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男孩,就好。”孙休轻声道。他知道,在这个宗室纷争不断的江东,一个儿子,对他未来的处境,或许能增添一份小小的砝码。
“给他取个名字吧。”朱氏柔声道。
孙休沉吟片刻,目光再次落到孩子脸上。他想到了当前江东的局势,孙峻专权,朝政昏暗。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带来光明。“《诗经》有云:‘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日出东方,光芒万丈。便唤作‘曜’,孙曜。愿他能如初升的太阳,光彩照人,驱散阴霾。”
“孙曜……”朱氏轻念着这个名字,点了点头,“是个好名字。”
然而,朱氏的眼底深处,同样掠过了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她看着孙休抱着“儿子”时那欣慰的神情,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她生下的,也是一个女儿。
只是,在这琅琊王府,在这孙峻虎视眈眈的环境下,一个“王子”的诞生,显然比“王女”更能带来安全感,也更能符合孙休此刻微妙的处境和期盼。朱氏不敢,也不能说出真相。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和遥远的洛阳宫廷、司马府邸、成都皇宫中的女人们,做出同样的选择。
孙休抱着被命名为“曜”的女儿,心中思绪万千。他想到了远在建业的侄儿皇帝孙亮,想到了权倾朝野的孙峻,想到了江东未来的命运。他低头看着怀中安静的婴孩,默默祈祷,希望这个孩子能平安长大,见证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他并不知道,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王子”孙曜,她的命运,早已和黄河两岸、巴蜀盆地的另外几位“同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江东的这道“微光”,最终将照向何方?
其五
中原北望,黄河之畔,另有一处所在,过着与洛阳、成都、建业截然不同的生活。
这里是山阳郡(今河南焦作一带)。
自曹丕篡汉,汉献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食邑万户,行汉正朔??,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一应礼仪,皆如汉朝天子。献帝薨后,其子刘冯??继位,不久亦薨,由刘冯之子,即献帝之孙刘康??,继承山阳公爵位。
到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汉室倾颓已三十五年。曾经的煌煌大汉,只剩下这山阳城内一隅之地,作为昔日帝国的象征而存在。
刘康,这位末代皇帝的嫡孙,生活在魏国的严密监视之下。他虽有公爵之尊,食邑万户,却无任何实权,更像是一个被圈养的符号。他的生活,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沉闷。每日里,除了遵循旧汉礼仪,祭祀祖先,便是读书消遣,聊以度日。
这一年,刘康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山阳公府,规模远不能与洛阳宫室相比,却也庄严肃穆,处处残留着旧汉的威仪。府内,刘康的夫人,正在经历生产的痛苦。
刘康在庭院中负手而立,仰望着天空。他年岁不大,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郁。他是汉室的后裔,血液里流淌着高祖、光武的荣光,但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汉祚已终,天下三分,曹魏势大,司马氏更是权倾朝野。他这个山阳公,不过是曹魏为了显示宽仁而保留的一个摆设。
“唉……”他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这时,产房那边传来消息,母子平安,生下了一位公子。
刘康精神略振,走进内室。夫人已经梳洗过,气色尚可。婴儿被放在她身边的小榻上。
刘康走过去,低头看着这个新生的孩子。这是他的血脉,是汉献帝的曾孙。看着这弱小的生命,刘康的心情十分复杂。有喜悦,有怜惜,但更多的是一种茫然和悲哀。
生在此时,生在山阳,作为刘氏后裔,这孩子未来的命运,又能如何?是继续在这方寸之地,作为前朝遗迹,了此残生?还是……他不敢再想下去。
“为孩子取个名字吧。”夫人轻声说道。
刘康默然片刻,目光扫过室内悬挂的字画,那是前代留下的墨宝。他想起了祖父献帝一生颠沛流离,受尽屈辱,最终禅位于人。又想起了更久远的先祖。《尚书·洪范》有云:“睿作圣。”?? 又曰:“‘祎’,美好也。”?? 他希望这个孩子能拥有智慧,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哪怕只是平凡的、安稳的美好。
“便叫‘祎’,刘祎吧。”刘康缓缓说道,声音低沉,“单名一个‘祎’字。”
他以为自己得了一个儿子,一个可以继承山阳公爵位,将这汉室最后一缕象征延续下去的儿子。
