。
为首的卢舒窈大约二十五六岁,正值女子最成熟美艳的花信年华,卢氏不亏世家闺女,样貌姣好,气质雍容,一下车便笑容温婉,快步来到崔招面前,一边笑着:“舒窈拜见姑母,姑母旅途辛苦了。”崔招不敢让她真得行大礼,忙搀扶起来,并让三个孩子来拜见大表嫂。
众人见礼完毕,卢舒窈满脸歉意的解释道:“姑母传信过来,全家便天天盼着念着。推算日子约莫是近几日到达,于是便天天城门口迎着,母亲年纪大了,身体抱养,几个郎君们日日思念姑母,怎奈政务繁忙,不得空闲,却每日询问姑母及表弟行程。”
崔招双手握住了卢舒窈的手,满脸感动的微笑:“听闻大郎月余前已官拜宰相,才三十几岁,便已如此出息,真乃祖宗庇护,崔家之兴。”边寒暄边乘车浩浩荡荡地回府。
寅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响,博陵崔氏七进宅邸的兽头铜门缓缓洞开。王维扶着母亲跨过五蝠捧寿纹的青石门槛,见百盏琉璃风灯沿着九曲回廊次第亮起,照得阶前金砖地宛如白昼。门房小厮捧着铜盆跪在滴水檐下,盆中浮着才折的玉兰,花瓣上凝着未化的春雪。
"招儿——我的招儿。"
颤巍巍的哭腔自穿堂传来,崔老夫人郑氏扶着紫檀龙头拐疾步而出,腕间佛珠缠着的正是崔招幼时系上的赤金长命锁。年近六旬的老妇的银丝髻上只别着素银簪,靛青翟纹大氅却用金线绣满《药师经》——正是崔招当年在佛前刺血抄经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