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世从来因臭味,有别春花卉。这听它臭,闻也臭,吃上更臭,回味倒是香。”翁靖一脸满足,对于他来说,这臭豆腐已经念念不忘好多年了。
罗子平吃得最文静,但也跟着点头。
钱华吃得最快,已经都快见底:“这炒饭确实别具一格。”
“看来还是老卫那小子会吃,这我中午就应该点上。”吃到这臭豆腐炒饭张海荃感觉这一天总算圆满。
他们的晚饭从5点多吃到7点,店里来来去去有几个人,但都没人点臭豆腐炒饭,此时店里也没了客人,张海荃不由安慰在窗口休息的常嘉欣:“这臭豆腐炒饭虽然好吃,不过要让人接受,估计要等一段时间了。”
南江和北清市别看只隔了一条清河江,但这饮食习惯还是有不少区别。
早些年或许他们南江还有喜欢臭豆腐,毕竟那时候现在北清一部分划区还在,但重新分割后,如今南江的百姓肯定不如隔壁北清那样爱“臭味”。
毕竟在那边臭豆腐之外,还有霉千张,霉豆腐,霉苋菜梗,霉冬瓜......那可都是他们的家常风味菜。
“是点的比较少,不过今天才刚上新。”常嘉欣点头,语气依旧自信蓬勃,“慢慢来,我这才刚重新开业呢,没准明天就客似云来了。”
“心态可以啊,不过,你这做菜的天赋和手艺,算是少见,只是大伙看你小姑娘,容易轻视。”钱华也唠嗑上了,他对小姑娘对手艺还是很好奇的,不过刚刚张海荃暗示过,大概知道这不方便问,他只能建议道,“你要是想把店开大,只守在这厨房可不行,得把名气打出去,要不你找机会登报打打广告,现在饭馆开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名头了,这就算没名头,也要有师承,都势利得很。”
“那肯定,我们这样的庸人质疑但好歹进来,别人可不会给机会,就算有大牛臭豆腐的名堂都不行。“翁靖也参与评头论足,“这些菜品好吃是一回事,但说来还都是家常菜,这要是普通人进来,点个炒饭看到这价格,没准还以为黑店。”
“说起来,老卫后面准备给大牛臭豆腐写篇报道,到时候肯定带一嘴这炒饭,老卫记得吧?也是咱们学校毕业的,之前在越州日报,现在退下来还是撰稿人。”张海荃想到白天卫镇国说过的话,“或许再过些日子,老卫估计也要给这写一篇,臭豆腐炒饭,这肯定算是我们越州未来的特色菜。”
罗子平也参与到这个话题:“可以参赛,今年年底商务部准备举办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
“这大赛我记得,三年前办的第一届,比赛都在首都秦州,不过,这比赛不是内部只邀请名厨么?”钱华问道。
“就是这邀请的问题,不服气的多,第二届想要规避一些问题,准备电视台上,从海选开始。”罗子平对商务部的一些消息还算清楚。
“那敢情好,咱们越州民间大厨不少,偏偏那届一个都没,可惜。”
常嘉欣倒是都不用参与话题,他们又自个聊了,不过等送他们走得时候,她当然这些话记了下来。
她原本还想着让臭豆腐炒饭出名帮孙勇找到亲人,没想到最终反而是她“蹭热度”。
话说回来,要将家常菜发扬光大,名气确实不能少,她的“名师”没有出处,参加比赛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事实上,让家常菜小有名气的契机,并非她参赛之后,也不是等到越州日报对大牛臭豆腐的报道,而是来自一位铁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