然而,他同样被蒙在鼓里。
他的夫人,看着丈夫那忧郁而略带期盼的眼神,终究没能说出真相。在这被遗忘的角落,在这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爵位传承中,一个“公子”,似乎更能承载那份渺茫的希望。她生下的,是一个女儿。
刘康轻轻抚摸着“刘祎”的额头,眼神复杂。他低声道:“孩子,莫怪父亲。生于此时,身负刘氏之名,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公元255年,乙亥。
在洛阳的深宫与权臣府邸,在成都的皇城,在江东的藩王宅院,在黄河之畔的山阳公府,五个女婴,几乎在同一时期降临人世。她们的身份被刻意隐瞒,以“公子”之名,被寄予了不同的期望:曹襄,承载着末路天子匡扶社稷的梦想;司马晟,象征着权臣家族蒸蒸日上的野心;刘珵,是偏安王朝虚假繁荣的点缀;孙曜,是幽居亲王韬光养晦的希望;刘祎,则是零落帝裔血脉延续的证明。
她们的父亲,曹髦、司马炎、刘禅、孙休、刘康,此刻都不知道真相。他们各自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洪流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为权力、为生存、为希望而挣扎、而谋划、而叹息。
淮南的烽烟刚刚散去,洮西的捷报尚在耳边,司马氏的权柄日渐巩固,蜀汉的北伐步履维艰,江东的内耗仍在继续,而旧汉的影子,在山阳默默残存。
历史的车轮,正沿着它既定的轨迹,缓缓向前滚动。而这五个被命运之手悄然连接在一起的“公子”,她们的啼哭,如同投入历史长河的微小涟漪,预示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即将拉开序幕。只是此刻,她们尚在襁褓之中,对未来的一切,一无所知。等待她们的,将是怎样波澜壮阔而又情愫暗生的奇异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注:
1.寿春反旗:指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正月,魏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反对司马师。
2.皇太后:指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郭氏,时为皇太后。毌丘俭、文钦矫诏以郭太后名义起兵。
3.伊尹、霍光:伊尹是商朝初年辅佐成汤、太甲等君主的贤相;霍光是西汉权臣,辅佐汉昭帝、汉宣帝,曾行废立之事。此处檄文意在指责司马师名为辅政,实为篡权。
4.莽、卓:王莽,西汉末年外戚,篡汉建新;董卓,东汉末年权臣,废立皇帝,祸乱朝纲。皆为篡权奸臣的代表。
5.温明故事:温明殿是汉代宫殿名,常作为皇帝寝宫或议政之所。此处典出《汉书·霍光传》,霍光废黜昌邑王刘贺时,曾召集群臣于温明殿议事。檄文以此暗示司马师欲行废立之事。
6.太极殿东堂:太极殿是魏晋时期洛阳宫城的主殿,皇帝处理朝政的主要场所。东堂为其中一部分。
7.年方十四:曹髦生于公元241年,公元254年即位,时年十四岁(虚岁)。
8.玄色朝服:根据汉魏制度,皇帝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颜色和规制的服装。玄色(黑色)是汉魏时期常用的庄重礼服颜色之一。
9.傅嘏(gǔ):字兰石,曹魏后期重臣,时任尚书仆射,较为正直,但亦依附司马氏。
10.钟会:字士季,曹魏后期重要谋士,深得司马师、司马昭信任,参与平定毌丘俭之乱。
11.大将军:指司马师。他当时的官职是“大将军录尚书事”,总揽军政大权。
12.抱恙:指司马师当时患有眼疾(可能是眼瘤)。
13.诸葛诞:字公休,曹魏重要将领,诸葛亮族弟。此时为镇东将军,参与平定毌丘俭之乱,后亦于寿春起兵反司马昭。
14.胡遵:字孔武,曹魏将领,曾参与对吴作战,此次随司马师平叛。
15.王肃:字子雍,经学大家,曹魏重臣,司马师岳父,时任太尉。
16.郑冲:字文和,曹魏老臣,经学家,时任太傅。
17.乃父祖:指毌丘俭之父毌丘兴、文钦之父文稷,皆为曹魏功臣。
18.富有春秋:指年纪尚轻。语出《论语·先进》孔子论子路语,后常用以指人年轻。
19.垂拱而治:语出《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指君主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此处钟会有劝诫曹髦安于现状,勿揽权之意。
20.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前的封爵。
21.皇后娘娘:指曹髦的皇后卞氏。
22.卞皇后:曹髦皇后,卞氏,其祖父卞秉是武宣卞皇后(曹操夫人)的弟弟。
23.梓童:古代天子对皇后的爱称。
24.襄者,成也,辅也:《说文解字》未直接如此解释,但“襄”有辅佐、成就之意,如“共襄盛举”。曹髦取此名,寄托了对儿子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期望。
25.邓艾:字士载,曹魏后期杰出将领,参与平定毌丘俭之乱,后参与灭蜀。
26.文鸯:文钦之子,勇冠三军,曾在乐嘉之战中率数十骑夜袭司马师大营,令司马师惊惧眼疾加重。
