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27章 二十七

第27章 二十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真是冤枉我了,我们怎么不想多几个客户,特别是你们这样的老朋友?但阿赖在我们厂有眼线,我们的模具图纸刚出来,他就找上门来,一定要签订机壳独家包销的协议,死缠硬磨的,没办法,签了协议,当然要守信,不能再卖给别人。”

谢鞠科说完,从身后的橱柜里拿出一台电话机,递给周亚平:“阿赖销得火爆的就是这款机。”

周亚平拿起话机,仔细端详,乍一看,这款电话机实在平淡无奇,体型较小,很不大气,怎么也够不上漂亮、完美。他直话直说:“谢总,这款机我原来看到过,说实话,很平常,我一直不理解它为什么会火起来。”

“是吧,刚开始都是这种看法,”谢鞠科止不住地乐起来,“其实,你要仔细看,反复看,然后认真琢磨。它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小巧玲珑,精致可人,便于放在床头,有人称其为‘床头机’。现在有不少人都喜欢把电话机放在床头柜上,太大太笨的电话机当然不合适,这种小巧的话机就是首选。其次是色彩鲜艳,机壳表面处理高档。你看,我们的这种机型只有两种颜色,一是纯白,二是纯黑,色彩鲜明亮眼。塑胶采用细致磨砂处理,表面喷亚光UV油,含蓄典雅。这些,很符合一些人爱好。第三,字键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数字底部采用炫彩处理,美观神秘,也得到不少人的喜欢。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产品结构简单,功能一般,故而成本较低,售价也不高。现在,便宜就是硬道理!”

听了谢鞠科的讲解,周亚平深受启发,说:“谢总,受教了。看来,我们开发产品的思路要更加宽广一些,需要考虑各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希望谢总下次有新开发的机型,一定要优先考虑我们‘登云’。”

“好说,好说!” 谢鞠科笑着应承。

从“曙光”公司回来后,周亚平召开了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主要是介绍“曙光”之行的感悟,商议和部署下阶段新产品开发的具体事项。

会议中途,周亚平接到一个电话,是北方电话设备厂厂长柳津生打来的。由于正在会议当中,周亚平只好向对方说:“柳厂长,实在对不住,我正在开会,等一会我再给你打过去。”

会议一结束,周亚平赶忙回拨柳津生的电话,拨通后,再次表达歉意:“很抱歉,柳厂长,刚才在开会,让你久等了。”

“没有关系,我知道你很忙,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柳津生说。

“最近工作忙吗?”周亚平问。

“有什么忙的,” 柳津生叹口气,“已经到二线了,整天闲得发慌。”

周亚平惊讶地问:“你还没到55岁呀,怎么就到二线了 ?”

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中层干部一般到了55岁,就进入准退休状态——去二线当顾问、调研员什么的。

“咳,还不是上面领导一句话。在国营企业当厂长,确实不是人干的活。”柳津生愤愤不平地说。

周亚平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对这句话深有同感。突然,他脑子一转,心想,柳津生突然打电话来,莫不是想换个地方,到特区找个事干?行呀,公司要搬新厂房了,今后生产规模肯定要扩大,管理方面必须加强,自己一个人也顾不过来。柳津生怎么说也在部属电话机厂干了三十多年的厂级领导,让他过来,不是增加了一位很好的帮手吗。

想到这里,周亚平毫不犹豫地对柳津生说:“柳厂长,如果在内地不开心,你就到特区来,到我们公司来吧。不过只能屈才让你担任副总经理,如果你愿意,我马上向总部打报告,正式调你过来。”

柳津生没想到自己还未开口周亚平就先替他安排好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啊,啊,我没有意见,其实,我今天打电话给你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那里还有没有岗位,什么岗位都可以,职务不重要。真没想到老朋友这么爽快。”

周亚平笑起来:“行!就这么说定了。但你要做好思想准备,这边的天气比你们那边热得多,潮得多,你受得了吗?”

柳津生满不在乎地说:“潮热一点怕什么,我现在待在厂里度日如年,如今势利眼的人太多,我从厂长位置上下来后,别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样,太难受了。”

柳津生的调动意想不到的顺利,因为总部领导已经意识到“登云”公司越来越大,必须配备一名副总经理,这是无论从工作需要出发还是从企业监督机制出发都必须考虑的。另外,领导层里,也有人替柳津生鸣不平的,认为北方厂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现在让他换个地方重回一线,正合这些人的心意。

不到半个月,柳津生就风尘仆仆赶到了“登云”公司报到。

周亚平为柳津生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会。会上,周亚平给大家介绍:“柳总原来是我们集团所属北方电话设备厂的厂长。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厂的来历,说出来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这是我国最早的电话机企业。它的前身,是民国年代建立的一家电话机工厂,当时生产的是手摇磁石电话机,这家企业,应该说是我国电话机行业的老组宗。柳总现在来到我们公司,必将把他在北方厂工作几十年的经验带到我们厂,带领大家把‘登云’公司办得越来越好,为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天,周亚平带着柳津生来到装修一新的厂房大楼。

“柳总,这就是我给你说过的公司购买的新厂房,房款加上装修费用共计花了一千多万,你看还可以吧。”

柳津生惊叹道:“不是一般的可以,是很好!我以前也到特区参观过,那时看过的企业都是比较简陋的厂房。来前我真没想到,‘登云’的新厂房这么漂亮。”

逐层看完后,两人回到楼下院里。柳津生再次仰望大楼,问:“周总,这栋新楼叫什么名字?”

周亚平告诉他:“就叫‘登云大厦’。”

“牌匾还未做好是吗?我看正面墙上还是光秃秃的?”

“大家对这几个字的字体意见不一致,有的说用行书,有的要用隶书,还有的说用楷体。我个人一直想请一位政界名流或书法界泰斗题字,比较有意义。但至今找不到门路。”

柳津生略作思索,说:“我倒是认识一位新闻界的朋友,他与一位国字号的老领导的秘书是哥们。不知能不能请这位解放初期就是副总理的老领导给题个字?”

周亚平一听,非常高兴:“行啊!级别和资格都够老的了,而且他的字我见过,古朴俊秀,有书法功底。但能请动吗?”

柳津生答:“我们是正宗的部属国营企业,在深圳创业,依靠自己的努力,建成了厂房大楼,这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请领导题字是为了勉励我们更上一层楼。于公于私,这都是说得过去的,我马上打电话联系联系。”

柳津生得到的回复是老领导正在医院住院,不知能不能题字。但要求“登云”公司起草一封公函,直接写给老首长,要把为什么请领导题字的缘由写清楚。

于是,周亚平自己动笔,给老领导写了一封信函。信函的大意是,“登云”公司广大职工,不负部属集团公司的期望,用少量的国有资金在特区创业,经过苦心经营,奋力拼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依靠盈利获得的自有资金建成“登云大厦”便是明证。请老首长题写楼名,既是为了铭记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也是为了不断提醒和勉励全体职工继续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函件言简意赅又情真意切。

信函寄出去才两周,老首长题写的“登云大厦”几个大字及他本人的签名就寄回了公司。周亚平收到后大喜过望。

但柳津生面有难色地对周亚平说:“那个秘书说了,领导题字有个规矩,必须支付2800元的‘潤笔费’,说这绝不是卖字的价格。真要是卖字,‘登云’也付不起这个价格,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程序。”

周亚平禁不住笑起来:“柳总,这有什么问题,马上通知财务部门汇款支付。我们拿到了千金难买的老首长签字,太不容易了。”

没过多久,“登云大厦”及老首长签名的7个鎏金大字镶嵌在新厂房的正面墙壁上,格外醒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