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67章 起跑线上

第67章 起跑线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考试结束后的学校食堂喧闹嘈杂,难得高三有机会抢占先机,张艳军端着餐盘,火急火燎地朝着王槿她们的桌子挤过去,嘴里还不停嘟囔着:“好焦虑啊。”

好不容易挤到桌前,她一屁股坐下,便开始絮絮叨叨地抱怨自己的忧伤。

“你忧伤什么?”坐在对面的王槿室友宋慧君被她这猛地一挤,差点没坐稳,忍不住吐槽道:“不是,你担心什么呀,你都考过一遍了。”

她们四个可是班里唯一读复高班的老高四学生,虽说没住在同一个宿舍,但平日里可谓“素有往来”,尤其是张艳军,除了人风风火火,她妈妈一手好菜养活了两个寝室。

李娜也跟着点点头,附和道:“就是,今年六月的高考题,咱们现在不过是再复习一遍,那分数也没啥特别的参考性。”

可张艳军却像没听见似的,自顾自地说着:“我忧伤就剩一天假开学了……”

对于高三学子来说,持续三天的考试对他们反而是一种放松。

“吃你的吧。”王槿实在听不下去了,眼疾手快,一筷子夹走了张艳军餐盘里唯一的荤菜,“我可不想四十分钟吃饭时间,听你念三十分钟。”

“啊啊啊啊我的肉,我心心念念的糖醋排骨——”

张艳军看着自己的肉没了,瞬间开始哀嚎,那声音大得引得周围同学纷纷侧目,王槿却像没事人一样,闷头干饭,丝毫不受影响。

李娜与宋慧君对视一眼,同时翻了个白眼,觉得张艳军太夸张了,实在受不了她这没完没了的念叨,于是手牵手换了张桌子,留下张艳军独自在那干嚎。

“多吃点,小姑娘家家的怎么就打几块肉,够吃吗?”

路过的余主任看在眼里,想起王女士道叮嘱,热情的端着一小碟糖醋排骨轻轻放在了张艳军和王槿中间,还投来一个和蔼的眼神。

“余、余主任……呜呜呜呜——”

可没想到,这眼神反倒把张艳军吓得不轻,她正张着嘴准备继续抱怨呢,一下子被吓得差点噎住饭,咳嗽声震天动地地响,脸都憋得通红。

余主任看着张艳军这反应,有些摸不着头脑,无辜地摸了摸头顶的短发,还不自信地照了照旁边的窗户。

窗户上映出他圆润的身材,余主任皱着眉,心里犯起了嘀咕:“我有这么可怕吗?”

余主任回想起从前带班的时候,学生们私下里亲昵地称他 “胖头鱼”,这外号听着多好,和隔壁老姐那让人毛骨悚然的“血腥玛丽”相比,显得他温和亲切多了。

这个“胖头鱼”的外号当年还是王槿她小姨王女士喊出来的,那时候老婆怀孕,吃剩的鸡鸭鱼汤都归了他,发福了一圈。

一想到这儿,余主任嘴角微微上扬,却又无奈地摇了摇头,王槿的小姨和母亲,她们姐妹俩都是活泼开朗的性子,那时候马尾一扎,往人群里一站,引得多少小男生春心萌动。

再看看王槿,孩子总是安安静静的,老沉少言。余主任第一次看见,就忍不住在心里大骂,姓钱的真不是个好东西!

只盼着这孩子和张艳军混混,能多些朝气,别总把自己闷着。

“余老师,我们吃完了!”

张艳军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句,瞬间把陷入回忆的余主任拉回了现实。

余主任刚愣过神,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就看见张艳军和王槿这两个孩子,像是身后有什么猛兽追赶似的,喊完立马麻利地拔腿就跑。

不多时,三三两两的学生从余主任身边经过,学着两人的行为,在路过时都扯着嗓子大喊一声:“余老师,我们吃完了!”

喊声此起彼伏,一个比一个响亮,喊完后,他们便嬉笑着跑开,有的学生还跑得太急,脚步踉跄差点摔跤,引得身旁同伴一阵哄笑。

他们手里的餐盘随着奔跑的动作剧烈摇晃,残留的汤汁在餐盘里微微荡漾,险些洒出。

“跑慢点、跑慢点!”余主任站在原地,被这突如其来的“热闹”包围着,无意义的喊了几声。

片刻后,余主任无奈地笑了笑,轻轻叹了口气:“青春啊——”

紫金城大广场上,朱高炽满脸痛苦地奔跑着,肥胖的身躯随着脚步晃动,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浸湿了衣衫。

一旁,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同样气喘吁吁,努力跟上皇叔朱高煦的步伐。

参与早朝的大臣们纷纷低垂着头,抬手掩目,不敢直视皇子们这狼狈的模样。

自王槿返校坚持跑早操的这五天来,朱棣瞧着朱高炽日益发福的肚子,横竖都觉得不顺眼。

朱棣想着自己跟着太祖朱元璋,在泥地里摸爬滚打,一路九死一生才打下这大明江山,反观朱高炽呢?

“你可是未来的一国之君,难道真要被后人嘲笑是胖头猪吗!”朱棣怒吼。

还有朱瞻基,他那糟心的儿孙朱棣都懒得说了,子不教父之过。

他暗自思忖,难怪后人骂起老祖宗时毫无负担,在教育与见识培养这方面,老朱家确实对儿孙太过溺爱与松懈了。

朱棣端坐在龙椅之上,扫视着殿下群臣高声下令:“从明年开始,都察院每年巡视四方,递送各地新闻,再抽选翰林,编纂《大明风土志》 。”

朱棣稍稍顿了顿,又接着说道:“这《大明风土志》编成之后,分发至皇子、诸宗亲,由宗正安排考学。”

殿下群臣纷纷俯首领命,也不看看太子都在外面跑了,尔等还能敢异议。

“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李世民看着地理考题,感慨着,大唐人口不过,而后世仅四城外郭变动数据就有千万人。

“这题简单,我会,是C,合数是正值,所以总人口增加的。”李丽质只匆匆扫了一眼题目,便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仿佛答案确凿无疑。

李承乾闻言,指着题目耐心解释道:“不对,是A。你看,中心城区人口增加幅度小于中心城区外地区人口增加幅度,如此一来,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例必然是降低的。”

“那下面这道我觉得是B,宫城人口增幅不及外郭,恐非吉兆。若放任外围无序扩张,治安、粮道皆成隐患。”

李丽质轻咬下唇,又将目光移向下一道题。

“我也这么想的。”

李泰站在一旁附和,自从上次挨了李世民警告之后,他确实沉稳了许多,不会在朝堂上急不可耐的彰显才智。

“对对对,这题B是对的。”李丽质听到李泰的附和,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欢喜的拍手庆祝。

然而,与皇子公主们沉浸在解题的热烈氛围不同,工部尚书段纶神色凝重,他盯着考卷,眉头紧锁说道:“自古营建事务、国家公田、虞衡山泽和水利沟洫皆是我工部职责所在,可这后人的考题,却将民部事务掺杂其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