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小满的人间 > 第1章 丹凤眼

第1章 丹凤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姐姐,你知道他们家吧?就是咱们村最漂亮的那栋二层楼,建得特别讲究……”

苏小满笑了笑,她努努嘴,眼神示意了一下,小慧顺着目光看去,才发现有顾客在招手点单。她赶紧收住话头,抱歉地一笑,转身快步迎了上去。

苏小满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荷塘旁的杨柳在风中轻轻摇曳着,男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拐角处。

春日的风,带着淡淡的花香轻轻拂来,苏小满的目光不由得停留了一瞬。

*

沈修平回到医馆,前台张乐立刻走上前,接过沈修平的急救包。

爷爷沈济和正在翻看药方,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眼里带着些许关切:“咖啡店那边怎么样了?”

“急性胸痹。”沈修平言简意赅,“针灸后情况稳定下来,120已经接走了。”

沈济和微微点头,目光重新回到药方上。他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依旧精神矍铄。虽说沈修平已经接手医馆,但他闲不住,还是喜欢时不时来坐镇。

沈修平进去洗干净了手出来,看到新来的小学徒唐一鸣正站在药材柜前,药师李长河正在指导他如何使用铜称。唐一鸣刚大学毕业,显得有点紧张,笑着说:“我只会用电子秤。”

李长河耐心解释,“电子秤当然是很好用,但是它只能放在柜台上,这种铜秤,你更方便随时称取。而且,有些贵重药材的剂量必须精准到厘克,手动称重能让你更直观地感受份量”。

沈修平没有打扰,默默走进自己的诊室,穿上白大褂,低头系扣子时,目光不经意间落在膝盖处,还有一丝灰尘。他微微皱眉,俯身去掸。

手指刚碰到布料,眼前却不经意间浮现出那张明媚的脸,丹凤眼微微上挑,仿佛能勾住人的心神。

他指尖一顿。灰尘已经拂净,可那句“我帮你拍一下”,却像还停在耳边,软软的,轻轻的。

他站直身,低头系上最后一颗扣子,手指稍稍用力,直到指节发白,才把那点难以言说的心绪按了回去。

*

午饭时间到了,苏小满回家吃饭。她的咖啡店开在奶奶的老屋,自己家就在后面,走几步路就到了。

母亲周慧珍已经听说了上午咖啡店的风波,仍有些后怕,边盛饭边念叨:“吓到你了吧?幸好沈修平赶去得快,要不然可就真麻烦了。”

苏小满坐下,利索地夹了一块排骨,随口接道:“妈,你也该夸夸我,我当时也表现得很镇定的。”她咬着骨头,眯着眼感叹:“妈,你做的这个红烧排骨,简直堪比大厨。”

“就你嘴甜。”周慧珍嗔她一眼,嘴上却忍不住笑了,顿了一下,又道:“你和沈修平小时候也挺要好的,怎么长大了,反倒越来越生分了?”

苏小满拿勺子慢悠悠地搅着碗里的汤,“哪有什么生不生分的。不过,确实发现他好像变了不少。”

“变了?”

“嗯。”她想了一下,才继续说,“以前只觉得他很高冷寡言,现在……怎么说呢,还是很冷,但好像多了点别的……”

多了点魅力?苏小满在心里想着,却没有说出来。

吃过午饭,苏小满要回咖啡店。周慧珍叮嘱道:“上午多亏了沈修平,你去谢谢人家。”

苏小满随口应着,穿上外套就准备往外走。周慧珍一眼就看穿她的敷衍,忍不住开口:“你这孩子,真是……”

周慧珍在镇小学教书,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苏小满深谙周老师教育人的本事,赶紧笑嘻嘻上前,搂住周慧珍的肩头,答应道:“好,知道了,知道了。”

她出了家门,心里盘算着让小慧给医馆送些饮品和甜点过去,以示谢意。

回到咖啡店,她就问小慧,沈修平家的药馆大约有几个人。

她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好几年,刚回来村里还不到两个月,小慧在村里土生土长,比她更了解村里的情况。

于是,小慧就开始扳着手指头,算起来了,说大约有七八人,“不过,”小慧又补充说:“有时候沈老先生也在,那就会多一位。”

苏小满正在做咖啡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她决定自己去。

她小时候身体弱,周慧珍没少带她去沈氏杏林堂看病。沈爷爷总是笑眯眯的,每次搭脉前,都会从旁边的盒子里拿出糖,轻声哄着她。

他们村的孩子去医院会被吓得哇哇哭,但是在沈爷爷那里,绝对不会。沈爷爷总是有安抚人心的力量。

刚刚午后,客人不是很多。苏小满和小慧做了几杯咖啡和奶茶,还有店里的招牌甜点,一起打好包。苏小满摘下围裙,走出门去。

苏小满一出门,趴在门口晒太阳的小狗“呆呆”就摇着尾巴,迈动小短腿,跟在她身后。

呆呆是只白色的小土狗,是苏小满的弟弟苏立夏抱回家的,说是同学家的狗生了一窝,送他一只。

苏立夏去年刚考上锦川一中,读高一,平时住校,只有周末回来。周慧珍不喜欢养狗养猫的。但是苏立夏喜欢,死活要留下。

所以,平日里都是苏小满照顾呆呆,“呆呆”这个名字也是她取的。呆呆平时就趴在咖啡店门口,狗如其名,呆呆萌萌的,有客人来,就安静地摇摇尾巴,从来不会汪汪乱叫。

咖啡店离沈氏杏林堂不远,步行几分钟的路。绕过门前的荷塘,穿过南大街就能到。

南大街是村里的老街,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有些年月了。杂货铺、枣泥糕铺、酱菜铺……可以说见证了南大街的岁月变迁。沈氏杏林堂也在这里。

听说,杏林堂自南大街开通时便已存在,至今传承着沈家的中医手艺。

这几年,村里北边因为靠近高速路出口,北大街发展迅速,快递收发点、大超市、连锁便利店纷纷入驻,变得愈发繁华热闹。

相比之下,南大街更安静了。老街上的店铺依旧按着自己的节奏缓慢运转,老街坊们悠闲地守着铺子,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苏小满慢悠悠走在路上,只有布谷鸟“咕咕咕”的叫声从空中远远地传来。还有呆呆脖子上戴的铃铛声,轻轻作响。

沈氏杏林堂近在眼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