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从人到神 > 第47章 第十二章船与帆

第47章 第十二章船与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淇水下游。

献看着桑树上吞吃桑叶的白色虫子,颇为惊奇。“居然这么快就能扩散到这里?烛光汝真厉害。”

虫子正常繁衍与扩散显然不能在短短十个春秋跑这么远,除非有人外因素,据她所知,烛光每个春秋都会手动给上个春秋在新地方安家的蚕虫搬家。

烛光道:“也是这种虫子好养,只要气候足够温暖,有鲜嫩的树叶,它们会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汝这次可以带一部分去日旸之地,找片树林投放,看它们能否存活。”

献忙不迭点头,然后问:“它们除了桑叶还吃什么叶子?”

“柘叶、楮叶、榆叶、蒲公英也吃,但最喜欢吃的还是桑叶,日旸之地没有桑叶吗?”烛光疑惑,桑树这种植物不是随处可见吗?

“有,日旸之地也吃桑葚,有种桑树,但如今的气候比以前冷,也不知未来会如何变化,吾担心以后桑树会活不了。”

烛光不解。“桑树不是什么环境都可以生存吗?”

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桑林。

献摇头。“吾以前去过更北的地方,那里气候很冷,看不到桑树的踪迹,吾想,桑树当是只在温暖环境中分布。”

烛光想像不了桑树都无法生存的环境怎样的,但——

“气候再变化也不会那么可怕吧?”

献道:“吾初至淇水,人们只在冬季穿兽皮,其余季皆不需要穿衣,便是冬季,穿着兽皮有时也会感到热。”

烛光一时哑然。

如今的淇水流域,人们只在夏季时不需要穿衣服。

烛光很快提出一个问题:“若有一日气候变化,桑树都无法存活,蚕吃的其它食物还会活吗?”

献想了想:“可能那时吾等需要去南方换丝,正好,下个冬季,吾将南行,可以带一些蚕,看蚕能否在南方生存。”

烛光讶异道:“南行?日旸之地的盐竟多到换给合作部落群后还有盐需要其它部落?”

日旸之地的盐这么多的吗?

经过十多年发展,大河上游与日旸之地两头出力,早已在大平原上沿着河流营建起一串部落,这些部落存在的意义便是为往来舟楫提供补给,让舟楫往来时可以携带更多粮食、麻布与盐。

有充裕的补给后,盐与粮的交换比例都从原本的一斗盐五十斗粮变成如今的一斗盐三十斗粮。

合作部落群如今不仅换自己吃的盐,也换更多盐再倒给其它方向的部落,西南方向不太顺利,但其它方向的倒盐很顺利。

算下来,合作部落群如今每个春秋从日旸之地换盐超过七十万斗,但日旸之地居然还有余盐需要找别人。

这都不是有点离谱,是逆天了。

献笑道:“原本是没有的,但日旸之地用从大河上游换的麻布做了更多渔网,前些春秋,霄通过将木料加工成木板再拼接起来做出了更大的舟,有更大也更多的舟,日旸之地如今出海可以捕到更多鱼获,需要的人力却比以前少,省下的人力生产了更多盐。”

“原来如此。”烛光了然,同样的人力获取的食物多了,省下的人力便可做别的事,合作部落群这些年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产盐后也产生了同样的变化。“日旸之地如今有多少人?”

就算这样,日旸之地现在干的事也需要很多人力,日旸之地得多少人口才能支撑起这样的活动。

献想了想,回答:“没数过,但吾估算,在三百千到三百五十千左右。”

烛光觉得日旸之地的贫瘠得打折扣,这人口都赶上合作部落群的一半了,而听献多年来的描述,日旸之地诸部的面积可不如合作部落群,这意味着日旸之地的人口密度比大河上游更高,但从这些年往来的日旸之地盐舟以及两地换亲的人口的描述来看,日旸之地的贫瘠也并非瞎扯。

日旸之地是怎么做到贫瘠与富饶共存的?

尽管疑惑日旸之地的神奇,烛光还是在献离开前帮她收集了两万多只蚕虫。

临别时,献依依不舍的抱住烛光。“烛光,汝可一定要长寿。”

烛光不解:“吾已很长寿。”

再过两年她就五十岁了,这年头能活到这岁数的人可是百中无一。

献道:“不够,汝要更长寿,让吾来日归来亦能与汝再见。”

这些年她每年只有夏季才能来合作部落群,这次南行探索,不知要几个春秋才能回来,更不知归来时,烛光是生者还是死者。

烛光看了看献的脸。

她从记事起就认识献,四十多个春秋过去,献的外表是有变化的,但不大,认识时这家伙是幼崽外表,如今还是幼崽外表。

烛光许诺道:“吾会比长寿更长寿。”

献含泪道:“谢谢。”

*

蚕挑食,爱吃新鲜树叶,所幸桑树是大平原上的常见树种,沿途随时可以采摘新鲜桑叶,唯一的问题是采摘桑叶需要时间,盐舟沿途多耽搁一日便是一日的口粮,献索性让盐舟其它舟先行,负责运蚕的舟在后面慢慢走。

