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从人到神 > 第41章 第六章信物

第41章 第六章信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部落送了众人十几筐晒干的熟米与鲜果,众人在离开时送了部落一罐盐,吃着米干与鲜果操着独木舟调整方向——根据从本地部落补充的地理知识,并与献记忆里对照,沇水上游虽然经过合作部落群的范围,但不连接淇水。

淇水是激女河的支流,而激女河位于沇水之南。

“所以吾等跑错了方向?”

“那倒没有,两条河都通向合作部落群,只是顺着沇水而上会偏北,不会到淇水。”

“为何非得去淇水?”

献解释道:“淇水下游的位置四通八达,可以很好的连接不同方向的合作部落群,也可以让吾等在最短的时间将盐送出去,毕竟这些舟秋季鱼汛前得还。”

被大平原折腾数十日,脑子快成糊糊的众人闻言立时想起,对啊,出发前约定了的,舟得还。

相对盐来说,独木舟本身不值什么,随便几个人都能用少则十日多则二十日的时间做出一条,但独木舟关系到鱼汛时的收获,一条独木舟对应的可是保底三五千条肥鱼的肉食。

这要不能及时还回去,那问题就大了。

沇水一条支流与激女河一条支流距离很近,再加上大平原上多沼泽,沼泽亦可行舟,实际需要陆地行舟的距离并不长,献与众人只用五日便将独木舟扛到激女河的支流中,再通过支流继续逆流而上。

又一日,献见到了属于合作部落群的部落。

部落不大,大人与幼崽加起来刚超过三百,但部落首领是献认识的人,是母狈的女儿女狐,如今是母狐。

见到献,母狐与部落中的大人们甚为惊讶,赶紧给献做了一顿丰盛的热饭热汤,一边招待献一边询问献这些春秋去哪了,怎么看着跟被人虐待很长一段时间似的?

献啃着兔腿道:“没人虐待吾,吾是穿越大平原这些日子顿顿生鱼脍才如此瘦。”

“穿越大平原?”母狐讶异。“汝这是去哪了?”

“吾往北方寻拂晓。”献示意了下自己身上挂着的陶罐。“她老死于北方的高原,吾只能带回她的骨。”

母狐:“....”

虽然大家都是食人族,信奉杀人吃肉天经地义,但随身带着骨头是不是有点离谱?

母狐只能道:“老死,真好。”她活到如今见过很多人死去,但老死的人委实是稀有生物,屈指可数。

献赞同点头。“是啊,真好。”

母狐仍有疑惑。“既然寻到拂晓,为何如今才归?”

对别人来说,千里之途很遥远,需要花很多个春秋才能到达,但献会飞,千里在她的羽翼下并不遥远。

献答:“不思归。”

母狐问:“汝仍在意被烛光取代之事?”

献摇头。“吾从未在意她取代吾之事,众人换掉吾是为何,吾亦知,吾与众人所思不同,走到如此是必然。”

若换掉她是一时意气,没考虑过后果,她肯定会生气,但用烛光取代她,足以看出众人想换掉她是认真的,也想过换掉她后的后果。

“那是为何?”

献答:“吾看到一些变化,吾不喜,但吾无法改变,不说这个,汝缘何在此?”

她记得母狈生活的部落在黄土高原上,位于合作部落群的西部,此地却是合作部落群的东部。

母狐答道:“吾换亲至此。”

献将兔腿骨掰断将骨髓吸吮一空后将骨头堆到一只空碗里。“合作部落群发生了何事?”

在这个时代,不论什么部落都不会永久定居,从古老的时代就一直定期迁徙,再加上换亲的传统,一个部落与千里外的部落中人是血亲也很寻常,但那是至少三代人的辐射,不是一代就换到千里之外。

就算是建立合作部落群以来,她与献也没搞出这么长途的迁徙,都是尽量将一个人的迁徙距离控制在两百里内,甲地和乙地的人口都已饱和,可以从甲地的原住民中挑一部分向百里外的乙地迁徙,乙地的一部分人向丙帝迁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短途迁徙做到人口大规模迁徙。

长距离迁徙容易水土不服,需要耗费的口粮也多,更耽误生产劳作,短距离迁徙因为环境差异不大,不会水土不服,再选好时间,比如冬季,那连路途上喝不干净的水、被蚊子咬死等风险都能消弭。

母狐叹了口气:“汝走后,大首领与诸部的议事越来越不方便。”

这在献的预料之中,献问:“然后呢?”

“大首领让每个部落每一季选一个人到淇口议事,商议或调整未来半个春秋的事物安排,并复盘过去半个春秋遇到的问题,分好每个部落的活,各自去干。”

献赞许道:“应对得很好啊,虽然无法再每旬让人去诸部查看诸部情况,但可以通过提前商议与分好要做的事,不影响诸部之间的调度。只是以季一会,这只能是靠水的部落,离水远的地方呢?”

