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44章 庄周晓梦(其三)

第44章 庄周晓梦(其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09.

王瑞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他打开手机,准备看看导师对他忙碌两个晚上赶出来的论文有什么真知灼见。

——才怪。

王瑞也知道他的水平,一介小本科生能混完毕业就行了,至于论文?大概又是可以令导师在教育界颜面扫地的程度,好在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导师不是什么学术大拿,师门小名不足挂齿。

插上充电器,挣扎了一夜的手机终于得到了主人的垂怜,并给王瑞致命一击,他哆哆嗦嗦的向导师拨去电话,电话那头是一阵长久的沉默,紧接着是导师无奈的叹息。

“新闻,你应该看了。”看完论文熬了个大夜的导师摇了摇头,从未想过自己门下弟子也有这么倒霉的一天,“现在也来不及重新开题了,这样吧,我有个师兄在那边负责,你收拾一下过去协助吧。”

“老王!老王!”对床的兄弟急急忙忙拎着早餐回来,打破了王瑞最后一丝幻想,虎背熊腰的东北汉子拉扯着嗓子拍打着床杆,“你看新闻了没有,西安那边据说要保护性发掘隐太子的墓地!”

王瑞双眼无神的瘫倒在床上,虚弱的伸出手握住了室友,“别说了,老刘,我延毕了,哈哈!”

古有天文生研究小行星,在毕业前小行星炸了;今有农学生的毕业论文被挖了、吃了、摘了。而现在,感受到世界恶意的王瑞再也没有资格嘲笑前辈了,因为他还没毕业,研究方向就出新资料了,还是正儿八经的刚出土。

西安

也不知什么原因,历朝历代对西安城多有保护,即使是本朝,也不乐意在西安修建地铁,名义上自然是保护珍贵的地下文物。但西安作为陪都,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劳务,相比生活成本高昂的北京,西安是更多人的选择,于是也不免有北京一样的毛病,拥挤的交通,四四方方的道路实在无法负担千万人的大城市出行,中央也不得不松口,就这样,拖拖拉拉,一路修一路挖,就这么过了十数年。

大部分居民都习惯了翻修时从地下请出一位老祖宗,但今天这位着实重量级,唐朝第五位皇帝世宗的独子,被姐姐玄宗皇帝一脚踹下了皇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虺太子李道。

按照《旧唐书》记载,玄宗皇帝厌恶李道弑杀嫡母、忤逆世宗,不仅把李道贬为庶人,还将其一脉改姓“虺”,毁玉牒,子孙后裔永不入李唐皇室的谱系。

玄宗皇帝与其女高宗皇帝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女性皇帝,也是整个华夏历史上唯三的皇帝,剩下一个是明朝的宪宗,宪宗退位后,只保留了“明王”的尊称,但一切用度不再仰仗国税,也搬出了紫禁城,从此以后东大就彻底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由首辅联合六部管辖国家,又过了百年,依据宪宗皇帝“君子之泽五世而衰”的口谕,后代干脆连尊称也免去了。

现在人们想起明王后人,第一反应是号称紫禁城教育家的文物修复大师,毕竟宪宗退位时和新政府你好我好,且新首辅是宪宗一手提拔的,得到允许从紫禁城内库带走了不少东西,一转头,后人为了生计,都拿来干文物保护了。

——指鉴宝。

【历史人的绝望,史同女的狂喜!】

「完蛋了!虺太子墓一出土,把《唐玉》衬托成小丑了,再也看不下去的网红脸小生演杨环。」

「玄宗皇帝是连司马光都不敢否认的女帝,《资治通鉴》写出八百多个错误的司马光都老老实实承认是正儿八经的女性皇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高宗皇帝给她妈取个这么特殊的谥号,就差把“老娘”拍脸上了。

这帮子人也敢说:因为战乱,唐代帝陵皆被毁,只有天陵的无字碑留存,《新唐书》只是写的晚,各地的县志朝贡可写的明明白白,别以为咱不知道天娱什么心思,大女主改大男主,不就是为了捧二世祖。」

