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53章 和平使命

第53章 和平使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简明的迷茫无人能回答。

在卫星城,李简明一行人短暂的滞留时光已然画上句号,此前便已安排运输的“红洲基地”建设物资,已经顺利抵达营地。

今日,他们将与负责为难民营运送饮用水的车队一同踏上行程,奔赴“红洲基地”。

【出发之前,翻译员桑比神色匆匆,四处找寻着摄影组领队老赵。待寻到之后,桑比满脸恳切,道出了自己此番前来的目的,原来是希望老赵能帮忙引见他的徒弟,去“红洲基地”担任翻译工作。

“他多大了?”老赵错愕的上下打量着,即使上不同的人种,老赵还能觉得这还是稚气太重了,“有十六岁吗?”

“十四……”

桑比尴尬的摸了摸鼻梁,徒弟从小在难民营长大,从第一批东大维和人员驻扎开始就跟着桑比学中文,他深知徒弟的能力,也了解东大军人得友善,觉得跟着东大的人,十分安全。

“这不是童工吗!”老赵下意识的脱口而出,但看了一眼差他半个头的小孩,“作孽啊!”

马赫迪的局势如此,要小孩安安稳稳读书也不现实,老赵稍作思索后,便带着桑比找到了在「红洲基地」担任分队长王连长。

王连长听完桑比的请求,脸上虽带着几分温和,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拒绝的答复。

刹那间,桑比徒弟眼中的光亮瞬间黯淡下去,神色满是沮丧。

王连长并非有意为难这个年轻人,在维和部队里,各项工作都有着严格且正规的流程,每一个岗位都需要通过正式的考核,才能持证上岗,这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参与维和行动的每一个人负责。

不过,王连长看着年轻人失落的模样,心中也有些不忍,思索片刻后,还是给了桑比一个选择。

他拿出通讯设备,熟练地联系上了首都布琼的一个东大工程队,向对方说明了情况,询问是否能给这个年轻人一个面试的机会。

王连长客气的对桑比说道:“我能帮的就这么多了,他去面试,至于最后是能成为翻译,还是只能从基础的小工做起,全得看他自己的本事。”

徒弟听后,眼中再度燃起一丝希望,忙不迭地向王连长道谢,流利的用中文保证道:“我一定会好好把握机会的,请首长放心!”

老赵和王连长差点喷出来,王连长更是捂着胸口一副受不起的扭曲表情,看向桑比,并目光指控道:“你都教了人小孩什么啊?”

“这可不关我事,是他跟着你们人走正步的时候学的。”】

东京的街头,阳光斑驳地洒在石板路上,百姓们正围聚在昆仑镜下议论纷纷。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者,眯着眼,仔细瞧着昆仑镜里呈现的后世景象,忍不住开口说道:“你们都瞅瞅这昆仑镜里播的,听说后世定了个啥‘童工标准’,不让小孩子干活嘞。哎呀,这可真好啊,要是咱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那该多舒坦。”

“可惜咯,咱怕是没这福气咯。”

“老丈,您可别想啦,少说也得等个几百年吧。”旁边一个年轻后生,挠了挠那顶有些破旧的头巾,咧着嘴接话道,“您瞧瞧咱们这的光景,哪家的孩子不是打小就开始帮衬着家里?要是不让孩子干活,一家人可咋糊口啊,地里的庄稼没人侍弄,家里的活计没人操持,这日子根本没法过哟。”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感慨着,可大家心里都明白,所谓的“童工标准”实在太过遥远,完全不切实际。为了能在这艰难世道中生存下去,孩子们小小年纪便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每日忙忙碌碌,根本没有什么轻松快乐的童年可言。

“唉,虽说咱赶不上,可后世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那也是好事啊。”老者长叹一声,眼中满是羡慕,“不用打仗,家家户户都富裕起来,子孙后代都能享清福嘞。”

“没错、没错!”一旁的书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满脸赞许地说道,“如今官家推行王公变法,这可是大大的好事。这次变法后,税收不像从前那般苛刻了,我这几个月居然还攒下了些钱,又能去书肆买几本好书回来研读啦。”

众人话题一转,为这次变法带来的些许改变而感到欣喜,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临街的酒楼上,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正难得地享受着片刻闲暇时光。

这两年,苏轼在外四处奔波,致力于兴修水利,为百姓谋福祉;苏辙则在朝中全力协助变法,为革新出谋划策。

眼看着大宋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从民不聊生的边缘被拉了回来,百姓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兄弟俩心中满是欣慰,特意摆下宴席,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他们也被昆仑镜里的画面吸引了过去。

苏轼捋了捋胡须,脸上满是赞赏之色,说道:“此子虽深陷困境,却依旧好学向上,实乃可造之材。这般坚韧不拔的意志,当真后生可畏。”

苏辙在一旁不住点头,附和道:“兄长所言极是,那位王连长也是个热心肠的实在人,没有武人的粗俗,倒是有几分侠义之气。只愿那学子不辜负王连长的厚望,能在这乱世中坚守本心,实现自己的抱负。”

【过去的这两日,工兵营的战士们丝毫没有停下手中工作的。

马赫迪干燥的空气,无不在考验着他们的身体与意志。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咬牙坚持,一边努力适应着马赫迪这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候,另一方面,他们还在争分夺秒地帮忙协助修复通往红洲的道路。

这条道路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通道,更是连接希望的纽带。

王连长作为此次行动的指挥,带领着一行人朝着红洲基地前行。

行进途中,李简明注意到,之前横档在道路上那辆犹如庞然大物般的卡车已经消失不见。

曾经,这辆卡车突兀地横在路中央,给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与危险,也让这条本就状况不佳的道路变得更加难行。如今它的消失,让众人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轻松之意。

当然,道路并非完全畅通无阻,由于土质问题,仍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深坑,车辆经过时,剧烈地颠簸着,众人在车内被颠得东倒西歪。

前往红洲基地的道路比李简明预想的还有糟糕,并不晕车的她,此时下了车,也不由的开始向小杨伸手要清凉油舒缓神经。

当他们踏入红洲基地范围的那一刻,李简明才惊讶地发现,基地周围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空旷的土地上,如今已经搭建起与卫星城类似的简易住房。这些住房虽然简陋,只是用最基本的材料匆忙搭建而成。

据驻扎在红洲的埃塞俄比亚籍UNP介绍,这些都是听闻红洲要扩建难民营,从四面八方投奔来的人,期望能在红洲基地寻得一片安身立命之所 。】

时光流转,到了绍兴年间。

经历了数年战乱的百姓们,生活依旧困苦不堪。当他们看到昆仑镜中直播里的老赵和王连长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熟悉的感动,仿佛感同身受一般。

一位身着满是补丁衣服的大娘,眼中噙着泪水,声音颤抖地说道:“大伙瞧瞧这些兵,为了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们可真是难得的好兵呐,就跟咱岳家军一样。”

周围那些皮肤黝黑、衣衫破旧的农人们,纷纷点头应和,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是啊是啊,这样的好官,真是咱老百姓的福气。”

“希望这些黑漆漆的妖怪也能早日过上好日子。”

“阿娘,他们是我们一样的人,不是妖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