虽然这年头的部落都依水生存,不靠着河流的部落很稀有,但稀有不代表没有。

母狐答:“他们半个春秋参加一次议事。”

献皱眉,虽然说不明白,但直觉告诉她,这有隐患,而且——

献道:“部落首领能做的事多了。”

部落首领能做的事多了理论上没什么,但献还没忘了自己在位时看到的那些令人深感脑溢血的事情。

自己天天跑,那些首领都能搞出别人吃粗粮,他们吃细粮的事,烛光如今这样放权,献可不信首领们会不发扬吃细粮的精神。

没了来自合作部落群集体的监督,首领们一定会玩出新花样。

母狐点头。“诸部不再似以前那般听从大首领的调遣,部落与部落间比起从前愈发疏远,吾觉得时间长了可能发生很不好的事,正好大首领想迁徙一些人到大平原西部,吾便来了。”

虽然不知道合作部落群如今的状态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但躲远点准没错。

献抬手想摁眉心,但想起手上有油脂,赶紧放下手。“合作部落群的食物可够吃?吾听说汝等数个春秋都没到大平原狩猎。”

“够吃的。”

“没受到气候影响?”

“怎么会不受到影响,粮食和畜群都减少了,但只要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减少,食物仍会够吃。”

献立时理解。

食物确实减少了,但减少一部分人口,吃饭的嘴少了,食物自然够吃,而怎么减少一部分人口,看母狐就知道了,跑到大平原的人不会只她一个。

献疑惑的问:“更遥远的北方部落没有南迁吗?”

日旸之地可是被南迁的北方部落人口搞得一片混乱。

母狐疑惑的看着献。

献不解:“吾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对?”

母狐提醒道:“汝与拂晓是大首领时,北方的部落便不断南迁,被汝与拂晓安置,如今更遥远的北方几乎无人。”

献挑眉:“北方人这么少?”

母狐道:“北方寒冷,人自然比大河流域少。”

献愣了下,记得自己当初北方寻找拂晓时还是看到不少部落....话说回来,那些部落好像都在高原东部,中部和西部连人毛都看不到几根,而高原东部的部落若是要向南迁徙,都是南方,去大河下游的日旸半岛显然比大河上游方便。

行吧,献大概猜到合作部落群为何如此岁月静好。

只有高原中部和西部的人会往大河上游迁徙,在气候刚变冷时便有一部分人迁徙,但刚进入合作部落群的范围就被她与拂晓安置,而被安置的人又通知北方的血亲部落这边日子好过,引来更多部落....于是,高原中部与西部的人口几乎跑光。

当然,肯定会有留下的人口,但与合作部落群如今的情况一样,只要人口密度下去,食物就会够吃。随着大量人口迁出后,高原的食物会够剩下的人吃饱。同时剩下的少量人口为了维持食物与人口平衡必定会控制出生率,除非食物增长,否则出生率不会增长,人口将长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自然影响不到合作部落群。

北方高原上的部落要影响到合作部落群,大概要等到气候恢复长期温暖后又再次变冷。

长期温暖会带来更多食物,高原上的出生率和人口都会随之增长,于是气候再次变冷食物减少时,在温暖期增加的那部分人口就没吃的了,只能南迁。但在那之前,北方已不会影响到合作部落群,毕竟没人是傻子,明知道食物只够养活十个人,非得提高出生率,搞出十一张吃饭的嘴。

日旸之地那边的纷乱是一开始就没应对好,若在刚开始时像拂晓与她一样将高原东部的人口安置好,如何有今日之混乱?

既然食物没问题,那就出不了大问题。

献放心了,取出带下舟楫的一罐盐给母狐。“汝尝尝这个,吾自日旸之地带来。”

母狐看着罐子里发白的灰色颗粒。“这是什么?”

献答:“盐。”

母狐疑惑:“盐是黑色的,你这不是。”

“这是海水中煮出的盐,与盐泽之盐不同。”

母狐不理解海是什么东西,但觉得献就算恶作剧也不会拿能让人吃出病的东西整自己,试探的抓起一粒豌豆大小的盐粒舔了舔,眼眸立时瞪圆。

献期待的问:“味道如何?”

母狐道:“苦、涩、咸,甚美。”

她以前吃的盐都是盐泽的盐,吃起来又苦又涩,几乎吃不出咸味,但海盐苦涩之余却能清楚吃出咸味,论品质甩开盐泽盐一大截。

献笑道:“味美就好,日旸之地土咸多盐而少粮,合作部落群少盐土肥而多粮,汝觉得以盐换粮如何?”

母狐又舔了一口盐粒,好咸好吃。“如何换?”

“一斗盐易五十斗粮。”

母狐讶然的看着献。“这么少?”

盐泽之盐的盐可是一斗好盐换八十斗粮,就这还是几代大首领竭力调度人力给盐泽,让盐泽产更多盐的成果。

献重复道:“日旸之地临海,土咸多盐,同样煮一斗盐,在日旸之地需要耗费的燃料少。”

母狐闻言下意识道:“那怎么不换更少的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