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黛本身打算什么都不管的,毕竟她起初和韩霖也算是有过约定。
杨黛手里有嫁妆,以夫妻两个的情况来看,只上工肯定是不够的,杨黛的嫁妆肯定陆陆续续都要转出去。
所以夫妻两个商量好,杨黛出钱,韩霖出力。
当然计划很美满,现实很骨感。
韩霖力气大,扫地擦桌子这些事情肯定都难不倒他。
但是做饭和洗衣服一直达不到杨黛的满意。
炒菜的味道马马虎虎,即便是杨黛拿着菜谱在旁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教出来,但味道总是不尽人意。
杨黛为了自己的嘴巴和胃口着想,不得已暂时让韩霖放弃这一点。
但是洗衣服韩霖也是同样的毛病,好衣服两个人不太敢穿,省的穿出麻烦来。
衣服料子不好,在韩霖手下洗过两次,不是这里扯就是那里坏。
有了这样的事情,杨黛的那些好料子也不敢让韩霖下手了。
不得已之下杨黛只好说服自己洗衣服,只管自己的衣服,剩下的床单被罩之类的东西,都是韩霖的任务。
但是今天,杨黛竟然将床单也洗了,足以证明杨黛的心情是真的不错。
“你回来了?”杨黛喝着茶水,坐在桌子旁,手旁边还放着一本书。
看到韩霖进来,抬抬眼皮。
其实她早就听到了韩霖的动静,但是她绝对不能让韩霖一眼看出自己的兴奋。
韩霖将肉包子放下,“还热着,你趁热吃,我去熬粥。”
韩霖的视线在杨黛的脸上打了个圈,自然也看到了在桌子上放着的报纸,只不过他并没有在意。
跑了一天,填饱肚子才是最要紧的。
而且杨黛看书看报纸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家里糊墙的报纸,杨黛全都看过。
杨黛看着韩霖转身出去,不自觉地抿唇,看书也有些意兴阑珊,索性全都收了起来。
韩霖做完饭,两人坐在饭桌前。
“今天的菜我尝着味道不错,你多吃点。”韩霖一边说着,一边用公筷夹到杨黛碗中。
心中却有些嘀咕。
明明他回来的时候,看杨黛还挺高兴的,前后不超过半小时的功夫,怎么心情就不一样了?
一边想着,一边又加了一筷子菜,确定这次的菜,是他做菜这么长时间以来,发挥最好的一次。
包子也是他特意在国营饭店买的,味道不错,熬粥的时候还特意放了花生,也变得格外好喝。
但偏偏杨黛看起来毫无胃口。
“房管科这次的工资是一天一结,干够一个月之后,还有票证补贴,到时候我去供销社把炉子和煤球买回来。”韩霖想不通杨黛的心情转变,索性换了话题。
买炉子总归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毕竟天气越来越热了,等夏天的时候如果还烧火做饭,韩霖敢打包票,到时候杨黛连厨房都不想进。
“等买了炉子,咱们过段时间再买辆车,骑着也方便。”杨黛有了兴趣,多说了两句话,主要是自从上次骑车之后,她就觉得骑车走在路上确实是件不错的事儿。
可惜那辆车不属于自己,总不能天天借车。
之前家里什么都不敢买,主要是怕露头冒尖。
但是现在韩霖在房管科当临时工,自己能写稿子赚票证。
不管多少,说出去总有个赚钱的理由。
如此两人再买大件东西的时候,大家也最多说一句夫妻两个是大手大脚的败家子,而不会深入追究。
“等忙完房管科的事情,我就去大队问问通电的事儿,到时候咱们再把房子修一修。”看出来杨黛对以后的日子有了些许期盼,韩霖也只管捡着这些事情说。
这确实是他的想法和安排,不过事情得慢慢来。
“等房管科干完这一个月,我看看能不能找门路,变成正式工。”韩霖去了一趟县城的房管科,也正式察觉出来现在这个时代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区别,心里自然也是有想法的。
房管科这次安排人盖房子,一部分是韩霖这种临时工,干一天给一天工资,干够一个月有票证补贴,但是都不多。
另一部分人则是市里的建筑工人,这些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和票证补贴比韩霖这种临时工高很多,韩霖看了难免心中有对比。
杨黛对韩霖的话很赞同,但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只能慢慢来。
饭后杨黛突然想起来住在医院的那对母子,“等有时间,咱们再去医院看看。”
之前农机站的李安同志虽然没有把话点明,但是说的也差不多了。
杨黛觉得自己再去看看,就当是好人做到底,善缘说不定也能结到底。
韩霖答应下来,视线一转看到了杨黛枕头旁边的报纸。
本来是随意看看,但看到上面的内容后,忍不住笑了出来。
“等过几天房管科休息的时候,咱们去一趟县城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