「原作者气的在网上跳脚,把杨环改男,不得不给电视剧编剧一个666。」

「还敢说?二世祖的阴兵即可来袭!」

「眉飞色舞的鼠脸杨环?也就阴兵能看下去,我们杨大人可是被玄宗皇帝称赞过的“六宫粉黛无颜色”,当年可是昭帝钦定的探花,探花是什么概念,长得好!还差一点被世宗指为太子妃,幸好世宗没斗过昭帝。」

「但是杨环最后还是出卖了玄宗。」

「?」

「???」

「兄弟,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信杨环是心甘情愿当太子妃的?!」

「兄弟,你要不要看一眼新闻?」

「卧槽?!杨环还真是太子妃?!太女妃同好心碎了。」

「哦,不,我那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杨大人突然就面目可憎起来了。」

「不是你们史同女什么毛病??玄宗皇帝一生有三任丈夫,这也能嗑?」

「第一任丈夫病逝,第二任在玄宗册封太女前和离(也就是名义上高宗的生父),自请驻守边关,最后战死吐蕃,但是有记载王将军面容娇好。第三任皇父据记载更是男生女相,很难不怀疑玄宗是双。

但是杨环铁直,与虺太子的书信都提及了面首的事情,虺太子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这样一看,有些现代人还不如虺太子大度。」

「杨环成为太子妃的时候,李道儿子都有足足十七个了,他俩纯纯政治联姻,成亲七八年没有子嗣。瞎白了玄宗,十七年,狗都养出二代了,杨环说背叛就背叛,要不是世宗赐葬虺太子,谁还记得杨环这号人物,莫蹭我玄宗皇帝。」

「李大还有人洗?夺权篡位就算了,前脚假惺惺厚待虺太子,转头就毒杀,心胸狭窄,为人奸诈,这种人当皇帝,难怪接连两任女帝之后唐朝就走下坡。」

「我知道!你说的一定是厉帝,高宗亲征高句丽让他监国,他倒好八百里外微操临阵换将差点让吐蕃打过潼关,要不是宁国公主抢了虎符救场,长安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可惜宁国公主早逝。

再说了他这个操作吓得留守的大臣请皇夫不顾礼法,直接临朝架空厉帝,而当时高宗听闻宁国公主吐血离世,都准备在宗室里选择子弟培养,要不是高宗在离宫祭奠宁国公主时心痛离世没有留下遗嘱,厉帝能顺利登基概率为零吧。

玄宗、高宗、宁国公主据记载都没有老李家风疾的毛病,但是宁国公主、高宗、甚至元正皇夫三人在短短五年间相继离世,很难不说厉帝有点运气。」

「你就直接说:人都是厉帝杀的!

这三个人都是文武双全,元正皇夫当年武举第一,结果琼华宴上看见高宗整个一纯情男大,高宗也没辜负元正皇夫,允许皇夫领兵在外,要不是后来皇夫坠马断了腿,能和高宗一路平推高句丽;宁国公主那可是康承训将军的亲传弟子,曾经千军定南诏的猛人;高宗更别说了,高句丽就是她打下来的。」

眼瞅着话题越来越偏,王瑞退出论坛,在成土飞扬的坑坳坳里擦了一把脸,虺太子墓出土于城郊,这片地方原本规划是房地产开发,所以除了他们这一块,施工队仍在继续作业。

“墓志铭的整理工作已经完成了吗?”大师伯的语气和煦的关怀道。

王瑞踏踏实实地回答道:“都在棚子里头,一切按部就班。和《旧唐书》的描述相差无几,应当是虺太子的墓无疑。”

说是棚子,只能挡个太阳,四周无帷幕,黄灰肆无忌惮的侵入,沾着湿泥的石板字迹清晰可见,师伯翻阅着王瑞誊写过的笔记,喜滋滋的点点头。

大师伯翻阅着王瑞的笔记,眼中闪过满意的神色:“小王,你导师已经告知我你的论文研究可能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她扶正眼镜温和地提议,“这次你换虺太子为研究主题吧,我相信你能够做得更好。”

王瑞心虚的点点头,没有告诉师伯,被颠覆的定论就来自虺太子墓。

10.

【裂开了,世上竟有如此戏剧。】

【虺太子墓揭示千古之谜。】

「还是杨大人会玩,佩服佩服。」

「天黑请闭眼,卧底请睁眼,卧底请决定搜索谁书阁里藏的证据,卧底请闭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