如此,至日旸之地时,秋季鱼汛都已开始,所幸如今有大船,除了冬季是远海捕鱼,其余鱼汛献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次次跟着调度船队,如今的大船带回的鱼获与用盐换来的粮食足够所有人吃饱。

献将带回的蚕投放到日旸之地各地的桑林,主打一个广撒网。

只要投放地点足够多,就算有水土不服也会有蚕能活下来,哪怕只活下来一只蚕,虫子繁衍快,过上七八个春秋,日旸之地的桑林便会遍布蚕虫,到那时就可以收集蚕茧获取蚕丝。

完成对蚕的投放,献回到海边聚落。

聚落如今更加热闹,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内部挖出了一个大坑,有六十多人在坑里用加工好的木料组装大舟。

不同于以往将一根巨木剖成两半再掏空出独木舟,正在打造的大舟是以一根树干为核心,将若干木板拼接到树干上,从而做成舟,或者说船——因为除了材料是木材,其它哪哪都不同,创造者的霄将自己的发明起名为船。

船的工艺难度比原本的独木舟更高,体型也更大,一条顶两三条独木舟,吃水也更深。

也因为船太大,没法像独木舟一样在陆地上造好再轻松推进海里,只能在海边挖坑,待船造好,挖开沟渠引海水入坑,造好的船便会浮起,划入海中。

显然,不论是加工出可用的木板,还是挖出可容纳船只的大坑,工程量都很庞大,需要耗费的人力一点都不小,因此整个日旸之地目前就这一座专门用来造船的船坞,由诸部共用。

诸部原本每个夏季与冬季都要送盐过来,出人过来修建仓廪,如今仓廪已够用,这些人力正好用来造船,船造好后诸部走海路带回去各自部落。

献行至拿着蚌刀加工木板的霄身边。

“如何?”

“冬季之前能完成南行所需的船。”霄皱了皱眉。“只是。”

献问:“有什么难题?”

“还是养护问题。”霄道。“海水不同于淡水,舟船在淡水里可以使用很久,但在海里,海水会腐坏木材,刷漆也只能减缓,还有藤壶甲壳等附着物....舟船在海里用,必须时常养护。以往只是出海捕鱼,可以在休渔期维护,但这次南行不知要耗费多久,会有养护的时间与人力吗?”

献很理解霄的担忧,在日旸之地与大河上游都生活过的她对舟船在海里与淡水里的不同深有体会,大河上游的部落可以在不用时将舟找个干燥得到地方一放大半个春秋,再用时随便修修就行,但日旸之地这里,敢这么干都喂鱼了。

这种要在海里用的舟船就算不用,只是放着都需要耗费人力养护。

“南行船队会带很多人与食物,不差人力,最重要的是,南方气候更温暖,也多巨兽,有吾在,就算一直找不到可以大群的部落,狩猎也会很容易,省下人力养护船。”

霄眉头仍旧皱着。“也只能如此。”

“能做的准备吾等皆已准备,想再多也无用,放宽心。”献一边安慰霄一边拿起一柄石斧,在一根直径比自己腰还粗的树干上凿出若干楔形凹坑。

霄道:“吾担心汝像上次一般,上次是火鸟神帮助汝,才让汝得以归来,若没有祂,汝....”

献笃定道:“吾也能寻回来,只要活着,吾有很多时间找到归途。”

霄无法反驳,但有另一个问题。“汝的归途若很漫长,吾等还有几人在?”

献沉默。

霄换了个话题,提起母鲤的事。

那个鬼知道活了多少春秋仍顶着一张年轻脸的老家伙前不久生了个崽。

算起来,母鲤是霄的直系祖先,得亏只简单粗暴的将所有人划分为幼崽、大人、老人三种,不然霄与母鲤刚出生的这个幼崽都不知道怎么称呼。

献听罢忍不住产生疑问:“说起来,母鲤这么能活,后人却都如汝一般寿数,她真的不会哪天睡到直系后人吗?”

这年头,兄弟姐妹可以结合生崽,父亲与直系子孙也可以结合生崽(虽然这年头鬼都不可能弄清楚自己生父是哪位),女人可以与自己姐妹的儿子结合,但母亲与儿子与女儿的儿子与孙女的儿子绝对不可以一起生崽。

霄加工木板的动作顿住,这个问题她没想过,估计母鲤也没想过,但从概率来看,母鲤遇到这种情况的可能很高。

献恶趣味道:“下次她来的时候问问她。”

一边聊一边干活,在树干上凿出足够的楔槽后,献开始往凹坑里填入木楔,再敲打一根根木楔破开树干,将树干破开成两半后献重复操作,将树干变成若干块,挑选出形状容易加工木板的木料用蚌刀进一步加工,做成木板。

*

母鲤在秋季鱼汛结束后来拿船,献好奇的向她提起可能睡到直系后人的事,却发现母鲤很淡定。

母鲤答:“只要吾不认识,便是没有。”

献:“可人伦....”

“吾有了解吾每个崽的幼崽情况,吾不认识的,必定很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