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大殿之内,楚玉衡高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却难掩劫后余生的欣慰。下方群臣列立,经历大战与危机,众人面容虽有疲惫,眼中却透着劫后重生的希望与振奋。
“此次楚国能安然度过危机,全赖诸位爱卿与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楚玉衡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然大战过后,楚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当务之急,便是商讨重建之策。”
萧逸晨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边境防线在此次战争中受损严重,敌军侵扰频繁,加固边防刻不容缓。臣建议征调民夫,调用库银,修缮城墙堡垒,添置军备器械,同时加强边境巡逻,以防西方强国卷土重来。”
“萧将军所言极是。”一位年迈的大臣颔首赞同,“但加固边防,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历经战乱,负担沉重,恐难以承受。”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开源节流,增加赋税以筹集资金;有人则担心加重百姓负担,引发民怨。楚玉衡静静地听着,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这时,一位年轻的文官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策。可在边境设立互市,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可促进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百姓也能从中受益,一举多得。”
楚玉衡眼睛一亮,问道:“具体如何实施?”
“陛下,可挑选边境重镇,划定专门区域作为互市之所。派遣官吏管理,制定交易规则,确保公平公正。鼓励商人往来贸易,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同时,引导百姓发展特色产业,如畜牧、纺织等,以增加出口商品。”文官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楚玉衡微微点头,目光扫向群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群臣纷纷表态,大多表示赞同。一位武将却提出疑问:“边境刚刚经历战乱,局势尚不稳定,互市是否会引来他国窥探,带来安全隐患?”
“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文官回应道,“但只要加强互市的安保措施,派遣精兵守护,同时与周边国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便可将风险降至最低。”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楚玉衡最终拍板:“此事可行。就由李爱卿负责筹备边境互市,萧将军协助调配兵力,确保互市安全。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互市运转起来。”
“臣遵旨!”二人领命退下。
解决了边防与经济问题,接下来便是国内的民生重建。楚玉衡看着满朝文武,语重心长地说:“战争让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朕决定,从国库中拨出专款,用于赈济灾民,发放种子农具,鼓励百姓恢复生产。各郡县官员务必落实到位,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臣齐声应诺。一位负责民政的大臣上前启奏:“陛下,各地流民众多,仅靠赈济并非长久之计。臣建议在受灾严重的地区,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既能安置流民,又能增加粮食产量。”
楚玉衡赞许道:“此计甚好。爱卿可即刻着手安排,所需人力物力,尽管向朝廷申请。”
在朝堂上紧锣密鼓商讨重建之策的同时,萧逸晨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前往边境,实地勘察防线受损情况,制定修缮方案。看着那一道道破损的城墙,一片片焦黑的土地,萧逸晨的心情沉重无比。他深知,这不仅是楚国的伤痛,更是他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将军,按照您的吩咐,民夫和工匠已经陆续抵达。”副将走上前来,向萧逸晨报告。
萧逸晨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时间紧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告诉大家,一定要把每一块砖石都砌好,每一道防线都加固,绝不能让敌人再有可乘之机。”
“是!”副将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