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我们这两天先逛逛,先了解一下价钱,等过几天第一场县试的成绩出来以后,我们再决定要不要租房做营生。
我知道今年北山县会取十五个秀才名额,而县试第一场的考试是最重要的。
如果公布第一场成绩的时候,我的排名在前十,那么基本上今年就会稳进秀才了。
这个时候你再去找房子、租铺面,想一想日后要做什么营生。
这样就比较把稳了。怎么样?”
祖大寿闻言之后连连点头,觉得自家儿子说的这些话真是考虑周全,非常的有道理。
他的心情也随之提了起来,更加期待过两天的放榜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便到了放榜的时候。
衙役们刚刚把榜单贴出来,祖大寿便仗着自己身体强壮,赶紧往里面挤过去看。
他做为一个农夫,虽然不识字,但是儿子的名字“祖洪才”这三个字还是认识的。
这可是他这么多天来反复学习的结果,为的就是放榜榜这一天!
之前祖洪才就给他培训过,放榜的时候会放一个“团榜”,就是会将名字写成一个圆形,像一朵盛开的花一样。
第一名的名字写在最中间,写得极大,其他人的名字就按照顺序绕一个圈,越往外围的名字写得字体越小,越在中间的名字越大。
祖大寿往那个“团榜”上一看,立马就看到最中间最显眼的那个名字便是“祖洪才”。
他知道,这是代表祖洪才考中了第一名!
于是他兴奋地喊道:“中了!中了!”
其他人看到他这么一个中年人喊“中了”,也不觉得奇怪,毕竟有好些人都是考到中年才得中秀才。只不过还是纷纷羡慕他,纷纷拱手对他进行恭喜。
祖大寿乐呵呵的回礼,赶紧挤出来,向自己的儿子祖洪才报喜去。
祖洪才听闻自己考中了县试第一场的第一名之后,真是松了口气。
他之前没有对祖大寿说过的是,一般情况下,由于县试第一场特别重要,所以考中第一场第一名的人,一般都会被选中做当年的秀才,当然名次就不一定了,当然还是要看之后考试的情况如何。
但第一场的第一名轻易不会被罢黜,一定会在当年得个秀才作为保底,否则县令大人有可能会被别人质疑本次考试的公平合理性。
这些小心思就不用和祖大寿解释那么多了,祖洪才认真的准备后面的两场考试。
祖大寿则真的可以到处问问房价,想想日后他们全家要在北山县城里做点儿什么营生了。
放榜三天之后,第一场考试前三十名考中的童生们,便可以进行第二场考试了。
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这三十个人都有资格参加,中途不再淘汰人。
最后县令大人再按照综合成绩选定十五个人,作为今年的秀才。
相当于是三十进十五,有一半的人会被淘汰。
当然,名次排在前面的童生会比较占优势,因为第一场考的是贴经和墨义,占比分数最大。
意思就是填空,以及背诵默写,毕竟秀才考的是基本功,只有这些基本功扎实了,你才有资格做一个读书人。
但是第二场和第三场,考的就是选拔性的考试了,若是成绩出色的话,即便第一场排名靠后,也很有可能会被点中秀才。
第二场主要考的是四书题,也就是你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主要经典的理解。
这除了考你的记忆力,还要靠你的理解力,比第一场考试要难一些,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策论文,但是没那么难。
而第三场考试则是作诗的题。这个题在唐朝的时候是个巨大的加分项,好多时候考生因为写了一首特别好的诗,便可以考中秀才、举人、进士。
但是发展到祖洪才这个时代,朝廷会更加看重前面的第一场考试帖经墨义,以及第二场考试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这道第三场的做诗题占比已经极小了。
只要你学会一些平仄声韵的基调,做出一首符合格律的诗即可。即便你做的诗平平无奇,也可能会考中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