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五零年代牧羊传 > 第22章 第22章 危机

第22章 第22章 危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说着,就听屋外传来沈石头和李玉枝的声音,李牧羊起身和杨馨迎出来到了堂屋,李东国闻声也从厨房出来,手里拎着茶壶。

他没和自家妹夫客气,给俩夫妻倒上姜茶,就拉开了话头。

“怎么样?”

“刘海洋没肯定说,只说是知道今天公社召开各大队队长会议,具体这放卫星的事是不是今天定,他说不知道,他让他兄弟伙盯着呢,一有消息就告诉我。”

“姑父,公社下面五个大队,我们村的田地不是最多,而且是在山最里坳,队长参过军见过些世面。前次开会后要办大食堂,在食堂开办的方法和炼钢的事情上,队长撅了那陈彬的面子,听刘海洋的意思,这事还是陈彬搞的鬼,队长心里有数,想来不会一口认下来的。十有八九是还要回来和满仓叔他们几个商议商议的。”

“羊崽,我也知道队长是个有成算的,就说这大食堂就和公社里所有的大食堂方法不一样,上次开会,他肯定是知道些苗头的,可怕就怕上级硬压下来任务指标,到时队长反对也不行,赞成也不行啊”李东国抢先说道。

“是啊,是啊”一旁沈石头两人和杨馨一起附和。

李牧羊也有些麻爪,他家底气不足,明面上是不敢反对的。他想了想又说“所以,刚才我才故意让刘盼弟放些风声出去,他又把刚才碰到刘盼弟后两人说的和他的想法给几个大人说了一遍。

“这样有什么用呢”沈石头很是不解的问道。

“姑父,你们想啊,刘盼弟是咱村里的大喇叭,我刚才引导她,让她到村里传的就是放粮食卫星的好处没多少,坏处是显而易见的。我没说出具体的坏处,但她自己已经领会到了,这事情呢她自己就会当自己的聪明到处去宣扬。村里大家伙虽然和她没有什么交情,但总有几个与她处的好的大娘大婶,她去说一通,大家伙不就知道粮食卫星不是件好事情了?这事情切实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和每家每户的。有大食堂的和大炼钢的事情放在前面,似乎这两样事情和大家没什么太大关系,而且大家好像从中得着利了,似乎上面的政策就是好的。可是放粮食卫星这个事,刘盼弟这一叨叨还有谁能想不明白的呢。”

“如果今天队长被迫直接在公社里报了高粮产回来,听到村里的议论声。肯定会和满仓叔他们想辙。谁都不想要饿肚子的,队长出去打过仗,也算捡了条命才回来的,想来对那些虚头八脑的荣誉是看不上眼的。再说了那是被他的对头陈彬当枪使来着,他更没理由应承了。”

“哪怕,队长真应承下来了,咱们也可以早早的准备起来了,看看家里还有多少钱,赶紧到隔壁县里去买粮。”

“这怎么去买粮,队里肯定不会批介绍信和公函。城里人不会卖粮食给咱们。”李东国马上反驳到。这些问题李牧羊已经想过了,这时候他低下声音说到“爹,姑父这个事有很大的风险,咱们是一家人,可是呢有些事情就只能我们有限几个人才能知道,而且一定要能保守秘密才成。”

大家听他说的严重,也打起了精神。“这是自然,这种事当然不随便能乱说的”李玉枝抢先表态,沈石头点头如捣蒜。

“那好,我就说说,今天队长叔回来,我去路口看着,如果队长叔阴个脸回来,十有八九事情不妙,如果和往常没什么两样,那就是事情还不算糟。我们要考虑最坏的情况,那就要夜里悄悄去找队长叔去商量事情了,不管会不会暴露咱家的一贯低调的作风,也得把队长他们拉到我们同一个战壕里来,指望姓马的发善心那就是白瞎了。”

“就算刘长元站我们这一边,那要到哪里去买粮”李东国关心的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全村近八百口人,谁家也不富裕,咱们两家还有些积蓄。这点钱够买多少吃食呢?”杨馨也犯愁。

四个大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都没想出个妥善的法子出来。

李牧羊当然也不敢把他的金手指宝贝的事说出来,这个东西只能当作一个人的密秘藏着。他想了想说“想要保全全村,就得大家伙心气往一处使,统一思想,给大家伙心里扎上钉子,认定放卫星的事对全村都不利,但这个事呢又不能往外面捅。不能让公社拿到村里的把柄,所以事先得与队里的干部取得一致意见,大家绑到一块儿。到时既然大家一起干了,就没人会出去说道了。

