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龙王朝邕城某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山水村。
一布衣女子撑着竹船靠岸,把竹船栓在码头上,这才提起木桶闲庭信步般下了竹船,顺着黄色的土路沿着村落的方向走。
一里地的距离,女子提着一木桶鱼货轻松走着,很快就走入了房屋集中的村落,这个点正是家家户户准备晚食档口。
不过那些闲来无事的女人靠着门槛互相东家长西家短。
布衣女子走过,立马吸引这些大娘的注意。
李大娘第一个招呼道,“姜娘回来啦,今天打了多少鱼?”
这布衣女子正是少宫主姜行。
姜行将木桶放了下来,笑眯眯道,“尚可,李大娘家里今晚可需要加个鱼吃吃?”
李大娘凑近一看,“呦!还有大鲈,姜娘真能干,来,给大娘一条。”
姜行笑眯眯伸手进水桶里,精准的逮住唯一一条估摸三斤多重的大鲈,又从木桶手把上解下一根芦苇草,动作干净利落地把鱼串好,然后递给李大娘,“一百二十文,承惠。”
李大娘看她那财迷的模样,不由打趣,“真是掉钱眼里去,给给给,大娘我还能少了你不成?等着。”
说着李大娘接过三斤多重的鲈鱼,转身进门不过一会又出来,将一串铜板附带二十个零散的铜板递给姜行,同时故意板着脸,“可要点数?回头少了问大娘要,大娘我可不认。”
姜行笑着收下铜板,“信得过李大娘。”
鲈鱼不同于鲫鱼鲤鱼,价格上贵些四十文一斤这还是姜行给的优惠价,集市上的鲈鱼五十文一斤,鲫鱼鲤鱼这些普通鱼比猪肉便宜些,猪肉二十文,鲫鱼鲤鱼十五文。玄龙王朝百姓过得尚且富裕,偶尔买条鲈鱼补身子的钱还是有的。
李大娘瞋了一眼姜行,又招呼其他大娘,“方家的,你家小姑娘不是爱吃鱼?不买一条?”
李大娘家对门是方家,方家在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以后,终于生了个宝贝闺女,宠得不行。
方大娘平日里抠门惯了,但是想到小女儿还是忍痛买了一条两斤重的鲫鱼回去炖汤。
姜行这一桶不过五条鱼,大头还是那条鲈鱼,剩下的四条鲫鱼鲤鱼各占一半。
一下去了两条,还剩三条,最后村头的王大娘买了一条鲤鱼。
姜行提着剩下的两条鱼往村尾走去。
两个月前封印之事尘埃落定,姜行醒后将天机宫一行人赶了回去。
青白哭着要跟她,她都不带,自己一人跑了。
姜行不缺钱,天机宫的人怕他们少宫主一个人行走在外吃不饱穿不暖,就往玄龙王朝最大的金银铺里存放了不少银子。
姜行也不知道有多少,只知道给了她一个看着就特别vip的特质玉佩,青白原话是——
“少宫主缺钱去取就是,金山银山都使得。”
这话姜行自然是信得,天机宫不知道存世多少年,天机宫藏书阁记载中就有九百年之久,九百年底蕴自然富有。
姜行穿过来就没出过天机宫的门,十五年都在被迫学习封印阵法,时间恨不得一分为二,如此紧迫之下,老爷子就差盯着她入茅厕了。
如今心头大患已解,终于可以安心过一段日子,自然她就想着入世体会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活。
走走停停就来到依山傍水的邕城山水村,姜行不爱城镇的繁荣,她喜欢每日清晨在鸡鸣狗叫中醒过来。
唯一有点破她三观的,就是男女比例问题。
她一直以为三朝颁布一夫一妻制以后这里也是跟现代一样一夫一妻,结果是她想太多。
因为女子比男子少了两倍有余,有钱人家自然还好,一夫一妻的过日子。
村里日子一般的人家,只有一个儿子自然掏空家底也要为儿子娶个媳妇回来,那儿子两个三个的自然就惨了,女子金贵聘礼自然就高昂,真正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无可奈何之下,村里共妻的情况自然而然就多了,这种现象在三个王朝普通百姓之间已经成常态。
比如李大娘就有两个是兄弟的夫婿,方大娘家更是三夫之数。
姜行初来乍到时狠狠震惊了一把,哪怕时代允许她也没有享齐人之福的念头,没看到村头王大娘家两个夫婿因为不是兄弟时不时因为争宠闹的整个山水村人尽皆知。
姜行一打眼就喜欢山水村,然后她就利用催眠印催眠了山水村的里正落了户籍在此地,又花钱买了村尾一处带院子的小宅子。
村里人对女子可是热情得不得了,自发帮姜行把破旧的小宅子修缮一遍。
姜行就这样定居在了此地,隔三差五要么进山要么下河,她来时刚入秋,两月已过如今已经秋末。
想着这边入冬要下一冬的大雪,姜行计划着得去镇子上买一些冬被冬衣,再屯一些干货粮食。
回到家门口,看着门前石阶上的新鲜白菜,姜行面色如常的捡起来进门,转身把院门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