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36章 不止考古

第36章 不止考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政法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张汤揣摩着,“这大学莫不是专门教导的法律门学。”

张汤歪着头莞尔一笑,转而好奇的复述了一遍,没能理解天人的笑点,虽然背告知他的墓惨遭挖掘,这点他倒是心平气和,天人所驾驭的地龙是在地下奔驰的,墓埋的浅了给地龙冲撞了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再则,听说后人在墓葬遗址上建造了考古发掘纪念碑、法制文物与法律文化展览馆与纪念亭,这反而令他不好意思,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茂陵尉,有交情高官的田蚡落马,没有大的功绩晋升无望,并不值得学子崇尚。

“张尉,陛下御旨到,速入宫中听封!”值守的小吏面色潮红,欢快地传达着喜讯,他眼中闪烁着自由的光芒,谁不知道在茂陵之地,张尉是铁面无私的象征,他的升迁,预示底下这些笼中鸟即将出山,天地间自由翱翔,再想想皇帝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笑出声的大有人在。

张汤抬头望去,看门小吏欢欣的脸庞撞上卫青身侧悬浮的昆仑镜像是不存在一样,小吏无所察觉的透过,走出门向府衙里的人报喜,他看着卫青的眼神微微避过身旁的小吏,那神色之中似还隐含着深深的意味,心下顿时明了。

张汤接过圣诏,压制住心中的疑惑,这一刻身份转变的缘由未知,或许这就是他被天子选择的原因。大丈夫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天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故事,与淮南王广招幕僚的消息在京中广为流传,是选择天子还是博一门路,士人的争论当时他在茂陵也有所耳闻。

现在,张汤握着圣诏激动不已期待的看向卫青,这不仅是他的升迁,更是他未来人生的起点。卫青自然了然张汤现在的沉默,当时他也是这样觉得喜从天降,“张御史,请吧。”

唐长安

面对后人的出格行径,李世民不禁感到一阵无奈。他是个好脾气的人,向来以宽厚待人著称,但听了朱简明一串欢快的地狱笑话,此刻也不得不摇头扶额,深感世事难料。

李世民尝试开口,却感觉无从说起,只得沉默下来。身旁的长孙皇后亦是面面相觑,最终,李世民叹息一声,望向眼前巍峨耸立的大雁塔,轻声开口道:“这大雁塔修的倒是挺好。”

原谅李世民吧,自从李丽质抽到《西游记》以后,他没少听孩子们讲述唐三藏与三个徒弟西行取经的故事,是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尤其对这种宣扬佛法的书籍有违李唐的道崇,李世民只以为这种杂文小书是民间故事,直到刚刚大雁塔的文物简介才联想起来,这个书中的“唐三藏”居然就是长安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师!

李世民觉得他的心脏也有点不好了,他鸵鸟般闭着眼听完李承乾的转述,贞观三年,忙于应付各地的灾情与出征突厥的军务,他未在意那个执意西行的和尚,毕竟玄奘是在没有通关文牒的情况下踏上旅途的,其行踪如浮云难觅。

而今,当李世民望着昆仑镜中千年沉淀的大雁塔,仿佛穿越了时间,即使岁月已将大雁塔的昔日辉煌洗去,但那座塔的存在,却如同一座永恒的纪念碑,见证了玄奘西行的壮举与成果。

此刻的李世民心中泛起一丝惜才与无奈,他微微叹息,慎重地将允许玄奘通关的文牒交予使者,并郑重地嘱咐道:“朕特此为高僧撰写此文牒,传至各关隘。沿途官府务必全力护送高僧平安西行,不可有丝毫懈怠,望诸位尽心尽力,共保此高僧西行之路无阻。”

至于后续,自然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鼎力支持下,巧妙地从李丽质手中“借”得了《西游记》的阅读,然而由于几天熬夜阅读,李世民竟然在朝议之时险些困倦入梦。眼见皇帝差点在朝堂上睡去,魏征顿时警觉,李世民心知不妥,只得三番五次保证改正。

而后,不做人的昆仑镜快乐的弹出提示。

【检测到优质用户长时间浏览相关内容,系统自动为您推荐纪录片《玄奘之路》,以唐代高僧玄奘的西行取经之旅为主线,记录了玄奘从长安出发,横跨大半个亚洲,历经十九年,足迹遍布一百一十多个国家,最终带着大量佛经返回大唐。】

李世民一口水喷出彩虹桥。

推销广告仍不知足,依旧滚动着大字在李世民摇摇欲坠的神经上蹦迪:限时优惠,只需一份《兰亭序》临幕本就能换得。

亲亲要来一份吗?

「确认」 「同意」 「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