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废墟里的家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好景不长。广交会消息传开后,村里流言四起。最恶毒的说法来自王春花:"两个姑娘家整天搂搂抱抱,伤风败俗!"林秀芬第一次听到时,把刚编好的杯垫生生扯散了线。宁婉清却只是笑笑,第二天带着新设计的"凤穿牡丹"花样去了王家。

"婶子,这花样配您家闺女的嫁妆最体面。"宁婉清把样品放在王家堂屋的八仙桌上,"听说新郎在县农机站?我们正想找懂机械的同志帮忙改良织机呢。"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王春花盯着那对金红相间的凤凰,表情像吞了只活虾。最终她收下花样,谣言也神奇地消停了。林秀芬当晚在油灯下追问秘诀,宁婉清笑着往她嘴里塞了颗水果糖:"人总是要权衡利弊的。"

更大的危机在秋收时降临。县知青办派来核查名单的干部,是位戴黑框眼镜的严肃女同志。她翻着花名册皱眉:"省水产研究所?我们系统没这个派遣记录。"当时宁婉清正在隔壁村教编织技法,是林建国骑着二八大杠狂奔报信。

林秀芬在晒谷场找到宁婉清时,她正被十几个村妇围着学新花样。阳光下,她挽起袖子的手臂沾满彩线碎屑,像缠着彩虹的玉石。听完消息,宁婉清手里的梭子"啪"地断了。

"我去见。"她解下围裙,声音异常平静,"大不了说是投亲靠友的返乡青年。"但林秀芬看见她脖颈后的碎发已经被汗浸湿,粘在苍白的皮肤上。

两人抄近路穿过玉米地。一人多高的秸秆刮过手臂,留下细小的红痕。林秀芬突然拽住宁婉清:"走这边!"她拨开几丛特别茂密的秸秆,露出个隐蔽的地窖——这是她小时候躲弟弟追打发现的秘密基地。

地窖里弥漫着土腥味和红薯香。宁婉清借着透气孔的光线翻背包,找出张泛黄的照片:"只能赌一把了。"照片上是她母亲穿着白大褂在医学院门口的留影,背景挂着"1972级毕业留念"的横幅。

"你娘?"

"嗯。就说我是她学生,跟着学医的。"宁婉清咬着嘴唇,"那年头医学院经常有短期培训班..."

她们没想到,这个仓促编造的身份反而救了急。女干部看到照片后态度骤变:"张教授的学生?我姑父是七三届的!"原来宁婉清母亲竟与对方有段渊源。临走时,女干部还特意要了两个杯垫,说是"带给姑父当纪念"。

危机解除那晚,两人坐在海堤上分食一包炒瓜子。宁婉清突然说:"我想办营业执照。"林秀芬被瓜子壳卡了喉咙,咳得满脸通红:"那、那不就是资本家?"

"叫'个体经营户'。"宁婉清望着远处渔火,"政策很快会变的。"她没说自己看过《华国私营经济发展史》,只是把林秀芬的手按在粗糙的堤石上:"信我吗?"

月光下,林秀芬虎口的朱砂痣像滴血。她重重点头,反手握住宁婉清:"我跟你。"三个字比任何誓言都沉重。潮声阵阵,宁婉清突然哼起《天涯歌女》,林秀芬跟着哼,荒腔走板却莫名和谐。

广交会筹备进入第十天,宁婉清在煤油灯下第三次修改设计图。铅笔屑像黑雪般堆满桌角,她揉着太阳穴,把"海浪纹"改成了更复杂的"潮汐纹"——这种立体编织技法在2022年某次非遗展上见过,但用1978年的粗尼龙线实现起来简直像用锄头绣花。

"婉清姐..."林秀芬端着搪瓷缸悄悄进门,热气氤氲中飘着茉莉香,"王会计家闺女结婚剩的茶叶末。"她特意没说这是用最后半两糖票换的。

宁婉清接过茶缸时碰到对方手指,被烫得"嘶"了一声。林秀芬立刻抓过她的手按在自己耳垂上:"小时候烫着,我娘都这样..."话没说完就僵住了——这个动作让宁婉清的指尖正贴着她滚烫的耳廓。

两人同时红了脸。煤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宁婉清慌忙抽回手,却带翻了茶缸。褐色的茶汤在图纸上晕开,意外形成了天然的水墨渐变效果。

"等等!"宁婉清突然按住林秀芬要擦拭的手,"你看这晕染的纹路..."她迅速铺开新纸,就着茶渍勾线,一幅"水墨潮汐"设计图渐渐成形。林秀芬望着她睫毛在灯光下投出的扇形阴影,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