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街与镇 > 第4章 婶婶(回忆篇1)

第4章 婶婶(回忆篇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脸色不太好。”

向文有些苦闷,“我想回去上班。”

“先养养身体吧。”

说这话时,张复正在杂物间里翻腾酒盒,年前有一对珍藏酒,送礼人很有心意,品味不错。最近正是觥筹交错的好时机,这酒或许是个不错的敲门砖。只不过翻来覆去地,半天没找到,额头落了些薄汗。

向文看着丈夫的背影,踢了踢某处礼袋,“是这个吧。”

“还是老婆懂我。”男人拎起酒,眼底有了些笑意。

哪能不懂啊,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这样好的酒也就周卫那个呆子不要。

张复急匆匆回来,又要急匆匆走,“买块玉吧,玉养人。”

向文摸了摸脸颊,有这么糟糕?算了,反正没有花钱的不是。

当天就往商场购了一个玉手镯,羊脂白玉,白色中透着微黄,很显气质。消费过后的女人心里舒畅了不少,连带着阴天也不觉得郁闷,内心的不充实感有所缓解,她算是知道为什么有些女人那么爱花男人的钱了。

她不会开车,一坐上驾驶位就觉得心慌的很,稍远处的地方只能打车往返。不过今天天气不太好,有些起风,街上人也不多,一时半会儿打不到车,便顺着马路的方向寻摸着,想找个地方歇歇脚。

“小文?”

回头一看,入眼的便是一辆熟悉的车,驾驶座上的齐师傅探出头来。

“这么冷还逛街?稍你一段儿?”

向文余光撇了眼副驾驶的周卫,利落地开门上车,屁股坐定,一气呵成,齐师傅都没反应过来。

车内温度适宜,向文脱了围巾,深呼了几口气,别看这车破破旧旧的,一坐上去,身心通透,头发丝都是舒缓的,比按摩椅还会拿捏人。

“大老远就看见你了,看你脸色怎么这么差?低血糖了?”

再次听到这话,她叹了口气解释,“最近睡眠不太好,困的。”

“所以说嘛,人还是得找点事儿干。我看你呀,就不是在家待得住的人。说句不好听的,享不了那清福。”

向文笑了笑,“还是您懂我。”

到了地方,她起身拿包,道了谢,又寒暄几句便下了车。

向文还有一习惯,分别的时候总要等对方起车离开后再转身走。她站在路边,弯着腰隔着副驾驶的周卫,跟齐师傅摆手道别。

这时周卫才抬头看着她,胳膊往车窗上一架,低声问道,“要不干个文员试试?”

算你懂点事儿。

微笑,摇头,矜持,“不用,我挺好的。”

“该吃药吃药。”

话毕,没等向文回复,便合上车窗起车走人,独留她尬笑的脸在冷风中吹僵。

吃个屁!

她置气般地扭头就走,气鼓鼓地嘟囔着,“该你吃才对……”

————

她隐约猜的出,不让她外出工作的不是张复,公公才是关键。

内心的恐惧让她说不出拒绝的话,尤其是门口那双精制的鞋子,让她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当年。

公公不常来往,准确说,这是第三回,上一回还是结婚前几天,屋内各处大致瞧了瞧,只字未言便离开了,至于第一回……

无事不登门,登门必有大事。张复不敢说,向文不敢问,结婚以来,公公从未参与过他们的事,也未曾提及过那个人,好似消失了一样……

————

要说起过往……

“找我?”张复揣着兜,看着长高不少的向文,有些纳闷,这才多久,就窜的跟他差不多高了。

向文左顾右盼,来往的同学并没有注意到他们,悄悄凑近低声道,“我最近要晚点回去,你能不能跟婶婶说声,我在学校得准备校庆活动,不回去吃了。”

“就这?”

“嗯。”

“知道了。”

婶婶很好,对她很照顾。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向文心思细腻,约莫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熟悉了婶婶的生活习惯,很规律,也很……刻板。有点像是强迫症,也隐约伴随着点控制欲望。

但她还是快速地适应了新家的生活,洗衣做饭常抢着干,越发勤快。起初婶婶不愿让小孩子做这些,但着实拗不过,心想或许这样向文心里能好受点,不至于觉得自己寄人篱下。

“这文文……是不是生我气了?”婶婶坐在椅子上,神情有些疑惑地问着张复。

“您想得真多。”张复随口安慰着,准备回卧室待会儿,似是想到什么,“不过妈,您这次确实有点过了。”

婶婶心里堵着气,“还不是为了你。”

张复没说什么,径直回了房间,本来想打打游戏,结果脑子里都是那个小妹妹。

向文这人也不像是会生气的人,就是感觉渐渐跟他们生分起来了,什么都客客气气的。

要细究起来,还是从实验课开始的。

起初向文学习不错,学校里正准备试验新的教学方式,开拓创新,为这些排名靠前的学生提供课后指导。名额有限,竞争算是比较激烈,所以向文能考进去,是个很争气的事。

婶婶特意为她做了一桌好菜庆祝,“文文就是聪明啊,不像张复,就知道玩。”

“婶婶……”向文有些局促不安,怯懦懦地,“学校那边需要交指导费。”

婶婶手中的筷子停了一瞬,神情也有一瞬的尴尬,安慰着,“嗨,这有啥的,婶婶有钱,你就放心念书昂。”

向文眼眶渐渐湿润,她大概猜出家里的经济状况,婶婶能这样说,她是很感激的。

可婶婶自觉有些招架不住,当初脑袋一热的时候,只想着一口饭一双筷子而已。没想着现在人们都重视教育文化,各种学习费用接踵而来,越来越贵,尤其当下是两个孩子,更让她捉襟见肘。

指导费交了一个月,每天张复先回家吃饭,向文没时间回去做,便在外面买东西吃,这样一来,婶婶白天工作,晚上家务,还攒不下钱,吃紧得很,实在身心俱疲。

这天,知道学校放假,婶婶提前做了点菜,等着孩子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