27.部下所杀:毌丘俭兵败后欲逃往东吴,行至慎县(今安徽颍上),被百姓张属所杀。
28.二月辛亥日:公元255年3月23日。
29.中军:指由中央直接掌控的精锐禁军,是司马氏控制朝廷的关键军事力量。
30.司马昭:字子上,司马懿次子,司马师之弟。司马师死后接掌权力,为西晋奠基者。
31.强硬拒绝:曹髦曾下诏让司马昭留镇许昌,由傅嘏将中军带回,但钟会等人劝司马昭直接率军回洛阳,司马昭听从,曹髦计划落空。见《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魏氏春秋》。
3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出《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指公元260年,曹髦不甘为傀儡,欲讨伐司马昭前,对侍中王沈等人所说的话,比喻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见。此处借用,预示其野心。
33.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长子,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生于公元236年,时年20岁(虚岁)。
34.杨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人,司马炎元后(武元皇后)。
35.晟:读音shèng,意为光明,旺盛。
36.姜维:字伯约,蜀汉后期主要军事将领,继承诸葛亮遗志,多次北伐。
37.洮西大破王经:公元255年(蜀汉延熙十八年)八月,姜维在洮西(甘肃临洮一带)大败魏雍州刺史王经,歼灭魏军数万人。此役是姜维北伐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胜利。
38.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
39.蜀锦:四川地区出产的著名丝织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自汉代起就享有盛名。
40.伯约:姜维的字。
41.酒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
42.陈祗(zhī):字奉宗,蜀汉后期重臣,接替董允为侍中,深得刘禅宠信,但被认为不如董允正直。
43.董允:字休昭,蜀汉重要官员,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蜀汉四相”,以正直敢言著称。
44.黄皓:蜀汉后期宦官,深得刘禅宠信,干预朝政,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45.张贵人:刘禅的妃嫔,后张皇后(敬哀皇后张氏)的妹妹。姐妹二人皆为张飞之女。
46.后张皇后:指敬哀皇后张氏死后,刘禅又娶其妹为皇后,史称后张皇后。
47.珵,玉也:《尔雅·释器》有“珵,美玉也。”的记载。珵(chéng)是一种美玉的名字。
48.孙峻:字子远,孙坚弟孙静曾孙,孙权托孤大臣之一,后发动政变诛杀诸葛恪,独揽大权。
49.无功而返:公元255年,孙峻派遣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等袭击寿春,接应文钦,但被魏军击败,留赞战死。
50.孙权托孤:公元252年,孙权病逝,临终前托孤于诸葛恪、孙弘、孙峻、滕胤、吕据等人,辅佐太子孙亮。
51.诛杀诸葛恪:公元253年,孙峻联合孙亮发动政变,诛杀了专权的托孤大臣诸葛恪。
52.废黜少帝孙亮皇后:指废黜全皇后(全尚之女)及其家族势力。此事发生在稍晚的257年左右,此处可能略有时间上的艺术处理,旨在表现孙峻专权。严格来说255年全氏仍为皇后。考虑到原文要求历史严格,此处应理解为孙峻已显露对全氏家族的打压态势。
53.孙休:字子烈,孙权第六子,吴国第三位皇帝(景帝)。公元252年被封为琅琊王。
54.《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55.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曾被立为太子,为人贤明,但早逝。
56.王妃:指孙休的正妻朱氏。
57.朱氏:孙休的皇后(景皇后朱氏),朱据与孙鲁育(孙权女)之女。
58.朱据:字子范,东吴重要将领和官员,官至骠骑将军。因反对孙权废太子孙和,被贬斥而死。
59.《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描写男子对其所爱女子的赞美,将女子比作初升的太阳。孙休借“日”之意,取名“曜”。
60.刘协:即汉献帝,东汉末代皇帝。
61.行汉正朔:指山阳公国可以使用汉朝的历法和年号(理论上),以示优待。
62.刘冯:汉献帝之子,袭封山阳公。
63.刘康:刘冯之子,汉献帝之孙,继任山阳公。具体生卒年不详,但在位时间覆盖公元255年。
64.睿作圣:语出《尚书·洪范》。意为聪明通达就能成为圣人。
65.祎,美好也:祎(yī)字本意为美好。见于古籍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