那时候再以大队的名义跑远点去外面购粮,趁现在报上连篇报导的劲上,粮店还没收得很紧的情况下能买多少是多少,然后再让大家伙多进林子去采些野菜,板栗什么的藏起来。就藏外面不藏在村里,以防到时出问题。”李牧羊暂时也只能想到这么些,毕竟他再早熟,但终究没经过大事磨砺,细枝末节也想不清楚。

“那,等会羊崽你去道上等着去,晚上爹和你姑夫到队长家去时你也跟着,到时再给出出主意”李东国忙道。

两大家子人又细说了几句,算是有个章程后,就各自忙碌开,杨馨进屋去算算家里还有多少钱和粮票。虽然村里吃粮不用粮票,可是总有外出去县里或其他地方的,每年总有到公社粮站用粮食换些粮票在家备用,只是大家都不会换太多在手,再说这票证还有期限和限定区域使用范围。

杨馨把她的宝贝钱匣子倒腾出来,数过来数过去的好几遍。最后得出钱还有352元4毛6分,地方粮票还有85斤还有半年的期限。这点粮票够干啥,不由有些丧气。

李东国见她闷闷不乐,知道媳妇在担心后面的日子不好过,也是重重的叹了口气。想安慰她也没办法安慰,心里揪揪的。

且不说去他们家,沈石头两口子回到家中,李玉枝把里屋门一关,小声的和沈石头说“今天牧羊说的事,你可千万上点心,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到外面去说,家里的孩子们我会关照好。家里藏的粮食,还得想法再到外面找个地藏起来,全放家里不安全。”说完到炕头柜里翻找自己装钱的钱袋子。

全拿出来两口子一起数了下,也就剩下288元5毛2分,粮票67斤。他们两口子也知道这么点粮票加上家里藏的这些粮食,除开大食堂里一起能吃的,再加上收庄稼后队里能分到的粮(暂时不能确定能留多少),估计想撑到明年夏天有些困难。

李玉枝想了下和沈石头说“秋收时让家里孩子到麦田多捡些掉地里的麦粒,后面猫冬前和牧羊多去找些吃食备着,昨们进山多弄些松籽,坚果,干菜,葛根什么的。”沈石头一贯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自打家里老俩口过世,这个家就是他媳妇当家。

等到了傍晚,刘长元才从公社回来,他在村口看到李牧羊一个人蹲在那里,还挺奇怪的。只是这时候他也没闲心想这些,今天上公社被马书记那起子脑袋被驴踢的家伙架在半空里,一定要大家伙也放粮食卫星,搞得脑子嗡嗡的。他和李牧羊打个招呼,黑着脸快步去找刘满仓要合计合计,想瞧瞧那老家伙有什么办法。

李牧羊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他向村长点点头声好。本还想再具体问些事,但看队长沉着个脸的样子,也没空搭理自己,挥挥手目送他远去。

看来事情不妙啊,他想了想转身就往村里的庄稼地走去。

他们村的地虽然不像其他几个大队那样多,可是有个好处。因为处在山坳里,村里的地就被包围在山脚下,整块地就像在窝在盆地中的一块小平原。地块从高到低稍有些高低差的集中在村南面,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弯延环绕在田地一侧,所以他们村的田也从没遭过旱。

溪水的尽头是村外的一个水泡子,这里村里娃子们,夏日里最喜欢去的地方,水泡子不深,但比较大,大人下去,最深的地方也就刚没过头顶。每年夏天,由几个大孩在边上看着,就不用担心小娃子溺在里面,所以村里的管男娃还是女娃儿都会些水。

因着这些好处,他们村里的田还是比较肥的,但即便是这样的地,小麦地的亩产也从没有超过四百斤过。

李牧羊看到在密密麻麻的的麦地和高粱杆地里,村民们包着汗巾,担着水桶一勺一勺的给这些即将收获大家希望的粮食浇上最后一次水。

金灿灿的麦穗和熟透了透着紫色的高粱,在夕阳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迷人的色彩,但是村民们还不知道在收获粮食的同时,迎接大家的会是什么,这一刻大多数人还在兴高采烈的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和汗水。

李东国远远望到自家儿子,在向他摇手摆头,心往下一沉,看来村里的危机就要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