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5章 五

第5章 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党委会上,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龚书记也表示质疑:“周厂长,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走后门吗?这可是我们党一贯反对的。”

“龚书记,不是走后门,”周亚平不无调侃地笑了笑,“这是在特殊情况下,通过特殊关系走前门,大前门。”

看到众人一副疑惑的表情,周亚平说:“说白了,在计划经济下,国家用计划指标控制各项贵重资源的耗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避免浪费。我们都做过计划,任何计划,都留有余地。国家计划同样不例外,都会留有余地,叫计划外指标,或叫机动指标。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要想办法从机动数额里拿到一点指标。这是为了生产,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正大光明的事情。”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找市一级,省一级或部局一级组织去争取计划外指标呢?”龚书记继续问。

听了老爷子的话,欧阳昭民忍不住发声了:“龚书记,我们的指标在部局,省、市都不管。贵重金属我们部属工厂用量不大,因此指标都是一次性分配,没有机动指标。这一点,我们反复确认过的。”

一开始就提反对意见的那个党委委员开口了:“因为部局没有指标了,就成了我们开后门的理由?”

“别动不动就说‘开后门’,太难听了。现在讨论的是方法问题,路径问题。”肖进听不下去了。

“肖厂长说得很好,确实是方法问题和路径问题。我们现在火烧眉毛,如果解决不了白银指标,今年部局下达的熔丝管出口任务就无法完成,这不但影响为国家出口创汇,更严重的是影响国家的信誉。我们现在所做的,还是在组织范围内的,是协助部局有关部门,去争取国家层面的白银机动指标,一点也没有越轨。”周亚平接过话来说。

持反对意见的那位又发言了:“说得这么漂亮,为什么不让部局直接去找总行行长呢?而要我们通过亲戚关系去找?”

这句话打中了要害,其实这也是周亚平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

一时无人回应。

“这么说吧,”技术副厂长冯庭怡打破冷场,“如果一个人生了病,当然,他的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同事等都会为他着急,但你说,最着急的是不是他自己?千方百计求医问药的是不是他自己?我们现在就是那个病人,在千方百计地自救。”

龚老爷子算是明白了,对大家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试试吧,也不知有没有用。”

“应该会有较好的结果,”周亚平说,“我们重新起草一份报告,通过部局审批、盖章。麻烦郑书记出面请邓书记帮这个忙,去一趟北京,争取把我们的报告递交上去。邓书记所有费用一概由我们厂报销。郑书记,辛苦你了,你看这样行不行?”

郑宏伟也表明了态度:“行吧,这也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特事特办。通过邓书记找亲戚,也是为了公事公办。为的是利用这层关系,我们报告可以直接地、快速地送到相关部门,避免走弯路。”

党委会后,迅速行动。

毕竟都是搞企业的,邓书记听郑宏伟所说器材厂面临的巨大困难,非常同情,马上同意帮忙去北京跑一趟。

第二天,郑宏伟陪同邓书记直飞北京。抵达后,在邓书记姐夫家附近找了个招待所住了下来。

当天晚上,邓书记就带着郑宏伟拜访自己的姐姐、姐夫。邓没有说明此行的真实意图,只说是出差到京。企业领导出差,这是习以为常之事,无人深究。

姐弟多时未见,自然有说不完的亲情话,邓书记和姐姐、姐夫聊了一晚,郑宏伟插不上嘴,只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电视节目。

临别时,邓书记姐姐说:“我知道,你们到京公干,明天一定很忙,白天我不管你们,但晚上无论如何要来家吃个便饭。老弟,你们早点办完事,我让你姐夫派车来接你。就这样说定了。”

其实,第二天白天郑邓二人还真没有什么其他公干,两人一商议,虽然以前多次来北京,但由于公务繁忙,来去匆匆,没有多少游玩时间,趁此机会,正好到故宫等地去逛逛。

在北京市内几个有名的景区闲逛了一整天,眼看到了晚饭光景,两人匆忙赶回招待所。

邓书记姐夫的秘书赵伟已先在所里等候,见二人回来,笑着迎上来,说:“两位书记,快收拾一下,行长和太太还等着你们吃饭呐。”

走到楼下,准备上车前,邓书记突然想起什么,停下脚步,把赵伟拉到院子里一个偏僻的角落,对他说:“赵秘书,不好意思,其实我们这次来,顺带还有一个任务,是解决郑书记他们厂生产方面的紧急问题。我准备今天晚饭时同行长去说,又有点担心冒昧,请赵秘书帮我参谋参谋。”

就此,邓书记把事情的原委详细地向赵秘书做了介绍。

谁知赵秘书听完后轻松地说:“就这点事?你们带了文件没有?”

“带了,申请报告上都有我们部局的盖章。”郑宏伟赶快回答。

“还需要出口合同书与产品技术规格书复印件,有吗?”

“都带了,在我挎包里。”

听这一说,赵秘书笑了笑:“这件事,不要去惊动行长。我明天帮你们把文件递交给行里的主管部门就行了。公事公办,没有一点问题。”

他说的这个“没有一点问题”,意味深长,既指出程序上没有一点问题,也在给两位书记宽心,办成这件事没有什么问题。

果然,两位书记从北京回来后不到十天,总行传来好消息,器材厂急需的白银指标终于批下来了。

询购外协配件的工作也圆满完成,都找到了物美价廉的供应厂商,特别是镀银铜帽,质量很不错,价格还不及本地企业报价的一半。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厂家居然是浙东某县的一个家庭作坊,主人姓水,供销科去选点的人戏称他为“水老倌”。“水老倌”在湘中地区俚语里是指吊儿郎当的人。

周亚平开始还有些担心这一配件今后的质量保证和交货日期保证,但亲自到产地考察过的柴福生给他打保票:“厂长放心吧,‘水老倌’这家企业虽是家庭作坊,但他们村里几乎家家都是企业,一呼百应,协同作战,简直就是一个大企业联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会相信。另外,我们也了解过,‘水老倌’这个人非常讲信用,答应的事一定能办到。”

器材厂为出口产品熔丝管的生产,抽调强兵悍将专门成立了一个新车间,经过人员短期培训,等原材料购置齐全,立即投入了生产。

在全厂上下一致的努力下,熔丝管超额完成了出口创汇任务,实现了当年生产,当年受益,利润也相当可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