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宫阶春星 > 第23章 旧忆

第23章 旧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户部,吏部早就被侯爵子弟,皇亲外戚占据,崔凌寒被调配到了刑部。

能在朝廷六部观政,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崔凌寒去刑部观政,已先人一步跨入了长安官场。

最初,崔凌寒还有几分期待兴奋。

但没多久,崔凌寒就厌倦了刑部的生活。

刑部的事务极为繁琐枯燥,每日面临看不完的卷宗和律法,整个书案都堆叠如山。

刑部尚书张九德又是个极为严苛认真的,去审案总会带上崔凌寒。

刑部尚书亲自培养,说起来倒是极为体面。

但崔凌寒哪儿吃过这个苦啊,平日在国子监都没写过几本课业,在刑部却挑灯夜读。

后来,但凡看到张九德,崔凌寒就躲得远远的,只想赶紧混完这三个月。

但张九德却丝毫不含糊,刑部明明有不少官员,他每次都会让崔凌寒整理归纳卷宗。

崔凌寒每日都要痛骂张九德几百遍……

其实张九德也并非刻意折磨崔凌寒。

刑部一年的基础案卷浩如烟海,按例,都由国子监举荐的优秀学子整理。

而是崔凌寒作为被国子监选拔而来的优秀学子,被皇帝看重,万一那一日皇帝问起,刑部如何培养朝廷人才,他若毫无举动,听之任之,岂不是他耽搁了朝廷的好苗子?

就在崔凌寒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之际。

听到一道低沉醇厚的声音在窗外竹林处缓缓吟读:“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

崔凌寒登时竖起耳朵。

这不就是他最近正在整理的钱债余利卷宗吗?!

崔凌寒不由走出门,装作漫不经心的走到竹林畔,对崔融冷哼一声:“你一个算学的,怎么还念律法?”

一边问着,一边拼命瞥了几眼崔融的课业。

恰是有关钱债的律例,崔融整理得妥当又仔细。

崔融瞥了一眼崔凌寒,淡淡道:“最近算学增设了刑律科,也有相关的课业。”

算学涉猎广泛,工部,户部,刑部都有涉及,因此最近也开了有关刑部律法的课业。

崔凌寒凝视崔融的背影,脑子却飞速旋转。

崔凌寒找到母亲:“母亲,崔融正好开了律法课,不如让他帮我整理刑部卷宗……”

崔夫人登时反对:“那不成,我听你父亲说,张大人是朝廷砥柱,以后是要做首辅的人呢,他在刑部,定然明察秋毫,你如此欺骗于他,名还没入官场,名声就坏了……”

“我不是不做,是做不来啊母亲,那老头要求极为刁钻,好似在故意折腾我……”崔凌寒委屈巴巴:“他昨日又训斥了我,既然他对我已如此不满,还不如让大哥帮帮我,总之大哥也擅写各类字迹,让他帮我整理卷宗也不算难事,张大人未必能察觉是旁人写的,还说不定觉得我上心了呢……”

崔夫人摇头:“那你找个旁人,崔融……他不成……”

崔凌寒不屑:“都是一些整理卷宗的碎活儿,又不是去见人,刑部的卷宗拿回家最方便,况且为了崔府的名声,他也不会说出去……”

崔夫人犹豫。

“母亲,你就让他帮我写吧,这苦本来就是他该受的,国子监看中的人是他,都怪父亲非要为我争,香饽饽没落下,反而去了刑部被人折腾,这是崔融欠我的,就该让他写!”

在崔凌寒心中,整理卷宗是天下最苦的苦差。

这苦当然要留给崔融去受。

崔夫人规劝了儿子几句,但看儿子坚决,也就同意了。

毕竟这些时日儿子实在辛苦,况且在刑部做卷宗,也很难出头。

倒还不如省下时间,和她去多多赴宴,结交高门,才是正途。

崔夫人还不放心,嘱咐儿子道:“你给他也就罢了,但凡是他的卷宗,你都要检查过,莫要做的太过让人生疑,更不能让他在张大人处讨到好处!”

再过一个月左右,崔融就会彻底消失在崔府。

他并未中举,只是一个在国子监略微有才气的世家少年。

他的消失,在长安引不起任何波澜。

她可不想在此时,横生枝节。

有了崔夫人撑腰支持,崔凌寒直接命人将卷宗摆在崔融桌上。

崔融作出恰到好处的疑惑模样,凝眉抬眸。

“大哥,你不是想去六部观政吗?!”崔凌寒理直气壮道:“这是刑部的卷宗,还请你按照我的笔迹,一一整理好。”

崔融沉静注视。

观政的名额本就是他的。

崔凌寒夺走了属于他的东西,却不愿付出丝毫心力去珍惜。

崔凌寒不耐烦道:“母亲要带我去见客赴宴,我没时辰做这等繁琐之事,再说这本就是你心心念念的,能为刑部整理卷宗,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差事呢。”

崔融拒绝道:“我课业繁重,你找旁人吧。”

崔凌寒理直气壮:“大哥,我若是整理不好,丢的可是崔家的脸。”

崔融心底冷笑,崔家不曾在意他,他又何必在意崔家。

他扫过崔凌寒,语气淡淡:“那我就只好告诉父亲,让他知晓你是如何珍惜这此机会的。”

崔凌寒咬牙切齿,在这府中,此事只有崔融一人可胜任,他冷笑:“大哥,我劝你最好莫要得罪我。”

崔融盯着崔凌寒道:“张道士常常找我喝茶聊天,一聊就是三四个时辰,我抽不出空闲。”

崔凌寒冷哼:“这有何难,你不想去就给我说一声好了。”

张道士只是崔府的客人,崔融不能得罪,但对于他而言,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崔融沉静道:“他的居所离我太远,一来一回,也要耗费不少时辰。”

崔凌寒道:“好说,就让他住你附近的园子——刑部的案卷,你每三日就要批好给我,用柳体楷书。”

崔融收下,深深看他一眼:“我知晓了。”

最开始,崔凌寒在上交刑部之前,都会认真翻阅一遍。

一是看看崔融是否出现纰漏谬误,二也是温习案卷,以防一问三不知。

但大约四五次之后,崔凌寒已觉不耐,崔融给的案卷,他大概扫上一眼,就直接交予了刑部。

刑部尚书张九德打开卷宗,不由眼眸一亮。

他带着崔家小公子办了几次案,已经不抱希望,想着大约是个不学无术的权贵子弟。

谁曾想,整理案卷倒是分门别类,脉络极为清晰,归纳了某些案卷,甚是细致有心在一旁批注了相似之处,有些案卷则是相似之事上审判有出入,整理案卷之人将每次判决索引在旁,当做判刑参考。

显然,整理之人心思缜密,还能举一反三,深思其中缘故。

张九德频频点头。

这崔家的小公子,在整理案卷上,倒还算是个可塑之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