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嘴角的弧度柔和而宁静,顾云来恋恋不舍地松开手,启动了引擎,发动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车子缓缓驶离,尾灯的红光如同两点星火,渐渐消失在寂静而深邃的夜色中。
第二天一早,李夫人发布了一封公开的道歉信,全文冷静简洁:“关于李启东先生去世一事,家属在情绪激动时未能全面了解情况,对许天星医生及东华医院的急救工作提出了不当指责。现经过充分了解,确认李启东先生的死亡与早期急救无直接因果关系,我们对许医生及东华医院所做的工作表示歉意。”
这份声明简单提到情绪激动和误解,只是明确向许医生道歉,并为之前的不当言辞作出改正,声明中的措辞非常谨慎,既没有承认自己在延误救治上的责任,也没有直接道出错误的决策,而是把责任归结为家属的“情绪激动”。
然而,这条声明一发出,立刻引发了网络的强烈反应,随着公众对李家态度的变化,舆论的焦点迅速转向“还许医生一个清白”。网友纷纷表示支持许天星,有匿名的、有实名的,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在社交媒体上集体发声【他是我们行业的底线,如果他倒下了,下一个就是你我】。
林星澈的公关团队精心策划的稿件准时上线,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用力反击,而是冷静地回放了整个救治的过程,字里行间透着专业与冷静,飞机上的乘客心脏骤停,AED启动,徒手按压十八分钟,无监护仪、无药物支持、无除颤器替代,唯一的选择是:赌,而他赌赢了。但他不该为别人的沉情绪,承担结果。
文章带着清晰的理性、详细的事实,剖析着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导读者逐步了解真相。它没有直接攻击任何一方,而是尽可能地保持了对事态的冷静审视,字里行间的克制反而更显力量。
这篇文章的发布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那场风暴的轰鸣。它不仅让人们意识到许天星所面对的困难,更深刻地揭示了事情的本质,那场航班上的急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人性的考验,网络上的评论区渐渐从一边倒的指责转向了理性的讨论,人们开始思考医患关系的脆弱和医生所肩负的压力。
与此同时,东华医院内部的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又带着一丝压抑。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尘埃。
急诊科主任韩志文拍着桌子,面颊因愤怒而涨红,声音中带着压抑已久的不平:”我就说他没问题!他拼死拼活救人,怎么可能有错!“他的眼神锐利,仿佛要刺穿那些无端的指责。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发出细微的声响。院长的秘书踏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来,脸上带着难掩的喜悦,轻声说道:”周院长决定,许天星医生立刻恢复临床工作,医院会发联合声明,说明事实经过。“
这句话如同一道阳光,瞬间照亮了整个会议室。几乎是同时,会议室内响起了轻微却难掩的掌声和欢呼声,那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支持和认可,几乎是瞬间化解了内部的紧张气氛。医护人员们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如释重负的笑容。
医院的公众号很快上线声明,措辞坚定有力,:我们为我们的医生骄傲,也为每一位在最危险时刻仍选择坚守岗位的医者骄傲。
这场风暴,在顾云来的周密布局下,悄然从烈火变为清风,从喧嚣归于平静。那些曾经的指责声,如今已经变成了对医者精神的赞叹,网络上的热搜榜单上,“航班救人医生还原真相”和“致敬最美医者”的标签交替出现,点击量不断攀升。
许天星不再背负“失误医生”的标签,那些不实的指控如同泡沫般消散。李家在颜面尽失前终于踩下了刹车,体面地退出了这场纷争,而医院则成功避免了公众信任危机,反而借此机会展示了对医护人员的坚定支持。
这个结局并不激烈,却足够体面,没有任何一方尊严扫地,最重要的是,干净利落,如同一场精准的手术,恰到好处地解决了问题的核心。
这场风暴虽然没有预料,但最终却成了顾云来和星来医疗的意外收获,顾云来的星来医疗通过严谨的医学数据和坚定支持医生的立场,成功在舆论中赢得了大量好感,林星澈在帮助许天星的过程中,早已从这场舆论战中看到了商机。
她不仅巧妙地利用媒体平台,发布了“冷静还原+大众教育”的第二波稿件,还通过一系列公关手段帮助星来医疗建立了稳固的形象,她精准抓住了机会,让公司的形象在危机中获得了飞速的提升。
顾云来看着林星澈,轻笑道:“你可真行,这种时候都能抓住商机。”
林星澈语气轻松:“这算是你好人有好报吧?不仅帮了许医生,结果也顺便帮了你自己。”她的笑容带着一丝调侃,又透着自信,“一箭双雕的事,最后大家都能受益,这不是挺好?”
顾云来的手机响了,许天星给他发的信息【你知道吗?我现在才有一点像,真的被救回来了,谢谢你。】这句话轻得几乎要被风吹散,却重若千钧,道出了这些日子以来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顾云来盯着那条消息,几次打字又删掉,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他想回复些什么,想着这样太凝重,这样又太正式,思来想去,回了一句:【就一句谢谢啊,不来点实际的?】
林星澈看着他的那个明显是准备犯坏的表情,立马明白了是谁给他发的消息,凑近他八卦道:“现在是不是可以和你的许医生,好好谈谈六年前没说完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