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一过后,寨子大门合上,在外头的人都回来了,寨子里很是热闹,冬日汉子们彻底闲了下来,只隔三差五去田里地里看看,妇人夫郎们还如平常那般,操持着家里的吃喝,自进了冬月来,宋颂走在外头都闻到好几家灶房里飘出来的香味。
“颂哥儿!”
宋颂背着柴火往家里走,听见宋莹的声音就停了下来。
冬日寨子里的小丫头们自然也没事,便整日玩乐,与山下不同,山上许是民风开放些,有些汉子姑娘伙着玩也不觉得有什么。
回过头,看见宋莹跑过来,笑道:“送过去了?”
季云前段时日也上了山,那日周荃去了他家,他先是认出周荃感到慌张,后头听周荃说向昱受了伤在山上,收拾了东西就要上山。
周荃拦了又拦,季云却一定要上山,最后他也没法,只得同意带他上来。
季云收拾的东西多,被褥米面样样都齐,总之还找了个板车装,周荃好言劝说这些东西太多,不好拿,谁知季云是个财大气粗的,直接拍了五十两银子在他眼前,就说出钱雇他们送上山。
周荃当时都愣住了,他一直以为他们是土匪,没成想还能干镖局的活,不过有钱不挣是傻蛋,他收下了五十两银子,安排人拉着板车上山。
这几日季云就住的李尧月家,同宋雁雁住一起。
“送过去了,尧月姐也爱吃呢。”宋莹走到他身边,笑道。
他们说的是那日做的拐枣糖,他知道季云上来后又多做了一些给送过去,毕竟季云对他大恩。
两人一同回家,还没走到门口,就看见门口站了个高大的汉子,宋莹笑了笑,朝周荃打了个招呼就进了屋。
宋颂步子慢了下来,在周荃面前站定。
周荃见他背了一背的柴火,心中有些心疼,他伸出手,却在半空中停顿下来,指了指宋颂的额头,说:“你头发乱了。”
“哦没事。”宋颂胡乱撩开头发,干活是这样的,他头发又有很多碎头发,时不时会掉下来。
周荃见状笑了笑,想起自己来这一趟的原因,道:“你明日上午莫要出门,李姐会上门一趟。”
两人最近在议亲,宋颂自然知晓让媒人上门的原因,他问道:“日子定下来了?”
他问的正是成亲的日子,按理说这是该男方算了给哥儿父母看的,不过宋颂这情况,总不能叫宋莹出面商议这些,只得宋颂这个当事人来。
周荃点头,“腊月十三。”
“腊月十三!”宋颂惊呼一声,“这都冬月初七了。”
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模样。
“怎么了,你觉得这个日子不好?”周荃见他反应那么大,紧张地问道。
年前可就这么一个最好的日子了,若是颂哥儿不满意,下个一样好的日子可是在三月,可他不想等那么久。
“没、没有,就是没想到这么快。”宋颂摆摆手,看见周荃紧张的模样,一副生怕娶不到他的样子,他看了都想笑。
“不快了!”周荃勾着手指给他算,“定好日子你绣嫁衣不得要时间?备菜不得要时间?这些事情做完,才到婚期呢。”
他一桩桩一件件说的清楚,说到最后,话里还颇有些埋怨这些事为何这么费时间。
宋颂没忍住笑了,他想了想,问道:“那你的婚服要我给你绣吗?”
山下的习俗是男方的婚服婚鞋都是哥儿给做起,不知道山上的习俗是不是这样。
不曾想山上还真不是这样,周荃道:“寨子里不穿婚服,你给我做一双鞋吧。”
周荃也不乐意做婚服,他不知道婚服要做多久,但他知道衣裳要做多久,更别提还要绣些鸳鸯、石榴的图案了,光是宋颂自己的嫁衣,他可能都要做一个月,加上他的婚服,他可等不了那么久。
“不穿婚服?”宋颂更加惊讶,不穿婚服哪有新郎官的样子?
上个月颖姐儿成亲时,因他关系不亲近,是在晒坝上吃的,新郎官过来敬了杯酒,是以他只远远看了新郎官一眼,倒没注意他穿没穿婚服。
周荃见他惊讶,才想起来宋颂不是寨子里土生土长的,山下是有做婚服的习惯,他想了想,道:“我找淑兰婶子做一套,到时候你给绣上跟你嫁衣一样的图案,成不?”
按理说婚服是给未来夫郎做最好,可周荃是真不想等,杨淑兰是姜昕的母亲,也是寨子里跟他关系最为亲近的长辈,她做的话倒没什么,只看夫郎介不介怀。
“成、成的。”宋颂红着脸应下,他自然知道周荃在急什么,有些害羞。
“行,那我先去准备。”说着,周荃再次伸出了手,看着宋颂疑惑的眼神,他还是把宋颂背上的柴火接了过来,放进了灶房里。
婚期没定下,他不该擅自进哥儿的院子的,可周荃一边往灶房走一边想,他是大当家,寨子里他说了才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