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李家父母同意了这个条件,那么五年陆续还债对于他来说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就像祖洪顺每年去县学读书都还要花三两银子的束脩呢。
李家父母嘀咕商量了半天,还是怕错过了周浦义这样一个女婿,日后没有冤大头愿意出二十两了。
虽然有可能最后的十两收不回来,但万一周浦义是个守信的人,然后就收回来了呢?
这年头愿意出十两聘银娶他家大女儿的人也很少了,就这个周浦义吧,女儿也看上了,他们老两口看着也还行。
于是李家同意了和周家的婚事,马上就操办了起来。
现在是中秋,先给二人订一下婚,然后将具体结婚的日子定在过年之后,刚开春的时候。
周浦义他们的婚礼操办就没有周县令家的女儿周清漓那么麻烦了,还要走很多个步骤。
基本就是订亲和结婚两步。
订亲就是请亲戚朋友还有族老、介绍人等等小范围的吃顿饭,周家人在众人的见证下把十两聘银和一些礼物送到李家去,这个婚就算是定下来了。
因为李家人丁不是很兴旺,请客只请了两桌,每桌十人。
一桌是周浦义这边带过去的祖大寿、祖三通两家人,再搭配了几个李家的亲戚。
另一桌是李家的人,小孩子不上桌。
周家和李家都没有多少人,所以仪式走起来也是简单。
订婚典礼结束之后,祖洪才他们便把祖洪顺带回北山县城里去了,正常开始过日子。
不同的是,祖洪顺住在祖家之后,对每天练武功的于小英十分好奇,也对练武功十分心热。
他问了祖大寿可不可以和于小英学武功?
祖大寿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便问了问祖洪才。
祖洪才一愣,自己这个堂弟前世倒是没有走武将的路线,但他现在年纪很小,只有七岁而已,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他真的喜欢习武的话,也是一个好的出路,毕竟再过几年战事一起,武将会比较吃香。
于是他说道:“小英,你就简单的教洪顺一些招式吧,我也送他到学堂去开蒙。
过几年看看,他文这方面学得好,还是武这个方面学得好,再做打算。”
于小英点了点头,把自己所学的招式在征得师傅苗谷香的同意后,教了些普通的招式给他。
小孩子一开始学武,也学不了什么高深的招式,都是烂大街的招式。
祖洪顺跟着祖洪才他们一家人吃饭,觉得吃食真是好极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菜太好,不好意思放开吃。
但是吃了几次之后,就被祖洪才细心的发现了,因为前世里堂弟不是这个食量。
再加上有于小英那边不好意思多吃的“前车之鉴”,他便给祖洪顺加了很多菜,让他一定要吃饱。
第一个月结束以后,祖三通和他的媳妇赶着一车粮食到了祖大寿家。
一部分是他们帮祖大寿运粮过来,还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决定要送给祖大寿家的,毕竟不能让自家儿子在人家白吃白住。
祖大寿知道自己弟弟的一片心意,亲兄弟间也没算得那么清楚、客气,便把这些粮食都收了,也和祖三通说了说祖洪顺想要练武功的事情。
祖三通也很纠结,毕竟大家都说穷文富武,他们家不是很富裕,便是供祖洪顺学习知识,到县学里开蒙,就已经几乎倾尽全力了。
若是还要让他习武,自己这个家庭怕是难以负担。
但是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祖三通也说不出什么拒绝的话。
只是说道:“你就先跟你堂嫂学着一些吧,先看看你有没有潜力,日后你若是有潜力,爹爹自然砸锅卖铁都要帮衬你。”
祖洪顺得了爹爹的许诺后,便放心地习武了。
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时刻牢记着自己学文和习武来得不容易,因此不管是学文还是习武都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